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tbtv的个人空间

日志

雅漂十年与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之梦

已有 2590 次阅读2014-6-25 16:50 | 雅鲁藏布, 漂流

雅漂十年与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之梦

  www.dili360.com 2008-12-04 17:48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月 撰文/税晓洁 摄影/税晓洁 等

  

  大峡谷深处的绒扎瀑布落差30米,从高处俯瞰,激流澎湃、气势磅礴。任何一个漂流雅江的队伍都期冀能够成功漂流大峡谷,成功漂流包括绒扎瀑布在内的多个大瀑布,可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过,令漂流大峡谷成为无数人不朽的梦想。

  

  两条简陋的橡皮艇绑在一起,漂流在险滩密布、激流涌动的雅江上,真是命悬一线。雅漂队员们仅靠着小小的划桨,齐心合力在一波又一波的巨浪中前行,全体安全行驶到大峡谷入口,着实让人钦佩。

  

  面对每一个袭来的巨浪,雅漂队的队员们都镇定自若,即使橡皮艇里灌满了水,也不会慌张。

  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右侧的一面山坡上,我正气喘如牛,心跳如鼓。我们雅漂队二十多名成员都在蚂蚁般缓慢地爬行。我们的心脏和肺都严重缺氧,每走一步胸腔都像要炸开似的。看起来只有几百米高的小山,我们却爬了两个多小时。

  山谷尽头的杰马央宗冰川在阳光下闪着清凉的光。冰川融水是奶汁一样的乳白色,流成一张绵绵的水网,铺向远方。众山谷的冰雪融水,汇聚到热布杰错,出湖已经变得水量充沛,孕育出世界最高大河雅鲁藏布江。

  十年过去了,许多场景早已沉淀在记忆深处变得模糊不清,但是这一幕,却总历历在目——第二天,1998年9月8日,我们这支由科学家、教师、医生、警察、记者、摄影家、探险家、工人、经理、职员等组成的探险队在杰马央宗冰川以下,分乘三艘橡皮艇开始漂流。

  10月27日,我们安全漂抵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米林县派乡(今派镇),之后,奉有关部门指示,改为徒步穿越。38天后,三支小分队均安全走出大峡谷,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完成。

  人类探索大自然的脚步不会停歇,正因如此,人类的视野才不断扩展。2007年9月,我有幸随中科院遥感所刘少创博士再次探访雅鲁藏布江源。刘博士认为雅江正源应是昂色冬冬,并非杰马央宗。并且,杰马央宗音译为“杰玛雍仲”可能更为确切。

  弹指一挥间,我们的雅鲁藏布江漂流已过去十年,按惯例,应该弄个十年纪念之类的活动。2008年是奥运年,媒体上全是百年梦想。不仅媒体,连我们自己,也快要淡忘了。

  要想掌握江河更多的信息,漂流是最直接的方式

  江河无动力漂流,一直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探险项目之一。目前,能在一些河流的某些河段进行安全的旅游漂流,就是建立在先行者探索的基础上。

  中国拥有地球高极青藏高原,大江大河众多,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印度河、恒河等著名大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高山赫然显立,江河隐而不露。对于这些江河,长久以来人们认识模糊。我们雅漂队开漂前膜拜的雅鲁藏布江正源杰马央宗冰川,是1976年才确认的。此前,库比藏布、杰马央宗、马攸木藏布等都曾被认为是正源。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源头也是在1976年的长江源考察中得到确认的。此前人们一直以为长江源头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考察后才发现原来正源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也从5800公里增加到6300公里。之后,1986年的长江漂流科考队,实地考察后又提出正源应为南源当曲,至今争论不休。怒江源头,直到2008年,才由中科院遥感所的刘少创博士确定了准确位置。

  对于江河而言,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漂流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从“长漂”开始,中国的漂流探险者就一直试图通过漂流这种手段,进行科学考察,取得江河的一手资料。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迦巴瓦峰奔腾咆哮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可能是全世界最难漂流的江段。在这里,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河水交错相依,许多地区人类至今无法涉足,仍属认知空白区,堪称地球最后的秘境。甚至,当我们“雅漂队”在1998年9月8日至10月27日期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与激流搏斗的一个多月里,还在称呼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为大拐弯——它正式公布被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在1998年10月18日。

  我们可能是世界上装备最差的探险队

  雅鲁藏布江源头杰马央宗冰川海拔5590米,深藏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的雪山深处。从杰马央宗冰川末端至里孜的上游段,河长268公里,水浅湖广,搁浅拖船几乎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从里孜到派乡的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险滩密布,人在漂流艇上,生死悬于一线;到了下游著名的大拐弯,从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算起,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峡谷长达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江水流速最快竟达每秒16米以上,徒步穿越大峡谷难度巨大。

  到达大峡谷入口时,我们已经弹尽粮绝,从派乡进入大峡谷走了两天到达加拉村之后,我们找不到也请不起必需的民工。当时进入大峡谷的还有中科院的考察队和一支外国考察队,他们皆财大气粗,早已找光了民工,两支队伍每个队员人均6个甚至6个以上民工相随,村里的物价也涨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我们两个人也分不到一个民工,决定兵分两路——一支继续从加拉村沿江而下,一支返回到派乡翻越多雄拉山口到达墨脱县背崩之后再逆江而上接应。

  整个“雅漂”的过程,如一出超现实的戏剧。最初出现在媒体上的“雅漂”是一次“官办活动”,1998年2月底至3月初,多家报纸都在报道此事,认为“中国漂流勇士们将向大拐弯地区发起冲击,向世人展示西藏,开创世界探险史的新篇章”。随后,应“组委会”之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队员在重庆万盛铜鼓滩集训,然后离开成都,奔赴高原。到达拉萨后,等待我们的现实却是活动面临流产,队员们必须作出选择。8月26日晚,留下来的20多名队员以队员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坚决完成科考漂流任务。

  粮草不足,后无援兵,如此境况,队伍的艰难可想而知。到达大峡谷入口的派乡时,每个队员都形如乞丐,状如饿鬼。这绝非夸张。一路上,为了节约资金和时间,正常情况下,每天也只有早晚两顿饭。在海拔近5000米、流速极缓的上游网状河系,平均每天划船12个小时,每人两万桨左右,食物除了早晚的米饭萝卜羊杂,就是1989年出厂的压缩饼干。一个个激流险滩,汹涌的浪涛大到甚至剥去了人的裤子,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每天的生存条件都可谓苦不堪言,但可能是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在这被视为生命禁区的高原,竟没有一个人倒下。到第一个接应点仲巴县时,因超出预定时间4天,船上食物耗尽,整整32小时粒米未沾的队员在县城吃上了牛肉面,竟因油水太足而不能适应。这样的事,在我们到达城镇时多次出现。

  二十年前与外国人争夺“长漂”首漂权,二十年后外国人漂流大峡谷却鲜为人知

  “雅漂”之后,我不幸患了好几年的“失语症”,添了很多坏脾气,直到写完一本《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才稍有好转。可令我悲哀的是,很多读者是把这本书当作励志小说来读的,以为我是虚构故事的作家。

  整个“雅漂”给我最深的感慨是:先“官办”后“民间”,结果是这支探险队的装备和物资条件之差在世界探险史上很可能绝无仅有。徒步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崇山峻岭,面对滔滔江水,我一直有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感。我们是来漂流雅鲁藏布江的,虽然装备、后勤等等一切,都使我们无法再继续漂流梦,但不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总是心有不甘。当时的现实只能是先徒步,弄清水情满足一下好奇心,以便日后再做打算。但遗憾的是,这个“日后”,时至今日也没有到来。

  2008年春末夏初,我进藏看火炬上珠峰。刚走到拉萨,拜完布达拉,依旧习逛旁边的邮局,赫然在2008年3月号《户外》杂志中文版上看到一则“新鲜的旧闻”时——一支汇集了世界上最顶尖漂流选手的探险队已经漂流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我的惊讶是巨大的。

  这是一篇国外亲历者撰写的报道,作者查理·孟席(Charlie Munsey)开篇如是说:“经过10年的准备,探险队队长斯科特·林德兰格(Scott Lindgren)和我终于得到中国的允许,可以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漂流了,我们怀揣了10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1997年我们曾带着追梦计划来到雅鲁藏布江,却因水位太高被迫弃江而回。此后斯科特一直在通过其在西藏的朋友们联系漂流相关签证事宜,直到2001年6月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2002年2月3日,他们带领72名搬运工、20头驴进入大峡谷,至3月2日,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漂流探险。这支队伍的15名成员,来自新西兰、南非、英国与美国。“他们大多在8岁之前就成了漂流一族,而且过去的10年间他们一直‘漂’在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中,每年花在艇上的时间多于275天。”——我注意到,这是发生在2002年的事情。这篇文章的编者按曰:“六年前的这次冒险在欧美引起巨大的轰动,在故事的发生地中国,却是无声无息”

  这让我不禁想起1998年我们雅漂队徒步穿越大峡谷期间,面对30多米高、翻滚着难以形容的惊涛骇浪的藏布巴东瀑布时,不禁心惊肉跳地设想着橡皮艇从这个瀑布冲下来将会如何。不仅是我们雅漂队,任何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能够成功漂流大峡谷吗?人类能够漂过大峡谷的这些瀑布吗?

  十年以后看到这个消息,我很吃惊:雅鲁藏布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难道这帮老外真的早已漂过?自20年前和外国人争夺首漂权的1986年“长漂”,到我所经历的1998年“雅漂”,再到今天的大峡谷漂流无国人参与和竞争,甚至对此多年来闻所未闻,一切都已经是那么的不同,恍若隔世。

  [1][2][下一页]

  雅漂十年与漂流雅鲁藏布大峡谷之梦(2)

  www.dili360.com 2008-12-04 17:48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月 撰文/税晓洁 摄影/税晓洁 等

  

  枯水期的藏布巴东1号瀑布宽117.7米,落差33米,每一股水流都像从山崖上砸落一般,水声震耳欲聋。枯水期这汹涌的水流都足以冲毁勇敢者想漂流它的梦想,丰水期预计40米的落差更是让人望而却步。

  

  墨脱是目前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鲜有外人到达。有人提出能否用水路代替陆路进出墨脱,解决交通问题。雅漂队的队员们希望通过他们日后的考察找到答案。墨脱县的德兴村被晨曦笼罩着,青山绿水,云白如絮,俨然一块净土。摄影/谢罡

  漂流界的“珠穆朗玛峰”,到底能不能漂流

  中国当代漂流探险运动,因孤胆英雄尧茂书而肇始。1985年,为了抢在美国人肯·沃伦之前完成首漂长江,时年32岁的尧茂书在长江上遇难。这激起了一股异乎寻常的力量,不断有人提出要继承尧茂书的遗志,漂完长江。尧茂书反复对在他之前走过长江的“河王”杨联康说,“长江在中国境内”、“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长江应该由我们先漂成功”。杨先生说,这些话确实道出了中国千万有志青年的共同心声。这件当年曾经似乎达到关乎民族尊严高度的“长漂”,客观上唤醒了当代中国人的探险意识,从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户外。

  而今天,所谓的“探险”,已经变成一种时髦,一种时尚卖点,连卖啤酒的都盯上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作秀场。现在的珠峰,也俨然是一个大咖啡馆了。再过几年,把墨脱变成一个大酒吧,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管怎样,对于我,对于我们已经远去的“雅漂”,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长漂”的直接受益者——尽管磨难重重,我们没有死一个人——这正是主要得益于12年前“长漂”的惨痛经验。我们“雅漂”的队长杨勇和队委幺哥冯春等都曾是“长漂”主力。

  我们“雅漂队”在徒步大峡谷的历程中,察看并记录各个江段的水流,分析激流险滩的情状,一直是我们考察的重点。走出大峡谷后,队长杨勇根据他的考察笔记将大峡谷分为3段进行了总结。

  第一段:白马狗熊以上江段至加拉村连续不断的滩群跌水和急弯曲流,长达40余公里,主要由江岸巨大冰碛砾坠入江中的重重滩群和一系列指向谷底的山脊基岩跌水组成。这里滩长流急,浪峰跌水相连,坡降大,礁石密集,急弯频繁,江道狭窄,触礁碰石随时可能发生,是几乎无法漂流的“死谷”,陆上救援更是无计可施。

  第二段:白马狗熊至大峡谷顶部扎曲,是以连续不断的构造断坎组成的瀑布和滩群为主的江段,长约30公里,其滩势和峡谷进入的艰险程度,较以上更甚,同样是不能漂流的“死谷”。

  第三段:扎曲以下,雅江折向南流,峡谷形态成为嶂谷,长约100公里,深达1000余米,滩群密度较上段稀,相间分布,滩势仍险。接近谷底困难,难以放漂和实施陆上接应保障。

  杨勇率领的“雅漂”一分队没能看到大瀑布。回到成都,杨勇才看到我拍的大瀑布照片。我们认为依照当时国内漂流的水平和条件,大峡谷是不可漂流的。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比虎跳峡凶险一千倍,一点都不夸张。所以当我看到查理·孟席先生关于7位世界顶尖高手漂流大峡谷的报道之后,惊讶是巨大的。

  事实上,关于大峡谷漂流,在此之前,还有外国人做过尝试。1993年的“中日雅鲁藏布江考察队”,深谙水性的日本队员武井义隆在帕隆藏布试漂,刚下水就在汹涌的水流里失踪了。当我们1998年徒步穿越大峡谷的时候,就对有支美国漂流队正在雅江漂流有所耳闻,但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些美国人是划船来的,就在我到达大峡谷前不久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确实漂流了。一共有4个人,其中1人死在了一个叫加拉森刚的地方,其余3个到门中来了,从排龙出去的。

  后来,朋友张华昭翻译了一个叫波特·弗克斯的美国人写的关于那次漂流的报道《雅鲁藏布江上的壮举》,为我们揭开了在大峡谷漂流遇难的美国人Doug Gordon(唐·孔顿)遇难之谜:“事件发生这天,江河漂流组由52岁的杰美·麦克文率队。在此之前,该组已用了43天时间对从派乡到加拉这一‘热点’漂流了18英里,并沿河的左岸自我开道向下前行了14英里到达彩虹瀑布。由维克利夫·沃克(Wickliffe Walker)率队的地面支援正在此处迎候10月16日上午11:00时,孔顿试图在河的左岸漂过一个落差为8英尺的瀑布,并希望能漂落在瀑布下水处的边角,然后顺流安全上岸。但事与愿违,落点出现了偏差,漂流船掉进了瀑布下面的漩涡里孔顿奋力挣扎并竭力控制船的平衡。他在做进一步努力的同时却被卷入了更可怕的急流之中”

  美国人不仅漂流了大峡谷,还漂了一个大峡谷里的“瀑布”。这件事,也没有看到过国内的报道。

  未知大瀑布等待探险者揭秘

  要想漂流大峡谷,难度最大的,无疑是通过主河床上的大瀑布。从漂流亲历者查理·孟席的记述来看,藏布巴东和绒扎两处大瀑布他们似乎都未涉及。他们落差较大的漂流是在一个陌生的名叫金沙普的瀑布(Kinthup Fall)。根据查理·孟席的记述,金沙普瀑布宽50米,长9米,水位不是很高,队员们可以扛着各自的皮划艇绕过瀑布。

  查理·孟席的记录显示只有达斯汀·纳普因为体力消耗太大,实在扛不动自己的“坐骑”了,因此决定顺着瀑布的最左侧尽可能贴着岸边漂下来。在他的皮划艇眼看就要被瀑布卷噬而去时,勇搏激流,最终漂离了瀑布,进入下面的安全水域。“接下来雅鲁藏布江跌入深不见底的峡谷,无法漂,只能绕行,而绕行需要登山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西兴拉山口”。这样看来,藏布巴东瀑布群和绒扎瀑布之间的几十公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艰险地段,他们也是放弃漂流,改为徒步穿越。

  据我1998年在该地域寻找大瀑布时所见,大峡谷中最凶险的正是深藏着藏布巴东瀑布群与绒扎瀑布群的西兴拉至扎曲这一江段。

  其实,对于大峡谷究竟能否漂流,国内外一直争论不休。持大峡谷漂流早晚会被征服观点之一的布瑞奇说:“雅鲁藏布江是漂流界的‘珠穆朗玛’,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完成该项事业。但无论谁去完成都不得不选择最佳时节(旱季),对进入和走出大峡谷要有充分的物资和精神准备。我认为不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代价。”

  对大峡谷非常熟悉的蒙西(Munsey),认为人类难以完成大峡谷漂流。他是持有些江河永远无法漂流的观点之一的人。他说:“对大峡谷深处的河段我非常困惑,欲顺利漂流永远只是美好愿望。20英尺宽的河道比比皆是,震耳欲聋的河水永无休止咆哮如雷地翻滚在8000英尺深的峡谷之中。这些地方几乎无法逃生。”

  大峡谷中究竟都有哪些瀑布?还有没有未知的大瀑布?这,至今仍是我心中的未解之谜。我越来越疑心:在藏布巴东至绒扎之间的最艰险神秘地段,除了已经公布的几处瀑布,仍存在未知的大瀑布。

  大峡谷归来之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那里的一切我都很关心,陆陆续续收集了很多资料进行业余研究,然而,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并不一致。有关数据,甚至瀑布的名称都不一致。最使我疑惑的是,关于扎旦姆瀑布,有的报道里有,有的报道里却没有。这个神秘的扎旦姆瀑布为什么时隐时现?其55.96米的落差是已知瀑布中落差最大的啊。

  查理·孟席先生有这样的文字:“世界闻名的英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金顿·沃德(Francis Kingdon Ward)是第一个到达西兴拉山口的西方人。1924年他来到了西兴拉山脚,发现并命名了落差达21米的‘虹霞瀑布’。经过一番探索,沃德得出结论:峡谷中没有落差超过30米的大瀑布。”1993年,小肯·斯托姆(Ken Storm Jr)等一班西方人造访雅鲁藏布大峡谷。1997年,斯托姆在“虹霞瀑布”下方约400米处发现了另一处瀑布,并将其命名为“隐秘瀑布”(Hidden Falls)。1998年,斯托姆再次光临大峡谷,并确定“隐秘瀑布”的落差为33米。

  2002年的这支外国漂流队,专程邀请“发现”了“隐秘瀑布”的斯托姆先生随队行进。然而遗憾的是,在查理·孟席先生的文章中,没有瀑布的详细数据和准确位置。这些外国人说的“隐秘瀑布”是不是就是国内说的藏布巴东大瀑布?另外,孔顿遇难的地方门巴话叫“加拉森刚”,它到底在哪里?那一段江面,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渴望有一天能得到确切答案。至今,关于大峡谷中的大瀑布,国内所能见到的有关数据,仍是1998年我们徒步大峡谷的那段日子确认的那些。十年以来,一直没有数据更新。

  得到答案以及数据更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漂流。白马狗熊至扎曲间的最艰险地段有没有大瀑布暂且不论,在水流相对而言较缓的扎曲到墨脱之间,能够漂流成功的话,可以把水情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如果能让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发挥一些运输方面的作用,就功德无量了。公路难以修到墨脱,谁又敢断言未来走水路到墨脱就完全没有可能呢?(文/税晓洁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12期)

  [上一页][1][2]

  http://cng.dili360.com/cng/jcjx/2008/12042162.shtml

  (以上图片为税晓洁摄,谢绝一切为经书面授权的转载,谢谢 )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

  保持好奇虚心接纳感谢聆听!

  三人行必有吾师!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5-5 15:42 , Processed in 0.149526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