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海鸥控的个人空间

日志

海鸥相机品牌发展大事记(一)

已有 2990 次阅读2019-2-16 00:11

近日,将数年来收集摘录的有关海鸥照相机历史的碎片资料作了整理,

这些资料主要来自:

《上海轻工业志》

《上海照相机工业志》

海鸥公司官网

《中国照相机工业回眸》

《中国照相机三十年》

《上海轻工》杂志

《上海企业》杂志

《照相机》杂志

《人民日报》和《解放日报》相关报导

"海鸥"照相机说明书和海鸥公司的宣传资料。

也参考了”网易“、”新浪“一些相关报导和网上的一些评论。

文章还未定稿,把草稿发表在此,希望在本论坛里,收集意见,补充内容,让这篇”大事记“略趋完整。


海鸥相机品牌发展大事记

 

 

一个经典品牌,往往起始于一个非凡的使命。
1949年

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时,要求把包括照相机在内的几个轻工产品搞出来。


1957年

初,在上海市计委副主任顾训方、方祖荫同志的领导下,组建了照相机试制小组。

9月,市商业一局的钟表眼镜公司成立照相机试制小组。
10月,选定以德国莱卡(Lcica)3B型为样机,开始试制,镜头采用长春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的设计图。


1958年

1月24日全部自制的第一架“上海"牌58-Ⅰ型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诞生

1月25日《解放日报》对此做了专门报道。

1月,上海照相机制造厂筹办处成立。划归市轻工业局所属的文教用品工业公司领导。
3月17日,上海照相机厂在延安西路716号成立,张亚民任支部书记兼厂长,吴绍英任副厂长。

5月,上海市副市长荣毅仁来厂视察工作。

10月,大明誊写用品厂、海通工艺厂、正丰五金工业社、联勤文具厂、施鹤记电镀厂划归上海照相机厂。

11月1日,上海照相机厂正式挂牌。(拥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职工405人,设备434台。)

58-I型经过1198架生产和内部销售试用,因取景测距系统繁复不稳,遂将取景测距两个系统合并成一个系统,增加万次闪光灯连动插座,改型为58-II型。

着手改进58-Ⅱ型和试制58-Ⅲ型120折叠式照相机

  1. Ⅳ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及S-Ⅰ型小型曝光表样品问世


    1959年

    1月,上海58-II型投入集中生产。

    2月,程季卿出任上照厂第一任厂党委书记。

    3月27日,长城工业社转产,改名上海照相机厂一分厂,负责生产58-II型中心快门和镜头。

    同时,新华电筒厂的冲制、装配车间转产,三鑫制针厂金工、电镀车间转产,合并改名为上海照相机厂二分厂,负责生产58-II型机身和整机装配。

    8月,首批1300台“上海58-II”型相机制成。

    9月,上照厂首批1300架“上海58-II型”照相机投放京津沪市场,向国庆10周年献礼。
    59-Ⅰ型35mm框式取景照相机研制成功。

    上照一分厂和二分厂联合研发上海201型、202型折叠相机相继成功(1963年转由上照二厂独家生产)

    上照一分厂研发的三脚架、S-Ⅱ型小型曝光表投入生产。

  1. Ⅰ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试制样机二台。

    全年共生产照相机2.22万台。

     

    1960年

    上照厂成立工艺科,编制58-II型照相机生产工艺,奠定了成批生产照相机的条件。

    根据一机部要求,上照厂新建第六车间(保密车间),负责生产军用产品。

    上照一分厂调整,负责生产曝光表和闪光灯。

    上照二分厂调整,负责生产折叠式相机和中档相机。

    上照二厂委托上海光学制片厂加工镜片,至1964年,完成镜片8.8万套。

    上照一分厂和二分厂联合研制的“上海201型”投入生产。(该型相机仿德国阿克发折叠式II型,在1960-1961年两年间共产32962台。)

    上海照相器材厂负责生产简易型相机。

    上照三厂负责生产木质座机和外拍机。

    应上海科学仪器站要求,上照厂的60-II显微摄影仪研制成功,投入市场。

    上照厂六车间的“海鸥330型”高速摄影照相机研制成功,填补空白,替代进口。

    是年末,上照厂共有职工1269人,设备516台,固定资产303万元,生产面积16200平方米,年产9.33万架照相机,占全国产量53.9%,奠定了上海照相机行业的发展基础。


    1961年 

    6月,上海开泰瓦楞纸厂转产,改名为开泰压制冲件厂,负责上照厂产品的压制件和零件加工。

    黄浦区委决定由区委书记向叔宝来上照厂蹲点,研究、指导照相机的生产。

  1. Ⅱ改型第三架试制样品进行鉴定。(即旁轴版上海7型)

    上海照相机厂派人支援二分厂,对“上海204型照相机的试制和生产。

    轻工业局决定将“上海204型照相机改为中级方镜箱由总厂定4负责生产。

    国家经济困难,压缩集团购买,照相机销售疲软,商品压库,简易相机停产。

    9月,决定上海58-型停58-Ⅱ 改型定名为7型照相机,进行投产鉴定。

    “上海4型相机提通过考核进入试生产。


    1963年 

    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上照厂专门生产较高档次的照相机。

    1月,上照一分厂独立,改名为上海照相器材二厂,负责生产曝光表和闪光灯。

    同月,上照二分厂独立,改名为上海照相机二厂,负责生产201、202和203型照相机。

    原来决定由58-Ⅱ改型定名的7型旁轴照相机停止投产准备7型型号用于35mm单反照相机。

    上报7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设计试制任务书。(国内首创)

    上海4型照相机正式开始投入生产。 

    为上海光学仪器厂金相显微镜配套,是照厂研发生产了Z型显微摄影仪。

    轻工业局陈克奇局长指示,十台“上海4型照相机广交会展出。

    市轻工业局受轻工业部委托召开“上海203型照相机的鉴定会。


    1964年 

    4月,“上海4型”照相机首次参加广交会,与香港客户成交300台,从此进入国际市场。

    至年末,“上海4型”共计生产了7805台,其中出口了2305台。

    7月,上海光学制片厂并入上照二厂,成为二厂的光学车间。

    7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进入设计阶段。

    “上海202型”停产。

    “上海203型”准备批量投产。(上海203是上海202的升级产品,后改名海鸥203。)

    “上海4型相机在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被评为三等奖。

    “上海7型照相机试制样机,厂内进行设计鉴定。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的国防、公安、新闻、医疗、科研、体育等领域急需国产的高级单反相机。在工业基础力量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上照厂临急受命,参考美能达SR-7,研制我国第一台高级单反相机——上海DF-7型。

    本年度,因202型停产,203型尚未批量生产,故上照厂全年产量下降,产品总量仅为1960年的16%(一说10.4%)。

    10月16日,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试验中,海鸥DF-AB被用于示波器摄影,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总参谋部的特令嘉奖。


    1965年 

    “上海203型”照相机投放市场并首次出口60台试销。

    海鸥DF相机获得国家机械工业部审核通过。(当时邀请了公安部、中国情报研究所、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单位,试用DF相机并进行实拍分析。)

    “上海205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试制样机新产品通过鉴定。

    “上海205型”照相机首次出口。

    “上海205型”照相机生产到3万台后中止停产。

    新华社记者首次用海鸥照相机拍摄发稿,《人民日报》发表周总理接见墨西哥贵宾照片。

    10月,上海轻工业局通知:上海照相机行业划归上海家电工业公司领导。

    10月,上照厂6车间(军工保密车间)划给上照三厂。

    是年,上照厂和上照二厂完成了4种规格的电影配套镜头,全年完成“上海203型”3100台,“上海4型”12345台,产量指标走出低谷。


    1966年 

    由于文革影响,生产管理受到干扰,但上海牌照相机仍广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

    “上海203型”和“上海4型”生产稳定,进展缓慢。

    上照二厂新产品“上海205型照相机投入小批量投产。

    上照二厂出口“上海203型”相机44294台。

    “上海DF-AB型35mm专用(工业)照相机试制成功


    1967年 

    3月,海鸥DF试制成功。

    4月,DF车间开始试生产,第一个月仅生产1台。

    5月,改善工艺和生产组织,月产达50台。至年末,共计生产543台。

    市轻工业局布置“DF大暗盒增加计时装置,并进行试制和小批量试生产。

    DF/f500mm长焦距镜头进行选型设计。

    10月,开泰压制冲件厂改名为上海照相机五厂,负责开发“海鸥501型”简易相机,该型相机生产一万台后停产。

    沪轻电技字(67)第69号文件通知:上海照相机行业因出口需要,照相机和照相器材,从1968年元月1日起,停止使用“上海”牌商标,全面启用“海鸥”牌商标。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4-19 19:23 , Processed in 0.129263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