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关于HOLGA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jinn    时间: 2007-2-9 15:04
标题: 关于HOLGA的问题。。
焦距不准我忍了,,可是我的片子都虚的大了啊,,,|||

有人说是没端稳,,这样的话加快门线是不是有帮助??
作者: 怕怕拉起    时间: 2007-2-9 15:21
估计是没端稳。这个是基本功,得练习。
另外,可以检查焦距是否准确,用毛玻璃和放大镜,很简单。
这个相机玩的是心情,象质不能和哈苏比,用好了,也出好片子。
作者: 维他命    时间: 2007-2-9 15:47
焦距不准我忍了,,可是我的片子都虚的大了啊,,,|||

可以用毛玻璃在后背校正一下。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9 16:29
原帖由 jinn 于 2007-2-9 15:04 发表
焦距不准我忍了,,可是我的片子都虚的大了啊,,,|||

有人说是没端稳,,这样的话加快门线是不是有帮助??

那东西就一个约为1/100的快门,况且快门触发的按钮设计也别扭。按的时候难免哆嗦一下。而且只要调焦大概其合适,那机子应该没问题。那东西实际光圈在差不多f13左右,再加上那个镜头在6*6也算个小广角了,这么小的光圈,景深涵盖足够了。6*6时一米处景深差不多30cm,两米处景深就已经1.5M了,四米处已经有了10m的景深,要是放到六米基本已经是他的超焦距了。只要不是太大的差错,应该没事儿。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接近与实际的说法。事实上这机器没压片板。如果卷上的不紧,那底片很可能不平或其他怎么,这种情况下那块清楚哪块不清楚就不好说了。不过话有说回来,玩儿这机器玩儿的就是那因为简陋的设计造成的不可预测的成像效果。如果要追求严谨的拍摄的话,有一半120n那价格买个牡丹md1也足够了。

要继续跟这机器较之的话,建议用毛玻璃检测,然后自己修正一下那个距离标尺。。。。或者干脆就享受那不可预知的快乐吧。。。
作者: jinn    时间: 2007-2-9 17:10
主要还是看人家拍的好自己心慌,,哈哈
作者: 纳言    时间: 2007-2-9 19:23
玩这种LOMO机要的就是个心情吧
LZ不用太纠结了~
作者: 王占杰    时间: 2007-2-9 19:30
原帖由 纳言 于 2007-2-9 19:23 发表
玩这种LOMO机要的就是个心情吧
LZ不用太纠结了~

啥叫心情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9 20:09
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玩摄影不是浪费胶片

这种质量不好的相机还是一脚踢飞吧,弄个海鸥4B爽爽的玩120
作者: 王占杰    时间: 2007-2-9 20:22
玩摄影不是浪费胶片 l                       针孔 .拉玛.各有个的玩法吧/欣赏方式不同.浪费中成长  
作者: nodoubt    时间: 2007-2-9 20:26
原帖由 王占杰 于 2007-2-9 20:22 发表
玩摄影不是浪费胶片 l                       针孔 .拉玛.各有个的玩法吧/欣赏方式不同.浪费中成长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9 20:27
原帖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9 20:09 发表
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玩摄影不是浪费胶片

这种质量不好的相机还是一脚踢飞吧,弄个海鸥4B爽爽的玩120
我觉得这holga虽然简陋,但是谈不上浪费胶片。毕竟对于一些对画面有特殊要求的艺术家与爱好者来说,与其扎暗房里又叠放又遮挡又加柔什么的去修出那么一张lo-fi的片子,还不如这种让人琢磨不定的玩意儿直接拍来的舒服。我挺喜欢这个,惟一讨厌的就是这机器要想根据不同光线环境来调整曝光有得nd镜又得反光板要不闪光灯得折腾。所以我觉得有时候看老外用简单机器拍了一些技术上质量很高的片子,但是也许他为实现这效果所投入的周遍设备是这台相机的几倍甚至几十、几百倍。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对这台机器的要求仅仅是那种不可预测的成像,但是让这种成像变成现实还需要从曝光上做起码的技术保障。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9 20:36
用一支出水不良的钢笔写出变化无常的字迹我认为不能算书法

因为作者自己无法控制,所以也就不存在创作

这跟自己DIY的针孔相机\原始的简易相机是没有可比性的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9 22:30
原帖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9 20:36 发表
用一支出水不良的钢笔写出变化无常的字迹我认为不能算书法

因为作者自己无法控制,所以也就不存在创作

这跟自己DIY的针孔相机\原始的简易相机是没有可比性的

你看,这就是如何理解艺术的问题了。按我认为,纯粹靠技术雕琢那种是艺术,但是仅仅是艺术的一部分,并且是艺术中最不正统或不靠近其精神的部分。匠气太重了最后弄得跟主旋律歌曲似的,又像巴洛克时期的哪些什么建筑、绘画、音乐。。。。冠冕堂皇而已。事实上我更喜欢梵高、塞尚乃至达利、玛格利特这帮人,音乐上也是,bach好不好?好!李斯特腻不腻?腻!我还是更喜欢pierre henry,斯塔克耗森这帮老头儿。。。。。当然,成了精的ennio morricone就不说了。近现代人类思想经过那么多次革命,艺术的表现手段已经丰富了很多。其实真要说起来,可能画家无意中甩了几点墨都可能是一幅影响世界的作品。所以怎么弄,用什么弄这我觉得不是这东西是不是艺术的条件,关键是这东西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效果。

说句可能对一些人不敬或者不恰当的话。我一只以为做”艺术“很教条的死磕技术、器材、理论等等和现在很多大学生“高等人才”一样,仅仅是没有可能成为“大师”“人才”的人对“成为大师”“成为精英”的意淫,真正能够让他每个作品都闪现他的精神与才华的可能注重的是更深一层的表现的东西。琢磨左手拿筷子和右手拿筷子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9 22:38
想起咱论坛以哥们儿的个人签名。。。就此结合那思路丰富一下。

背着503的不一定是摄影师,
夹着瓜耐力的不一定真听得出那声儿,
一屋子画布的没准是个装修的,
满车库haley davison的没准是个收藏的,
英语专八的不一定看得懂亚利桑那的方言,
揣着军官证儿的没准儿是个骗子,
满嘴日语冒充华侨的没准是谁老乡,
天下就王八是真的还叫“甲鱼”。。。。。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9 22:39
袜子因为质量不好穿出个洞来不能算穿袜子的人创造了种时装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9 22:51
穿过十年磨了n个漏洞的levis可比店里全新的贵不少哪,哈哈。。。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9 23:05
原帖由 alfred 于 2007-2-9 22:51 发表
穿过十年磨了n个漏洞的levis可比店里全新的贵不少哪,哈哈。。。



LOMO 也很贵,不见得就比海鸥好
作者: laoyue2046    时间: 2007-2-9 23:41
嘿嘿~艺术嘛,固然有技术性很强的一面,但是也有很随机很不可预测的一面啊。而且有的时候艺术这东西也真的很自私,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不过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有的时候也没必要较真,较到最后还是自己脑袋受累,何苦呢?况且现在的艺术凭炒做而受人欢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艺术家嘛,也总要有个饭碗的,而时尚呢,总会风水轮流转呢,说不定什么时候人们疯了似的玩针孔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lomo同样也会被视为或是了的残渣盛饭。所以不管是针孔,lomo,单反,数码,手机(这也算?!)……出好片子大家一起欣赏不就得了么~。

那个……顺便说一下,海鸥4B本身也是LOMO官方认证的LOMO机哦!没什么可争论的了~而且真正的lomoer是绝对不会以手里的机器是什么而定义的,什么机器都可以用来lomo;同样,手里拿着LC-A的也有可能是一个赶时髦的in族,LC-A在他们手里只是一个符号,并不代表真正的lomo。

在偶看来,版里面大多数的DX们都可以称得上是lomoer,只不过各自的方式、所讲的故事不同——有的喜欢严肃的,有人喜欢DIY的,有人喜欢扫街……光看就看不过来了,哪还有心思去想他们所用的机子算不算是LOMO机?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9 23:44
玩书法可以用毛笔刻刀甚至拖把和手指,但是追求秃了毛的笔随机产生的效果就是病态了
作者: 胡启明    时间: 2007-2-10 00:17
这东西根据艺术的不同种类也各不相同。一直以来书法艺术讲求的更大众一点还是要求精致要求唯美,这种艺术里面对气质、对个性等并不是很普及。就好像梵高,梵高的画儿在他生前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也是被哪些弄巴洛克那种“古代学院派”所唾弃的,但是几百年后的今天,索斯比拍卖的画的价格最高记录是梵高的,感动于梵高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也远远多于张口闭口蒙娜丽莎然后胡猜历史背景和那帮抱着《红楼梦》非说贾宝玉是曹雪芹的主儿。。。。。。。好的艺术品和艺术家不是戏子和妓女,而是启蒙人性的劝导人们如何更好生活的典故。所以说,追求各种表现可能存在与艺术这个大范畴内,但不代表艺术。同样,那种追求唯美玩儿匠气的也仅仅是艺术大范畴内的一种,也不代表艺术。大师不是那帮靠手头儿的一点炫技挣钱的主儿,也不是那帮疯疯癫癫整天玩儿自杀的主儿。。。但是,因为因为坚持某一种观点而完全否定其他的既定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昨儿还是前儿看一个人忘了谁了,说得特好,关键就是“包容”,只有包容的态度才能接触到最丰富的素材,才能有足够的积累以供发挥。

我不排斥技术,事实上我恨不得整天都在琢磨这个琢磨那个。但是我很瞧不上国内那帮玩儿“沙龙”的。

[ 本帖最后由 胡启明 于 2007-2-10 00:20 编辑 ]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10 00:21
梵高的画面虽然荒诞,但做画是用心追求表达见解的,跟泼桶颜料上去看"随机"效果是一回事吗?


简陋的器械一样能出好片,但把器械的缺陷甚至质量问题当作"创作"的一部分,就倒翻颜料的画布拿来当作品一样,在讲一个皇帝新衣的故事,最终皇帝身上还是什么也没穿

[ 本帖最后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10 00:23 编辑 ]
作者: laoyue2046    时间: 2007-2-10 01:01
额滴神丫……咋转了一圈回来成这样了?

既然这样……那么……其实书法当初也是很自我的东西,只不过现在反而成了一种框架。很多书法家们都有们自己个性独到的地方,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种“体”,只不过人们普遍的认为只有在某种框架下才算得上是书法。这点偶本身不是很同意,但并不排斥,因为正楷和狂草都一样是很漂亮的,但是你拿正楷的眼光来评论狂草那就不合适了。

现在说凡高,不知道为什么版里一有类似的讨论总会有很多人在题凡高呢?凡高本人生前好像没有预料到这些吧? 就像曹雪芹一样,他肯定也没料到《红楼梦》会如此的成为四大名著,有这么辉煌的成就,以至于现在有点太……狂野?说不定他们也会很意外:一不小心成为艺术家了 所以艺术本身并不排斥这些由意外而产生的艺术,也不否定我们刻意去描绘的艺术。

艺术嘛,当然可以正统也可以颠覆。现在说大师。大师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冠冕堂皇的味道,说白了,这个词本身有点假,假中带着那么一点虚伪。你说谁可以成为大师?谁都可以,不就是个名嘛?于是,街边拉二胡卖艺的可能是个穷得叮当响的瞎子,他的曲子同样成为炫技的一首必修曲;台上唱戏的可能正是一个每天悲观厌世以至于不疯魔不成活的神经质;每天光着身子跑出去高喊着**上帝的人可能真的代替上帝成为某些人精神上的神……于是艺术的多样化当然可以容纳他们使之成为大师,甚至于因为骂别人而成为大师的人也有……这充分说明了艺术不仅仅是向上和积极的,它的多样化正如生命的多样化一样,有的时候人们认为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恰恰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人们。

生命是顽强的,同样,艺术也是顽强的。

PS:秃毛的笔照样可以写书法,追求随机么……可以认为那是机理的一部分,病态么……严格说来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病!大多数动物会认为人类是疯子: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在所谓的艺术上也不肯稍微挤出点时间来寻找食物,绝对有病……哈哈哈。

还有,即便是泼颜料,也有用心的和不用心的啊,而且绘画上的色彩本身就是在泼颜料,只不过泼的手法不一样罢了。而且有些人肯定会说,只有泼不好的才会动手去涂改,于是油画系的大多数人通疯掉
作者: 胡启明    时间: 2007-2-10 01:11
原帖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10 00:21 发表
梵高的画面虽然荒诞,但做画是用心追求表达见解的,跟泼桶颜料上去看"随机"效果是一回事吗?


简陋的器械一样能出好片,但把器械的缺陷甚至质量问题当作"创作"的一部分,就倒翻颜料的 ...

梵高的方式在当今来看自然也算“严谨”,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是对传统技法的“大不敬”。所以面对当下很多传统眼光看似离谱儿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无论创作用的什么,我们起码要尊敬这个创作的过程。另外,用holga并不是把缺陷当条件,毕竟在有人想到用holga去创作他需要的作品前,这个机器已经面市了。只能说是人家恰好利用到了这么一个特点。无论手段是否传统,但是人家是严谨得用它进行创作,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不用质疑的。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我暂时先暂停。以下仅仅举个我在音乐方面了解到的例子:

当下音乐风格中有一种形成了固定形式或者说流派的叫做lo-fi,这是什么呢?很有趣,一些欧美音乐人用国内绝大多数乐人所消费不起的设备去还原白噪、粉噪这种东西。也有写其他音乐人或多或少借助这种方式。我不知大家是否看过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那个片子的配乐yann tiersen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作曲家,同时他03年借用eric satie的一些元素为德国电影《再见列宁》也做了相当成功的配乐。目前这两个片子的配乐在知名或不知名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广告、电视剧插曲等等多种地方。那么他在《爱美丽》里面的配乐用了什么呢?------大家肯定见过的那种儿童玩儿的塑料口风琴、哄孩子玩儿的那种十几个键的玩具小钢琴等等等等……如果不听他的作品广看他这种对传统“大不敬”的做法,鲁斌斯坦这帮老头儿要活着肯定还得再气死一次。但是,他的作品成功了,因为作品中所描写到的东西足以感人,足以引起共鸣。在早回很多年,有个叫阿诺·勋伯格的人扬言要肢解存在与音乐史大半个历史的12平均率,而pierre henry、斯塔克豪森这样曾经有着深厚古典音乐基础的人却开始琢磨怎么从电流脉冲与机械碰撞声中找寻旋律-----他们都分别成了现代音乐流派的宗师。同样在电影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看老张老陈这帮人玩命儿烧票子拍古装动画片儿挨骂玩儿,可是历年来的很多国外经典作品却是8mm、16mm或者家用dv拍出来的。可是国内的“师”们呢?张口arriflex,闭口panavison,连专业级都巧不上,必须得广播级。设备有了,片子档次呢?

艺术并不改浮夸,艺术也不是高大全,艺术是伟大的。为什么伟大?他是人类自古以来人性通过各种媒介最真挚的体现。白天上班人们可以满嘴胡诹八咧,也可以躺小蜜床上跟老婆说加班。但是真挚的艺术不会(当然不包括那帮居心叵测靠所谓“艺术”骗吃骗喝的)。为什么?艺术相对人最主流的表达方式语言与动作来说,已经是第二甚至第n种媒介。人才说谎的同时心理是背负压力的,这种压力自然需要某种途径或是什么表达出来,什么酒后吐真言等等等等。所以我相信一种观点,很多人网上说的话反而是真话,很多真正的艺术家对待作品是诚恳的。

最后关于那个“随机”我说一下自己看法。我认为随机不是胡闹,或者说它是不是胡闹的前提取决与态度。不屑随机或者不会把握随机的人只能创造机会,涉及到照相那就是摆拍与类似摆拍的东西。但是能够抓住并利用随机确实一种能力,一种本事,并且我相信能够很好利用到随机的人有着比利用不了的人有着更细致的洞察力与更敏感的心态。这反而成为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艺术这个东西本就是人文范畴,应该是注重人,注重人性的,应该鼓励新的观点、不同的看法。这正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往远了说,他可能是人类文化、历史进步的诱因的最小单元。其实人类历史上又有多少科学发明、发现是“蒙”出来的呢。。。。。当然这么说并不是鼓励胡闹,但是起码要认识到经典理论与实践体会的辩证关系。我们不应该是保守的卫道士,也不该是盲目的激进派。有句挺神的词儿不是说么------“拥抱历史,畅想未来。。。”





本时段发言结束,继续扫描去,哈哈。。。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10 01:19
忘了把号儿改过来了,哈哈。。。。
作者: laoyue2046    时间: 2007-2-10 02:13
原帖由 胡启明 于 2007-2-10 01:11 发表

梵高的方式在当今来看自然也算“严谨”,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是对传统技法的“大不敬”。所以面对当下很多传统眼光看似离谱儿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无论创作用的什么,我们起码要尊敬这个创作的过 ...

你也看《天使爱美丽》?!
偶听他的原声相当有感觉,总觉得好像有什么生命在顽强的生长,于是会很想拿刷子在纸上抹些什么,这个时候什么平构立构都会统统抛开,时常会搞出点神经兮兮的东东来用来自娱自乐。 反正是自娱自乐的话还是绝对可以理解的,至于如果真的想画一张风景画么……真的听古典乐实在合适不过的了~。

嗯……现在来说,有的时候传统绘画里更掺和进了一些其它的理念,比方说设计和行为艺术,这些在正统的老一辈艺术家眼里当然是不可取的。书法也会有类似的境遇,或者说现在的更多的艺术门类都在慢慢的融合,有些东西确实也不好去定义,然而也不乏有些有个性的东东出来,反而比一些所谓正统的东东来的更实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当然我觉得在摄影圈里这个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在电影和娱乐界确实有很明显的例子……那个就不用说是谁了~

于是现在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商业=行为艺术?!

还有……胡启明=alfred?!
作者: 五年宾得    时间: 2007-2-10 02:30
真有意思
这种机器好玩就在不知道会出什么结果,太有板有眼严丝合缝地玩这个也就没意思了
作者: ghostshell    时间: 2007-2-10 02:40
那些好看的HOLGA片子我可不认为都是“随机”出来的呀。

“随机”都是那些“洋老外”骗我们的啊……同志们。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10 04:06
原帖由 <i>ghostshell</i> 于 2007-2-10 02:40 发表<br />
那些好看的HOLGA片子我可不认为都是“随机”出来的呀。<br />
<br />
“随机”都是那些“洋老外”骗我们的啊……同志们。
<br />
一定程度上的随机+整体的控制。快门那不一定是标准的1/100,只能作为近似使用,一个不稳定因素;光圈标称f8和f11,实际为f13,在不做预先测量的情况下这欠曝一档半和半当也成为一个不稳定因素;没有压片板,底片很有可能随着装片的不同角度或力度发生倾斜、凸起等等,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内部无消光处理,且多个部位链接不严,有一定diy空间,又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取景视差、调焦标尺不明确,又是两个不确定因素;装配粗糙,并且采用稳定性差的塑料材料,镜头是否保证相对均匀的像场难说,又一拿捏不准的问题;假如快门真正等于1/100,那相对使用1/125时候来说又过曝1/3档,在反转片上足以体现。。。。这些基本构成了所谓产生“随机”效果的基础。

但是以上这些玩意儿仅仅构成了可怕的“随机”效果。我们终究不是要胡闹,我们要的是在一定技术保障基础上结合少量不影响整体质量而仅仅作为点缀的“随机”效果。那怎么办?光线太亮了,ND镜、pl镜、红镜、兰镜。。滋要因数合适玩命招呼,要不回去做减感,要么遮光板,要么低感胶卷;光线暗了怎么办?闪光灯、反光板、高感光胶卷、增感。。。。。。。嫌减感反差底了,去那高反差药水儿泡,增感反差高了你就仍pota里面。再不成了加厚液、减薄液体还有凑凑呵呵能用的硒调色液。。。。。。当然,如果嫌整天呆着一堆周遍设备麻烦的话那就最好在合适的光照环境下把一卷一次拍完。


至于周遍设备也因人而异,有钱的举俩U2,没钱的买俩银燕24zp,都好用。只要指数算对了,布光合理了,绝对没问题。至于反光板就更好说了,不用几十几百买那烧包的,要亮点的就弄那微波炉的锡纸,找个破纸箱子裁一块给他糊满了;要暖的就把平时抽烟的烟盒里那纸攒起来,凑足了也贴那么一张,我抽红塔山,里面正好金色,光比外面卖的那种弱点,正合适。要柔的更好说,单位拿点打印纸贴那么一大张,别贴瓷实了,那样揭下来还能临时冒充个柔光屏用。要打稍微大点的光源就把纸离灯远点,要打硬点儿要求控制方向的点光源就把包相纸那纸或者120卷的背纸往闪光灯头围一圈。。。。。像玩儿的更稀奇就弄俩互补色滤镜,镜头一片、闪光灯一片。。。。要不灯光片、日光片胡用,要么滤镜胡装。。。。。像来个正常肤色蓝背景的环境人像就装个64t,再几十块钱买个摄像机的新闻灯,改个电源大白天对着人像一同猛照。。。。。。。。。。。不需要体面,重要是最后那效果。事实上可以玩儿的办法还多着呢,广自制反光板就太多方法太多效果了,见过有的人把一堆易拉罐剪碎了贴到一块儿板子上,那模仿的波光粼粼的劲儿也不错。。。。想模仿窗户透射光线那感觉就裁个窗框形的纸板放灯和人之间,人老外拍卖钱的色情片不也这么弄么。。。。。。




就跟新闻播音似的,电视画面上西服笔挺小头儿锃亮,播报台下面人家穿着凉鞋大裤衩子呢。。。。。。。。。。

[ 本帖最后由 alfred 于 2007-2-10 04:13 编辑 ]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10 04:18
原帖由 laoyue2046 于 2007-2-10 02:13 发表

你也看《天使爱美丽》?!
偶听他的原声相当有感觉,总觉得好像有什么生命在顽强的生长,于是会很想拿刷子在纸上抹些什么,这个时候什么平构立构都会统统抛开,时常会搞出点神经兮兮的东东来用来 ...

其实什么都是艺术,接受的人多了,它就是受捧得艺术,接受的人少了,那就是挨骂的艺术。

就好像我一个哥们儿一句特经典的话:人一辈子就喷吧,几十年后喷好了他就是x老,喷不好他就是老x。。。。。。
作者: 王占杰    时间: 2007-2-10 07:50
原帖由 alfred 于 2007-2-10 04:18 发表

其实什么都是艺术,接受的人多了,它就是受捧得艺术,接受的人少了,那就是挨骂的艺术。

就好像我一个哥们儿一句特经典的话:人一辈子就喷吧,几十年后喷好了他就是x老,喷不好他就是老x。。。。。。

这个我爱听. 先解决温饱再谈艺术,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
作者: jinn    时间: 2007-2-10 08:59
怎,,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哈哈

大家打字辛苦了!!
作者: 魔鬼的诗篇    时间: 2007-2-10 12:20
海鸥4B也成LOMO了,LOMO还真能攀亲戚

怎么不见把LOMO的亲兄弟列宁格勒系列旁轴和地平线摇头机拿来认证为LOMO?
作者: 洛丽塔    时间: 2007-2-10 13:09
楼上的 地平线已经........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4:29
原帖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9 20:09 发表
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玩摄影不是浪费胶片

这种质量不好的相机还是一脚踢飞吧,弄个海鸥4B爽爽的玩120

同意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4:33
原帖由 alfred 于 2007-2-9 22:30 发表

你看,这就是如何理解艺术的问题了。按我认为,纯粹靠技术雕琢那种是艺术,但是仅仅是艺术的一部分,并且是艺术中最不正统或不靠近其精神的部分。匠气太重了最后弄得跟主旋律歌曲似的,又像巴洛克时期的哪些什 ...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4:36
原帖由 laoyue2046 于 2007-2-9 23:41 发表
嘿嘿~艺术嘛,固然有技术性很强的一面,但是也有很随机很不可预测的一面啊。而且有的时候艺术这东西也真的很自私,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不过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有的时候也没必要较真,较到最后还是自己 ...

100%同意
半格8M已快递给您,因我要上路,只乱拍了几张在里面.有问题节后再说吧
顺祝大家猪年行大运

[ 本帖最后由 ligo 于 2007-2-10 14:39 编辑 ]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4:49
原帖由 胡启明 于 2007-2-10 01:11 发表

梵高的方式在当今来看自然也算“严谨”,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是对传统技法的“大不敬”。所以面对当下很多传统眼光看似离谱儿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一竿子打死。无论创作用的什么,我们起码要尊敬这个创作的过 ...

学问啊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4:52
原帖由 ghostshell 于 2007-2-10 02:40 发表
那些好看的HOLGA片子我可不认为都是“随机”出来的呀。

“随机”都是那些“洋老外”骗我们的啊……同志们。

同意GHOSTSHELL一次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10 14:56
原帖由 魔鬼的诗篇 于 2007-2-10 12:20 发表
海鸥4B也成LOMO了,LOMO还真能攀亲戚

怎么不见把LOMO的亲兄弟列宁格勒系列旁轴和地平线摇头机拿来认证为LOMO?

horizon和咱们后来那35头的205a也让人家给吊上了。。。。。其实单看那帮用来呼悠人的所谓“lomo”片子,随便哪机器反转负冲足以。。。。。
作者: ligo    时间: 2007-2-10 15:02
如果LEICA不贵的话,也是LOMO机(用来拍LOMO风格的PP,和啥光学联合体无关)
作者: 老百佳    时间: 2007-2-11 12: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oyue2046    时间: 2007-2-11 13:02
原帖由 alfred 于 2007-2-10 04:18 发表

其实什么都是艺术,接受的人多了,它就是受捧得艺术,接受的人少了,那就是挨骂的艺术。

就好像我一个哥们儿一句特经典的话:人一辈子就喷吧,几十年后喷好了他就是x老,喷不好他就是老x。。。。。。


哈哈,很对。
后面那句听得相当耳熟……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半知半解中……
作者: laoyue2046    时间: 2007-2-11 13:16
原帖由 ligo 于 2007-2-10 15:02 发表
如果LEICA不贵的话,也是LOMO机(用来拍LOMO风格的PP,和啥光学联合体无关)

是的呀,如果按照lomo定义来说的话,啥机子都能拍。只要它能拍,哪怕是个30w的手机摄像头也够了,毕竟lomo定义已经扩大到一种FB的生活方式了,而lomo相机么……奇怪的是LOMO官方是用什么指标来定义LOMO机的?哦,对了,有一部分针孔好像也被列入LOMO机的范围了,那叫一个汗……看来lomo这东西还真能会东拉西扯的
ligo兄,等你那个24S出来之后是不是也要给lomo认证炒作一下?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2-11 13:47
原帖由 laoyue2046 于 2007-2-11 13:02 发表


哈哈,很对。
后面那句听得相当耳熟……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半知半解中……

后边哪句好理解。比如我姓徐。假如几十年后我功成名就成为一方泰斗。一般人见我都尊称我为徐老。。。。假如那时候我混的不好了,成为普通劳动人民一员,同事们亲切的称呼我为老徐。。。。。。就这意思。。。。。。
作者: Buck    时间: 2007-7-6 16:51
经典!顶起来再嚼
作者: 左等右等    时间: 2007-7-6 17:23
虚的有多大上个PP来说话
作者: 青是郁非    时间: 2007-7-6 17:32
每次都能引起大波澜的LOMO
作者: zenit    时间: 2007-7-6 18:11
说实话,这机器就是玩具类的,只不过和拉马沾光,身价也上来了,拉马的宣传搞得不错,使许多及其都帮上了光,国产的要是有拉马这样的名牌,也让中国人脸上有光。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7-7-6 19:03
闪光的不是是这机器,是那帮拍出作品的摄影师的头脑。
作者: clockfish    时间: 2008-5-5 15:11
顶al兄,受教了!
作者: 夏雨雪    时间: 2008-5-5 23:05
原帖由 维他命 于 2007-2-9 15:47 发表
焦距不准我忍了,,可是我的片子都虚的大了啊,,,|||

可以用毛玻璃在后背校正一下。

相机用久了都要用毛玻璃校一下,如不一致就要保养,人天天做保健美容,机器也一样。莱卡有保养的传统,尼康专业机快门用久了还有测试精准度的问题。
作者: 涂图    时间: 2008-5-5 23:27
焦距不准我忍了,,可是我的片子都虚的大了啊,,,|||
极可能下面按钮推到B门了
作者: 木头龙    时间: 2008-5-7 23:03
要知道朴拙也是一种美,只不过名家的朴拙是作品,比如刻印一定崩缺口,写字一定要歪歪扭扭,画画要尽管画丑,裱糊一定要露毛边头,蒙皮一定要厚牛皮还得粗陋,当然那得名家,常人的朴拙只是小儿鬼划糊!
作者: alfred    时间: 2008-5-7 23:28
这。。。基本上装孙子的人未必是孙子,但是孙子怎么装他也还是孙子。大师用那东西拍出什么了未必是那机器拍出什么来了,这工具是固定不变的,人脑袋是不一样的。
作者: 福力霸小宁    时间: 2008-5-8 12:01
HOLGA要快门线……………………………………………………
汗 那还用Holga干吗……

要不楼主发张照片给我们看看 到底拍成啥样了 对症下药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