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打印本页]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3 07:37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10:05pm 第 4 次编辑]

一.华西变焦
  
珠江配套镜头里,华西35-70MM/F3.3-4.5大概是定型较早,生产时间也算长的一款。
这镜头早期为M口,与S-201系配套使用,后期生产了PK口,可以配合207系列。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32/32_109.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3 07:37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早期国产的东西有个特点,用料足,够结实。
据说有位朋友买了台珠江S-201,用来给老年人砸核桃,这事是不是真的,待考。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32&topic=109&show=25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02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11:54pm 第 4 次编辑]

二.虎丘中焦镜
与珠江,与凤凰镜头外观稍有不同,好象与海鸥有某种的渊源。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32/32_154.jpg

以下是小泥巴儿兄对虎丘镜头的介绍:
[有个别文字上的改动]:
...我这回去上海开会,住在苏州虎丘附近,有机会去了一趟虎丘照相机厂。虎丘照相机厂坐落于虎丘塔西侧小巷内。虎丘照相机厂现已彻底停产,已将大部分厂房车间出租。现在在厂门口西侧还有一个虎丘维修站,站内有一名中年师傅在负责维修。
我的虎丘135镜头即是从这个维修站买的。
向这位师傅询问了这只镜头的来历,据他讲“该镜头是70年代后期(具体时间不记得了)由虎丘厂自行生产的。镜头适用于海鸥DF系列相机,镜头的前后盖均是海鸥厂的镜头盖,虎丘厂只是制作了铝标牌贴上后即成为虎丘的镜头盖。
[镜头]产量不多,因是试制,生产后又因质量问题就停产了。[这些]镜头大部分都维修过,总产量不到300只或300多点(记不清了),镜头以前试销过,但不多,只在苏州各大商店卖过。现在卖的都是后来仓库中找出来的。
这些镜头比现在生产的镜头质量好,都是玻璃的。
我买到的镜头编号为:8000207 8000110 800073 还有一个让朋友拿走试拍去了。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32&topic=154&start=0&show=0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08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09:28pm 第 2 次编辑]

三.海鸥老白头的二种款式    
这是二台海鸥DF相机,一台是DF,一台是DF-102。
DF的机身号是:DF-33141623,另一台的机身号为:102-15855,是个吉利数字...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29&topic=21&show=25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12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11:56pm 第 3 次编辑]

四.长城中焦镜
搞了个长城中焦镜,90MM/F3.5,是DF的接口,可以用在美能达系列单反上。
满精致,做工也地道,全金属的制品。
镜头可分为二截,前面就是长城120单反的常规镜头,后面是一个另加的接圈,合起后就成了用以国内系列单反的中焦镜,这构思也真是够巧妙的。
这个是制式的产品,只是不知它后来的结局如何。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不知道怎么说来好:小地方精益求精,精致与细巧匪夷所思;大地方稀里糊涂,漏洞与败笔满目皆是,真是恨也不是,爱也不是,说不得也。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94.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13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06:43pm 第 1 次编辑]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94_2.jpg

总算知道了长城中焦镜的来历,[摄影世界]1985年第2期曾经对此镜头做过介绍,原文如下:
由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生产的长城牌ZT-B中焦,近摄镜头,是适合广大专业,业余摄影者以及科研,学校等部门使用的普及型中焦距镜头。。。其不仅可以作为中焦距镜头在一般摄影中使用,也可以作为近摄镜头,在很近距离对文件等进行翻拍或做特写摄影,镜头与镜筒分开后,还可以作为放大机镜头使用。其连接罗纹为M39*1MM,这样增加了功能,扩大了使用范围。
。。。其镜筒长度是连续可调的,最近拍摄距离是0.46米,可拍摄出与原物体成0.4倍的象。
使用ZT-B镜头时,先将光圈开至最大进行调焦,然后将光圈调至合适位置进行拍摄。
ZT-B镜头性能:
焦距:F:90MM
光圈档数F:3.5,4,5.6,8,11,16,22
中焦拍摄距离:1米-无限远
近摄距离:0.46-1米可调
可与国产海鸥DF,孔雀DF,珠江S-201,日本美能达单反照相机配用,这几种照相机上的附件如遮光罩,滤色镜等也均能与此中焦,近摄镜头配用,其装卡与各类配用相机装卡方式相同。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94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17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5 02:04am 第 7 次编辑]

五.珠江中焦镜前镜组的拆卸  
以前发过一个贴,说起过自己的珠江135MM/F2.8镜头无限远不能合焦的事。
那是拆了后镜组,把镜片反了一个向,调整了无限远,至于前面,因为没有必要,没动。
现在要拆的是前镜组,看了一下这镜头,拆起来好象满烦的。
前镜片压圈上无口,也许得用胶皮拧下来。不过即使拆下了,也只能擦镜片,镜头不能分成二组,遮光罩也是无法取下来。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086_10.jpg

在这个位置,镜筒上有二个螺丝,如果把它拆了,镜头能够分离吗?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086_5.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2:19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5 00:02am 第 6 次编辑]

由拆镜头想起了另外的一件事:
亚西卡镜头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086_8.jpg

卸开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086_9.jpg

曾经琢磨过很久,一直弄不懂亚西卡镜头是怎么卸的,因为它的前镜压圈上也没有可以拧开的槽,最后总算搞清了,很简单:
它的前镜压圈是总体旋下来的。
珠江中焦镜最后是卸开了,它与亚西卡标准镜的拆法一样。
一般没有必要我不会去拆镜头,尤其是动多头罗纹,有过教训:
多年以前,无意中把单位一个海鸥135MM镜头卸开了,动了多头罗纹,始终无法还原,最后送去海鸥维修部,还是整不好,这个镜头就这样的废了。
到现在我还是有点想不通:海鸥出产的东西,它自己都修不好,到底是怎么一会事?
连接: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086&start=0&show=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8:48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4 09:25pm 第 2 次编辑]

六.海鸥老头
这个海鸥135MM镜头在海鸥30周年纪念刊里有图片,应该是制式产品,但是后面的接圈怎么回事,说不太清楚...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jpg
镜头正面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_1.jpg

海鸥30周年纪念刊里的镜头图片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_8.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18:51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5 02:06am 第 3 次编辑]

七.早期的海鸥折反镜头
海鸥500MM/F5折反射头,生产于70-80年代。
时价1500元,约抵当时一位普通劳动者三年的收入。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_2.jpg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_3.jpg

海鸥500MM/F5折反头的滤色镜,直径39MM,全套共有五片。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544_4.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22:06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8/25 00:36am 第 5 次编辑]

八.[汇编]国产旁轴镜头的一些资料
一.国货旁轴镜头的分辨率 
国产旁轴F2.8级的固定镜头一般为天塞结构,可以达到国标II级的鉴别率标准,也有例外。
如巴尔达CE-35型镜头,四片三组结构,由于采用了二块镧玻璃镜片,达到了国标I级镜头标准,成像非常好,且整个画面像质均匀。
青岛-六型40MM/F2.8镜头,四片三组结构,最初也使用了二块进口镧玻璃,鉴别率为国标一级,以后实现了国产化,用二片普通光学玻璃替代,鉴别率为国标II级。
F2.8级代表性的旁轴相机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海鸥/凤凰-205系列,镜头为50MM/F2.8,四片三组天塞结构,镀单层膜。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1线对/MM,边缘15线对/MM,杂光系数3%,镜头透率93%左右,为国标II级镜头。
国产旁轴F2[F1.8]级的镜头多为六片四组双高斯型,镜头分辨率可以达到国标I级镜头标准。
较为典型的是凤凰JG301相机,镜头为38MM/F1.8,六片四组结构,镀单层膜。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7线对/MM,边缘22线对/MM,杂光系数4%,透过率90%左右,国标I级镜头。
国产旁轴另有一种F2.8级镜头,采用五片四组结构,比较的少见,目前知道的有华山AE和华荧AE,镜头为41MM/F2.8,具体的鉴别率数据不详。
与国外比较典型的镜头做一下对比:
柯尼卡EF系列,38MM/F2.8镜头,四片三组天塞结构,镀多层膜,据国内测试: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1线对/MM,边缘26线对/MM,杂光系数2.5%,透过率96%左右,优于国标Ⅱ级。
Canon AF35-ML相机,镜头40MM/F1.9,五片四组结构,镀多层膜,国内测试:
它的鉴别率优于国标Ⅰ级,中心鉴别率为37线对/MM,边缘31线对/MM,杂光系数3%,透过率95%左右。
补充一:关于[华夏]82/84系列的镜头
--摘自[华夏照相机修理手册],由HX358兄提供
镜头:40MM/F2
结构:6片4组,双高斯对称结构,光学零件固定与间隔采用前,后镜组分组修切,辊压方法,物镜组的连接通过快门机构采用罗纹连接。
调焦范围:0.8米--无限远[采用双影重合测距,与调焦连动]。
成像质量:经实际测定,中心视场摄影鉴别率为40-60线/MM,边缘也可达26-37线/MM,像质可与国内135型单反高级相机媲美。
补充二:华山AE镜头评价
华山AE由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1983年初鉴定定型,它具有自动测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相机镜头为5片4组结构,中国摄影家协会对它的评价是:[分辨率较高,放大到16寸的照片,画面中心和边缘影象清晰,光谱透过率与进口相机相同,可以制作出色彩丰富的照片]。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321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22:13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二.国产旁轴镜头的彩还情况
1984年对参加评比的21款照相机镜头测试表明:除了[飞跃]FY-1型照相机镜头色增生指数偏离了国际标准的公差范围外,其余相机的镜头色增生指数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其中凤凰JG-301,海鸥205,红梅-I型等的镜头更靠近标准值,具有良好的彩色还原效果,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紫红或黄色。
孔雀DF-1[58MM/F2标准镜],长城DF-2[120单反]的色增生指数已在公差的边缘,这是因为红光与绿光透过率较大,蓝光透过率较低,镜头彩色还原偏黄,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紫蓝色。
[飞跃]FY-1型照相机由于红光透过率特别高,蓝光透过率太低,偏离了国际标准的要求,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蓝白色,因此分光透过率也明显降低。
附录:国际标准ISO/DIS6728中规定了用[色增生指数]来定量表征照相物镜的彩色还原性能,并提出色增生指数的质量指标为:蓝 0 +3/-4,绿 5 0/-2,红 4 +1/-2。
--摘自[照相机]杂志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321_11.jpg
三.部分国产镜头的分光透过率实测曲线

http://www.chinesecamera.net/bbs/usr/1/1_2321_12.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8-24 22:28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九.漫谈国产变焦镜头    
有一位朋友说:买了一个28-80/3.5-4.8华光变焦头,镜头在漫射光条件下的测光值比正常差4档,厂家没有合理的解释,而且换了几个头都是这样子。
实拍下来,这头在强直射光条件下使用基本正常,以镜头实际策光值拍摄画面显干不润,偏淡明显。
朋友问我:这个镜头是不是镀膜问题。不但没有达到消除色差象差的目的反为其累?
一时的答不上来,只能找资料,弄出了一点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
先来看看这个镜头的有关数据:华光28-80MM/F3.5-4.8变焦镜头
光圈:3.5-4.8/22-30
最近摄距:0.45米,
结构:9片8组
重量:450克
体积:64*80MM
---摘自[华光]网站
一。问题与回答
*******兄:
你说的华光镜头的情况,因为对你在何种条件下进行测试,以及同时有没有供对比的镜头,都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就你说的情况大致的谈一谈,不一定对,谨供你参考。
国产镜头,定焦略好一点,变焦稍差,此事几乎摄友一致公认,少有疑义。华光镜头国内知名,在于定焦。从广角到标准到中焦镜,都曾有名镜出现,此也是事实,抹杀不得。
但是华光的变焦做的确实不怎么样,历来如此,何也?光学玻璃为一,镀膜为二,装配为三,此事是华光科研人员自己道来,你也不得不信。
兵器工业照相机专业情报网主编的[现代照相机]杂志曾于1988年8月刊载过一篇文章,名称就叫[浅析国内照相机镜头技术发展的有关问题],作者姚建忠,即为华光厂的设计人员。
举一例:珠江45-90MM/F3.5变焦镜,是国内于80年代自主设计的早期变焦镜头,出于华光厂。他的规格如下:
相对孔径:1:3.5-1:22,最近调焦距离:1.5米,镜片镀增透膜。
经测试,此镜的鉴别率为:中心31线对/MM,边缘12线对/MM,杂光系数5%,彩色还原偏红。几乎是一款不合格的产品。
另一款华光35-70MM/F3.5-4.5镜头生产于1991年。
于1991年6月22日通过部级生产定型。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总公司照相机质量监测中心对镜头的十四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指标符合GB9917-88[照相镜头]检测规定,但是其中只有照相分辨率,相对孔径,相面位移三项达到国标JI级镜头标准。
现在这款镜头还在销售,但是效果怎么样,用过的人都心知肚明。
再来看另一款合资产品,大名鼎鼎的沈阳美德康公司生产。
美德康28-80MM/F3.9-4.9镜头[生产于90年代]
规格(mm):f28-80
相对孔径:1:3.9/4.9
镜片构成:8组9片
最近摄影距离:0.48m
最大微距倍率:1:5
卡口种类:PK.MD.YC.
最大口径(mm):Ø58
这款镜头经国家光学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其摄影鉴别率中心/边缘在焦距28,65,80MM时分别为:37/21,29/19,31/18线对/MM。与国际通用变焦镜头鉴别率标准有不小差距。
对比一下华光28-80MM变焦,二款镜头结构大体相同,是否是同门兄弟,没有证据不能乱说,但是我心里总有点嘀咕。
二。谈谈国产变焦镜头的杂光系数
*****兄说:该头在强直射光条件下使用基本正常,以镜头实际策光值拍摄画面显干不润,偏淡明显。我分析是不是该头的MC镀膜问题。不但没有达到消除色差象差的目的反为其累?
国产镜头的杂光系数明显偏大,历来如此,镀膜工艺简陋为一原因,制作工艺粗糙也是原因。但是国标标准偏低,才是更根本的原因,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此为一例。
国标GB9917-88[照相镜头]检测标准规定:
国产照相机镜头轴上点[F8时]杂光系数I级镜头不得大于3%,II级镜头不得大于5%,变焦镜头不得大于5%。由于没有考虑轴外点的VGI值以及杂光分布的因数,简单的规定5%这个指标是很低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当单独考虑杂光影响时,对于杂光系数小于1.5%的镜头,一定能给出一高质量的照片,当1.5〈C〈3%时,对像质的影响不大,拍得的照片层次依然分明,在上述二种情况下,若整个像面的杂光系数不均匀,最大的杂光系数和最小的杂光系数之比大于4时,照片上能轻微的辨别出杂光的存在。
当镜头的杂光系数大于6%时,拍得的照片质量很差,是不允许的。若3%〈C〈6%,也将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质量。
在彩色摄影中,由于杂光将会影响彩色的再现,国际上通常要求照相机镜头的杂光系数不超过3%。
以下为日本照相机检测协会照相镜头杂光系数的评价标准:
VGI〈1.5% MAX/MIN〈4 优
1.5%〈VGI〈3% MAX/MIN〈4 合格
3%〈VGI〈6% MAX/MIN〈4 可以接受
3%〈VGI〈6% MAX/MIN 〉4 不合格
6%〈VGI 差
表中的VGI是全像面的最大值。
杂光系数是彩色摄影系统像质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杂散光的存在,就可能造成二种现象:一种是形成灰雾效果,使像面明暗对比下降,从而影响象的清晰度和彩色还原效果,另一种现象是形成与光阑相关的由杂光聚焦而成的杂光斑点,直接影响摄影系统的成像效果。
*****兄说的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该头在强直射光条件下使用基本正常,以镜头实际策光值拍摄画面显干不润,偏淡明显。大概是这种情况了!
三。补正
查了资料,珠江45-90MM/F3.5变焦镜由原云南昆明光学仪器厂研制,此帐不能算到华光头上,特此更正。
补充:赵老师的一则回复
珠江3.5/45-90变焦镜头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支变焦镜头.由于质量不理想,所以没有大量生产.但毕竟是中国照相机制造者们曾经做过的努力!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32&topic=15&show=50


作者: yuantiao    时间: 2005-11-13 11:26
标题: 乱弹:国产镜头
受教恨晚。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