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如何用minox微型相机得到大照片(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14:51
标题: 如何用minox微型相机得到大照片(几年来的一点心得体会)
1.先发一点感慨:
在当今数码时代里,传统的胶片式相机除了中大画幅还占有优势外,小画幅和超小画幅的胶片相机已经失去绝对优势。但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来涌现出形形色色的胶片式微型相机,已经成为摄影史上不可抹去的一个特别的群体,如今正成为人们橱柜里的把玩的收藏品。
人类摄影史,经过150年的发展,最终抛弃掉传统银盐式,走进数字时代,这就是科技的进步,就如同当年干板取代湿板、再胶片取代干板一样,我们总要面对,不能回避,而且新的技术进步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好处,让我们从传统的暗房中解脱出来。但是胶片时代给我留下了什么?除了这150年生产了无数台各式相机、拍摄了无数底片、冲洗了无数张照片一切的一切有的已经破损毁掉,有的还在完好保存作为收藏品外。作为有些怀旧情结的人,胶片时代在我记忆里留下的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奇感觉:金属质感的相机,一桶桶的胶片,经过药水的化学反应,得到一个影响相反的触摸得到的底片,然后在暗室里把它放大成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2.再回答几个问题:
本人不是一个数码相机的抵制者,而且本人出门旅行主打相机也是数字单反。
2.1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欢微型胶片相机摄影?
在摄影家或者纯粹从摄影创作这种以成果论成败的角度来看,微型相机的胶片摄影的确是没必要的,因为并没有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作为调剂生活情趣,而且有些怀旧情结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对传统摄影的体验过程,这种过程是逝去一个世纪的摄影人都在无数次重复的——看着自己亲手从裁片、拍摄、冲洗、放大,,,再神奇的化学反应后,生成一张张让人欣喜的照片而带来的快乐。如同现代都市里,虽然超市里有便宜精美的陶瓷,但人们还是会选择多花钱去“陶吧”亲手做一件并不精美的陶艺来体验快乐。再或者,明明有缆车或者石梯上山,却偏偏弄根绳子,费劲巴拉的从悬崖爬上去一样,体验的是这种过程快乐。这可能是现在数字摄影所体会不到的一种感觉。
2.2再说下我为什么这种独钟微型相机
记得第一次见到微型相机是大学时看电影《罗马假日》里的摄影记者给赫本拍照的打火机相机,感到非常惊奇。当时也是本人摄影刚刚发烧,正在玩海鸥双反(虽然已经是90年代了),之后对微型相机有些关注,尤其有了互联网后,能看到很多各种相机资料,当看到minox的发明人zapp的设计理念“小就是美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记得小时候做火药枪都会做一把很短小袖珍型的,对小巧精致的比较喜欢(mm除外,美眉我还是更喜欢身高腿长的,hoho),对“小而美”“小就是美”的认同应该是玩微型相机最根本的想法。
2.3剩下就是为什么钟爱minox系列相机
如果单纯是针对某种微型机做的一次试验性拍摄,那么得出照片好坏都无所谓。但是,如果长期喜欢用微型机拍摄,在体验了过程后,并不想得到惨不忍睹的照片。至少希望能得到相对漂亮的、自己和家人、朋友可以接受的照片。这就要求相机不光体积小,而且性能指标要很高才行:尤其快门范围要广,可以应付各种感光度胶片和室内外各种环境的摄影,为了获得大的照片,相机要有超高解像力的镜头。纵观微型相机的历史,从19世纪末就陆续出现,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minox的出现,才可以称作一台真正可以用来“干活”的相机,拿战后生产的minox A来说:
采用4片三组F3.5/15mm的镧玻璃镜头,国外网友测下来,保守解像力再360线以上。采用弧形压片板,保证边缘也中心一样锐利
8cm长的纤巧机身,铝合金机壳,比较轻巧
可以自动校正视察的取景器,
T,B,1/2-1/1000的丰富的快门范围
调焦最近20cm
自带黄色,和绿色滤镜
同时minox还配套生产了从胶片、放大机、显影罐、幻灯机、观片器、三脚架、四脚翻拍架、闪光灯、各种角度的附加取景器、望远镜摄影附件等等非常丰富的附件。minox公司在之后的几十年又陆续设计生产了很多款8x11mm相机。从1938年到1974minox35EL出现之前的这36年里minox一直致力于专门生产8x11mm相机,它可以说是微型相机史上最执着、最专业的。它不但适合日常生活摄影,还在很多特殊场合得到充分应用。比如他的8x11mm画幅比例就是按照当时德国制定的文件标准设计的,也就是现今我们常用的A4,B5的打印纸的比例,minox的四脚翻拍架就是为文件翻拍设计的。另外,二战及战后冷战时期,minox就是各国间谍和秘密警察们最得力的摄影器材(我了解到,国内一位收藏大家就从一位退休下来的老公安那里购得一部minox model I型放大机,这款放大机一共只生产了691部(1950-51),当时大陆能及时搞到一台,应该是很不容易的,那时国内公安系统就已经采用minox相机了)。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14:56
在其之后,日本,德国,奥地利,等等的很多厂家也陆续出现很多不同设计的微型相机,但通常机设计的性能指标一般,而且通常是非常孤零的一台没有配套附件,相机也没有形成后续升级的系列开发,这种类型的到如今通常都是非常贵的藏品。相对比较成功的是日本minolta公司的从40年代末从konan开始16mm系列相机,后期推出minolta 16I,II,MG,…,以及相应的胶卷、显影罐、放大机、冲洗服务等等。直到70年代kodak推出的标准的16mm110相机,minolta16mm系列渐渐被淘汰。minolta画幅是10x14mm,体积也要比minox大些,另外,整体性能指标要比minox低些。
3.切入正题,如何获得一张较为满意的minox照片
3.1.首先要选用高解像力的胶片,缩微胶片是首选
通常135或者120相机人们会担心一下镜头的解像力是否够,因为通常的黑白民用负片的解像力是100线左右,而我国135镜头的一级标准也是中间解像力60线,所以镜头的解像力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像质量。但是对于minox超过360线的解像力来说,普通的民用胶片都将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板。所以首先要选择高解像力的胶片,找遍所有的民用胶片,能看到解像力较高的是已经停产的2款:agfa APX25,200线;kodak技术全色胶片(TP25,320线。当今可以买到的民用胶片中,据说ROLLEI Ortho 25 就是AGFA APX25,但是40135盘片要1000多块,还是让人心疼的,而且解像力也不过200线,minox的镜头能力还是没充分发挥出来。剩下比较高解像力黑白胶片就是fuji的黑白胶片,也不过大概160线左右,价格也不便宜。我们需要解像力高过镜头解像力且便宜的胶片。郁闷之际,08年在本网看到广州网友用kodak缩微胶片拍的照片,细腻的颗粒让人为之兴奋,但是超高的反差也是让人头疼。
插入介绍下缩微胶片。缩微胶片是档案馆用来翻拍文件存档用的,文件翻拍要求黑白分明,且能长期保存。所以缩微胶片设计的反差都非常高。而且这种胶片都有一套标准的后期冲洗流程,按照它的标准做下来,理论上可以保存500年(我大致算过,我的第18代玄孙都能看到我拍的底片)!kodak出缩微胶片有适应源文档翻拍的全色胶片和后期做拷贝复制用的感蓝色盲片之分。其中全色胶片分HQFS两种,HQ的感光度大概在ISO25,最高解像力800线;FS感光度大概在ISO100,最高解像力630线。
贴一张我最初用microdol-x 13稀释冲洗的照片,如图,反差太大。影调基本不连续,

后来使用POTA效果大为改善,如图,可以得到连续影调,但是暗部细节不够,容易起灰雾,而且POTA显影液变质太快了。



于是继续寻找更合适的显影液。搜索国内外网站,很早国外也有很多玩家用缩微胶片摄影,不光是微型相机,也有用在120或者135相机上,但是他们遇到的瓶颈也是在冲洗上,看他们用各种配方的经验,比如做很大比例的稀释冲洗,但从他们贴的照片来看,反差还是很大了。大概是90年代左右,欧洲有几个人,据说是几个化学博士,针对缩微胶片冲洗,弄出个配方SPUR,并且成立了一个公司,生产过一个系列专门针对各种缩微胶片的显影液,比如SPUR nanospeed就是他们生产的,是专门冲洗agfa copex缩微胶片的。现在国外也有再卖但是价格太贵了。
最后没办法,只好自己试验,网上搜索一大堆资料,借鉴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鼓捣了几个月(此处省略5千字),弄出个可以冲洗出连续影调、反差可以接受的配方,起名ULC,本网公布过,给大家仅作参考。贴几张ULC的冲洗效果: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15:00
至此,高解像力,便宜的黑白胶片问题解决了。下面贴几张前后集中显影液冲洗的效果照片:
而彩色胶片,最细腻应该是kodak EKTAR,好像解像力接近200线,有些记不清了。
3.2.胶片裁装要干净,无划无尘
主要是裁切和安装到暗盒环节不要划伤和沾染灰尘,即使轻微的划伤和灰尘,这对指甲盖大底片来说是很致命的。
1)裁片器一定要做到光滑,不要有毛刺之类的。
2)暗盒不要在敞开盖子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内部如果有灰尘装胶片前吹吹。
3)胶片裁切过程,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在暗袋里裸手操作,裁片时由于出汗可能会在胶片上形成指印,而且会让暗袋里湿度升高,使得胶片药膜面吸收潮气后变得发粘滞,更易粘附灰尘,这中潮时依附上的灰尘,等干燥后很难擦掉。而带上塑胶手套,可以防止出汗和暗袋内湿度增加,但是,手感会变差。我本人更喜欢熄灯在干净被子里徒手裁装胶片,空间大,空气可以流通嘛,即使有点汗,扇一下就干了。保证裁装片过程中空气干燥,别出汗,通常通常裸手操作也没啥问题。
3.3拍摄过程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对于minox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比如近摄,比如自带的中黄滤镜,或者抓拍等等。
3.4冲洗过程,再没有显影罐之前是用120轨道式显影罐,把轨道拉近到10mm左右,这样可以再暗袋里把胶片直接捅进去。缺点是体积大,药水容量多些,必暗袋装片,且无法湿时操作。借用一张顾教授的冲洗罐图片。
后来有了minox显影罐,就比较方便,可以明室安装冲洗,罐子湿着也没有影响,可以连续冲洗,不比等待罐子干燥再用,体积小巧,且只有50ml的容量。1mlULC原液,150稀释,正好可以冲洗一卷50张装的minox卷,非常节省。
缩微胶片的定影非常快,2分钟就可以了,如果不放心,最多5分钟足矣。在阴凉无尘地方晾干,避免沾灰。
3.5翻拍。本人一直没购置扫描仪,所以minox扫描效果没有发言权,我只说说翻拍吧。我用的是一台olympus卡片机,大概700万像素的,由于近摄能力很弱,大概是8cm,没法翻拍,只好因地取材用一个35mmminox镜头反接做个近摄附加镜,前面自己DIY了个滑槽式的minox承片框,即使这样,最后翻拍的图片也只能占整个画面面积1/3左右。以上,相机,附加镜只做都是因地制宜,并不是说这种组合就好,有些微距能达到2cm的相机,应该不用做附加镜。
翻拍时,光源一定要很强才行,这样才不会细节损失。我习惯再中午太阳光下,对这干净白纸,或者黑白相纸背面拍,卡片机微距模式,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快门速度基本都在1/150以上,光圈再F5以下。电脑显示器亮度稍微弱些,会影响到细节。有时,也对着自己做的一个冷阴极二极管光源翻拍,亮度比较高,效果也不错。
通常一卷50张的,几分钟就可以翻拍完毕。
后期电脑处理,首先是从照片中把只占到1/3画幅的minox照片剪裁下来,然后用光影魔术手的批处理功能,选择:去色,反色,自动曝光,三项,批处理一下,就完了。
简单DIY的16mm缩微裁片,不用手接触到胶片,可以暗袋一整盘30米全都裁好

做的翻拍近摄附加镜,其中底片夹采用这种滑轨,过片非常方便,(俄罗斯便携放大机配的16mm底片夹就是这种结构)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15:01
3.6暗房放大
其实翻拍我是最近一年多才习惯起来,之前一直都是暗房直接放大成照片。对于这种小底片,如果想仅仅放到3x4寸的照片,那么一般放大机都可以胜任。如果想制作10寸以上的大点照片,对放大机的选择上还是有些要求。
先大致说说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后期照片的放大效果。
1)放大机光源类型。大家都知道放大机可以分为集光式,半集光式,和散光式。通常大画幅放大机是散光式的,特点是光源都是很大的板状平面,比如由很多个灯泡阵列而成或者管状冷光源,再经过混光灯箱,形成均匀的光线投射到底片上。这类光源放大机反差比较柔和。而通常135或者120的放大机是带有一组聚光镜,采用蘑菇灯泡光源的集光式放大机,这类放大机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类放大机,细节刻画,反差,和光利用率都比散光式来的好些,也比较适合135这类小底片放制大照片。而最后一种是点光源式的极光式放大机,这类放大机的光源透明的玻璃灯泡,中间灯丝就是几毫米的豆点,集光镜组设计的很严格,点光源必须要在正确的位置,如果采用不同焦距的放大镜头,通常要更换为相应焦距设计的聚焦镜组。这类光源放大机,细节刻画非常清晰,反差也比较大些,适合超小型底片的大比例放制。实际上,很多显微镜的光源也是这种点光源设计,philipsosram也一直为这些显微镜生产只有2mm大小灯丝的6V的点光源米泡。对于minox小底片,点光源放大机是最适合的。
2)放大镜头的分辨率。前面用超过360线以上的minox F3.5/15镜头+600线以上的缩微胶片,得到的一张高分辨率的底片。如果放大镜头分辨率是瓶颈,也将很难获得高质量大照片。再看看放大镜头的分辨率。网上并没搜到具体某款镜·+
头解像力,只说好的放大镜头解像力可以达到300线,考虑到好的摄影镜头分辨率是100线左右,这种可以达到300线的放大镜头应该是那种上千块比较贵的。
3)剩下就是放大机本身的制作精度。包括焦平面和底板的平行度,机械强度,稳固程度等等,都会对大比例放大造成影响。
4)合适的镜头焦距。尽量用跟胶片画幅相匹配的放大镜头,否则,未获得同等比例放大,长焦镜头要升得更高才行。比如8x11mm底片如果放制8x11英寸大照片,放大比例是25.4倍,用50mm放大镜镜头,胶片到底板距离就要1.33,除非投影在地上或者对着墙放。如果用25mm放大镜头,胶片到底板只要66cm,会改善很多。而15mm镜头,只需要40cm
上面大致说了放大机几个主要的因素,我们可以得出,如果用minox的小底片做大比例放大,需要点光源的集光式放大机,短焦距(15mm)高解像力的放大镜头(至少不要输给360线以上的minox摄影镜头),坚固的高精度机身。但是现有市场基本找不到完全符合这个标准的放大机,minox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从1938年的minox RIGA开始,就同期推出了配套的微型放大机(20cm高,只能放6x9cm照片)、显影罐、和底片袋以及底片观片放大镜。而战后随着minox新的高解像力镜头推出,和高解像力胶片的推出,minox同步设计了,供专业人士进行大尺寸放大的专业放大机。Minox model II型是典型的一款。
1)点光源集光式设计,相对比较复杂的光源聚光镜组使得最后的投影光线及其均匀。
215mmminox complan镜头,超过360线的解像力,配合优秀的点光源,以及弧形空心片夹,可以获得边缘和中心一样锐利优秀的大幅照片。
3)整机结构设计的的很合理,具有很好的操控性,底板是有一整张厚铝合金板上覆一层黑色橡胶垫组成,立柱是粗重的钢管,其余部件包括底座和灯头都采用铝合金铸造,整机8.5公斤左右的重量,非常稳固,各部件配合紧密,加工精度非常高,从中可以看到德国工艺的一丝不苟。可以直接在底板上直接放到11x14寸,是minox进行专业大尺寸精放的利器。采用缩微胶片,再minox放大机上进行10x12寸放大是完全没问题的,成像锐利,基本看不到颗粒。
总之,minox微型相机+缩微胶片这种高解像力的胶片+干净的裁切+优秀的放大设备,一定能得到让人惊喜的大照片。其中涉及的冲洗,放大等环节,minox生产的设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考虑价格等因素,自己因地制宜地DIY,也一样可以玩的很开心。
上面是这些年自己玩minox的一些体验。自言自语这么多贴出来,希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其中提到一些数据纯粹凭借记忆,可能会有些不准或错误,请多指正,有些观点难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也请批判的看。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15:06
落了顾教授的轨道显轴图片,补上

作者: 咸菜    时间: 2009-12-22 16:06
心血呀。。。。珍存了。。。
作者: valdostahgu    时间: 2009-12-22 16:46
大师级水平...
董兄是国内微型照相机的实干家、收藏家、摄影家、理论家.......
作者: 拿不住的云    时间: 2009-12-22 16:47
人才啊
作者: 晏亮    时间: 2009-12-22 16:50
多年来航天摄影都是拼接大片的。(只看了你的标题,没时间看内容)
作者: 咸菜    时间: 2009-12-22 16:58
原帖由 晏亮 于 2009-12-22 16:50 发表
多年来航天摄影都是拼接大片的。(只看了你的标题,没时间看内容)


还是看一眼的好,难得一见的!
作者: pipe    时间: 2009-12-22 17:09
董兄能讓我轉載這篇文章到我的博客嗎?

當然,會註明是您的大作~~



作者: 晏亮    时间: 2009-12-22 17:21
原帖由 咸菜 于 2009-12-22 16:58 发表


还是看一眼的好,难得一见的!

谢谢!文字太多,没耐性。看久了心就发慌。我分析他是搞研究的。我不爱搞啥研究,已经没那个兴趣(太劳神)。年轻人搞的试验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天边壹只雁就是能人,强人。我很佩服,但他的文章我也不看,看图片,知道意思就行。
作者: tzdb    时间: 2009-12-22 19:38
廉波老矣,膳能饭否?
作者: 美乐时    时间: 2009-12-22 19:59
做为喜欢微型机的同好顶了/
作者: 心静如水    时间: 2009-12-22 20:54
认真学习了。
作者: kwangchow    时间: 2009-12-22 20:59
好文好文,赞.........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2 21:49
多谢各位朋友抬爱,纯粹是兴起胡邹,不要给我带高帽子 ,承受不起,呵呵。
很多都是一家之言,同好朋友可以多多交流探讨

btw,to pipe:
管兄客气,您要是看得上就尽管转载
作者: 有涯随无涯    时间: 2009-12-22 22:37
虽然我不喜欢minox,但是见到用缩微胶卷的就顶。用过的人都知道那个胶卷有多难冲,楼主功德无量。

不知道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款胶片的,就是看中解像力?据我所知。kodak5231 plus-x 的16mm胶片挺容易弄到的。我当初是看中它的高反差,准备用来冲反转的。
作者: xuda    时间: 2009-12-22 22:49
我也转走了。。在此谢过。。
作者: 宾得党人    时间: 2009-12-22 22:58
大哥拜读了,厉害,我转贴到blog行不?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9-12-22 23:44
精彩
作者: 天门山下    时间: 2009-12-23 06:38
原帖由 晏亮 于 2009-12-22 17:21 发表

谢谢!文字太多,没耐性。看久了心就发慌。我分析他是搞研究的。我不爱搞啥研究,已经没那个兴趣(太劳神)。年轻人搞的试验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天边壹只雁就是能人,强人。我很佩服,但他的文章我也不看,看图片,知道意思 ...


额也就看了每一段落的第一句话。现在每天接触的各种信息量太大,只能读关键词。真正每天仔细看的书就是晚上睡觉前读的以前看过的好小说。
不过对搂主这种玩相机的精神表示敬意!!!
作者: 千山偶溜达    时间: 2009-12-23 08:34
想玩微型机的必看
作者: 卷毛狮子狗    时间: 2009-12-23 16:42
学习了~~
作者: xuda    时间: 2009-12-26 16:09
好帖子怎么沉的那么快……
作者: 积木歪    时间: 2009-12-26 18:22
不错不错~~~严重学习~~~
作者: onlyone    时间: 2009-12-26 18:50
楼主强人
作者: 我没有    时间: 2009-12-27 22:48
不愧为大师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09-12-28 09:12
周末又用minox的1461的照片,10x12寸的相纸,按长边满幅放的,没留白,照片依然很锐利,颗粒也很细腻,基本看不到,以前135底片到这个尺寸也不过如此,但是minox是135放大倍率x3,想了半天应该是这个原因:
minox 8x11mm
135    24x36mm
两者长度比基本是1:3关系,
但是minox镜头 解像力       360线以上
而135镜头好点的也基本都在  100线左右
这样解像力大致是3:1关系.。
而minox使用缩微胶片解像力在600线以上,135民用底片解像力也不过100-200线,都高于自身镜头解像力,如果忽略胶片因素。这样在135底片24mm长度上记录的线数,完全可以在minox8mm的长度上全部记录下来,不会有损失。也就是说minox 8x11mm底片相当于把135底片做了无损失的长度比为3:1(面积比为9:1)的缩小。所以后期放大两者可以放同样尺寸的照片。当然,如果两者使用同样的民用负片,就没法比了,镜头的优势被胶片拖了后腿。
写这段,并不是有意拿minox 8x11跟135去比较,只是有些困惑,忽然觉得找到答案就写上了。
作者: 午夜兰花    时间: 2009-12-29 13:54
董兄好文,赞!

BTW,我发现自己和董兄非但是在机机上,就是MM上,也有着相似的品位!
作者: FANYI_1231    时间: 2009-12-29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aa4abit    时间: 2009-12-29 14:27
但是minox镜头 解像力       360线以上
而135镜头好点的也基本都在  100线左右
======

应该是这样的理论。。。
作者: huqian    时间: 2009-12-30 13:07
佳作。爱她一辈子是个问题。
作者: xuda    时间: 2010-1-9 20:47
顶起。。

董兄的那台minoxA收到了……研究中。。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10-1-11 10:11
用乐凯和基辅30M拍了几卷,用基辅60镜头和小数码做翻拍,弄到大约有600万像素大小,看那个颗粒大的不得了啊,缩小成400万像素都很马虎。另外划痕很多。

隔着马路大约20米的街牌上的字就看不清了,不过十米左右的车牌还能看清。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10-1-11 10:12
如果不是特别注意用特殊胶卷,能弄个200万像素就不错了,毕竟非顶级135片子弄到800万像素也到顶了。
作者: 弹弓    时间: 2010-1-11 10:55
好文……理論實踐俱全……贊……

米諾克斯的放大機不好找,不過美能達也生產過16mm專用放大機,鏡頭解析度據說高達300以上。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10-1-11 11:04
原帖由 木头龙 于 2010-1-11 10:12 发表
如果不是特别注意用特殊胶卷,能弄个200万像素就不错了,毕竟非顶级135片子弄到800万像素也到顶了。

kiev30那个镜头的确解像力不够,再配上乐凯这类解像力不高的卷,就没法玩了,放大机上一般放放2.5x3.5寸的就不错了,再大就不行了,不光颗粒问题,画面已经开始模糊了。
当初kiev30玩了半年多,拍过几十个卷后就放弃了,解像力太低,底片缺乏保存价值。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10-1-11 13:21
原帖由 弹弓 于 2010-1-11 10:55 发表
好文……理論實踐俱全……贊……

米諾克斯的放大機不好找,不過美能達也生產過16mm專用放大機,鏡頭解析度據說高達300以上。

您说的应该是60年代的minolta pennant 16(也叫3in1)放大机,,前些天我刚出掉一台pennant 16。它的整体设计和做工达不到minox放大机水准,但是比minox放大机更难找。不过它配套的minolta E.ROKKOR 25mm/F3.5放大镜头的解像力资料我还没查到过,如果能达到300的确是个非常好的放大头了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10-1-12 20:44
再补充一点minox A的使用体会:
F3.5+1/1000的曝光基本相当于F11+1/125,平时使用时,就假想成相机是固定1/125的快门,然后把1/1000当成F11,1/500当成F8,1/200当成F5.6,1/100 F4,...,因为MINOX A不带测光表,这样以前积累的那些晴天1/125,F11,薄云f8....的目测曝光经验,就可以很快换算到minox的快门数了。
作者: 午夜兰花    时间: 2010-1-14 15:38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赞!!!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10-1-14 16:51
我发现柯达的VS很好,用基辅60镜头加LX2翻拍,颗粒还很细,基辅30拍的片子翻拍到大约有600万像素都可以保证细腻。不过洗起来太耗时了,6个步骤啊。
作者: xuda    时间: 2010-1-14 22:18
为啥往往这么微小的镜头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却超过大镜头?
作者: xuda    时间: 2010-1-17 23:54
为啥往往这么微小的镜头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却超过大镜头?
作者: minoxfans    时间: 2010-1-18 08:21
原帖由 xuda 于 2010-1-17 23:54 发表
为啥往往这么微小的镜头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却超过大镜头?

解像力应该跟镜头大小没关系吧,通常120镜头解像力是很低的。
解像力应该跟镜头结构设计,镜片材质和加工精度应该都有关系。
作者: yanshar    时间: 2010-1-19 10:38
MARK。。。。
作者: xuda    时间: 2010-1-24 23:16
顶一下。
作者: oxkidzero    时间: 2010-3-3 13:22
木头龙厉害 反转片自冲 还是自裁的大小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10-3-3 15:05
那是刚好本网有反转片冲洗药卖啦。
作者: oxkidzero    时间: 2010-3-3 17:04
麻烦给个链接
作者: xiaojin    时间: 2010-3-3 19:37
好好,学习了。赞一个哈。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10-3-3 23:11
http://www.camgle.com/viewthread.php?tid=125759&highlight=E6
作者: oxkidzero    时间: 2010-3-3 23:22
谢谢 我也在手工冲c41 他那个温度计是一直求的一款
作者: pigpet    时间: 2010-3-3 23:26
OMG,最后那张黑白风景多牛啊~
作者: 托斯卡尼    时间: 2010-3-4 19:45
学习~~~!
作者: 啥都不会    时间: 2010-5-2 18:04
标题: 回复 12# 晏亮 的帖子
晏大哥。。咱俩真是同一类型的。。。。

文字多了我久了也发慌。。

如果版式 舒服一点还好。。

不过这篇真是一篇技术文章。先收藏。。
作者: ℃冰雪℃    时间: 2012-4-28 22:43
微型机,顶上去~~
作者: jpbobo    时间: 2019-7-12 16:28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
作者: 美乐时1    时间: 2019-7-15 09:53
minox拍的反转

IMG_20190707_080211.jpg (75.29 KB, 下载次数: 18)

IMG_20190707_080211.jpg

作者: southice    时间: 2019-7-26 14:18
用楼主的ULC3 配方冲洗的柯达3461

补充内容 (2019-7-26 17:08):
Minox b

9F18999F-C93B-43E3-A8D9-4F93A92B428D.jpeg (260.13 KB, 下载次数: 23)

9F18999F-C93B-43E3-A8D9-4F93A92B428D.jpeg

作者: southice    时间: 2019-7-28 22:22
用ULC3配方第二卷
Minox C+kodak 1461+ULC3
21摄氏度,1:50稀释,显影11分钟!



作者: southice    时间: 2019-7-30 10:55
Minox C + Kodak 50D(7201)+C41


作者: 冰雪    时间: 2021-8-20 11:36
玩小画幅冲卷颗粒细再加扫描除颗粒。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