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望远镜接相机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M42    时间: 2008-11-3 11:53
标题: 望远镜接相机的问题
请教各位大侠几个望远镜接相机的问题:

1、是否所有的单筒望远镜都可以改造接相机(包括单反、DC)?
2、望远镜用于照相的效果与照相镜头比如何?
3、哪些牌子、型号的望远镜价格便宜,但可接相机?需要哪些配件?

先谢了!
作者: 夏雨雪    时间: 2008-11-3 13:25
像质千差万别,分辩率可能差一些,
作者: shzqcn    时间: 2008-11-3 14:38
曾经在上个世纪六 、七十年代很流行的望远镜接单反相机,多去试一试会有结果的~
作者: 汉山老妖    时间: 2008-11-3 16:35
标题: BT的答案
1 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
2一分钱,一分货
3 有以上两条 这条就不用回答了
作者: M42    时间: 2008-11-3 17:28
不懂望远镜,但又想玩,请大家多多指教。再提几个具体问题:

1、天文镜、观鸟镜和单筒望远镜区别在哪里?总体上像质要求哪个高?
2、接单反是否要将目镜(正像镜)卸下来?
3、接DC是否不能将目镜(正像镜)卸下来?
4、接DC是否比接单反拍摄倍数要高?
5、目镜是否就是正像镜?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08-11-3 18:42
这方面本坛的七十年代兄应该是专家。

具本人肤浅了解,望远镜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成像为正立,好像叫伽利略型,很多倍数不高的望远镜都是这类,这种如果直接接在相机上,成像将是一个很小的圆斑,如果撤掉目镜,等于用物镜直接成像,假如调节距离够大或许能行。还有一种是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像是倒立的,可以实现大倍率望远,所以很多天文镜、高倍率望远镜甚至显微镜都是这类结构,用于普通望远镜时,要使用棱镜把倒立影像反过来,这种好像叫牛顿型,这种用于相机面临的状况和伽利略型一样,总之要想获得满幅放大图像都要去掉目镜。普通望远镜和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品质都很一般,因为直视影像的要求和获得清晰焦平面成像的要求不是一个等级,所以弄着玩或要求不高还可以,指望它出好片子就算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08-11-4 06:14
望远镜做镜头时要把目镜去掉,直接用物镜做镜头。一般只是镜头的素质差别,道理上是望远镜的镜头完全可以用在相机上的。
如果不去掉目镜,开普勒式的望远镜成像面积非常小,焦距很短没有适用价值。伽利略式望远镜如果不去掉目镜(凹镜片)在目镜端产生的是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在胶片上成像。
一点认识,如有不对请大家指正。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08-11-4 08:45
原帖由 jinqiguang 于 2008-11-4 06:14 发表
望远镜做镜头时要把目镜去掉,直接用物镜做镜头。一般只是镜头的素质差别,道理上是望远镜的镜头完全可以用在相机上的。
如果不去掉目镜,开普勒式的望远镜成像面积非常小,焦距很短没有适用价值。伽利略式望远 ...

言简意骇,非常正确。
作者: M42    时间: 2008-11-4 10:18

作者: M42    时间: 2008-11-4 10:24
哦,楼上二位大侠,去掉目镜接相机是指单反机吧?综上所述,接单反必须去掉目镜,否则无法在焦平面清晰成像,是吗?有无例外?
作者: sq654321    时间: 2008-11-4 10:51
原帖由 jinqiguang 于 2008-11-4 06:14 发表
望远镜做镜头时要把目镜去掉,直接用物镜做镜头。一般只是镜头的素质差别,道理上是望远镜的镜头完全可以用在相机上的。
如果不去掉目镜,开普勒式的望远镜成像面积非常小,焦距很短没有适用价值。伽利略式望远 ...


关于虚象,有个问题一直不解,在此请教。

简单的理解,照相机与人眼的结构和功能是差不多的。人眼能从目镜中看到伽利略式望远镜(目镜为凹镜)的像(虚象),而用照相机镜头对着目镜就不能成像,不知这是什么道理?

但是按照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在屏幕上成的像,一定是实象。这是中学教材里明确的;也就是照相机的原理。

很明显,上面叙述的两条是互相冲突的。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

麻烦知道的大侠赐教。不胜感谢。

[ 本帖最后由 sq654321 于 2008-11-4 14:00 编辑 ]
作者: M42    时间: 2008-11-4 17:05
补充一个问题,变倍望远镜接单反时,如去掉目镜,是否变倍功能就没有了?实际用的倍数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08-11-4 17:38
原帖由 sq654321 于 2008-11-4 10:51 发表


关于虚象,有个问题一直不解,在此请教。

简单的理解,照相机与人眼的结构和功能是差不多的。人眼能从目镜中看到伽利略式望远镜(目镜为凹镜)的像(虚象),而用照相机镜头对着目镜就不能成像,不知这是 ...


理论上只要人眼可见,照相机就能拍下,望远镜也是如此,但人眼的屈光度调节范围远远大于照相机的调焦范围,所以用肉眼看到的望远镜虚像,可能会超出照相机镜头的调节范围,但适当移动相机与目镜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看到清晰图像,不过视角很窄,如我前面所说,是一个很小的光斑,这对照相机企图获得望远影像没意义。

凸透镜都可以呈现倒立实像,但必须在焦点处,据我所知,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位置是在物镜焦点以内,而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在焦点外侧,从理论上讲,去掉目镜,用望远镜物镜直接做相机镜头成像,用开普勒型更合适,因为目镜位置就在物镜焦点附近。
作者: sq654321    时间: 2008-11-4 20:59
受教了。谢大川兄。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08-11-4 21:21
伽利略望远镜由一块凸透镜及一块凹透镜组成,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第二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远处物体射来的一束平行光进入物镜后应该会聚在第二焦点附近,因凹透镜插在光路中,且离开物镜第二焦点的距离为凹透镜的焦距,所以光线经凹透镜后成像在无穷远处,通过目镜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视角的虚像,且不能在目镜的外侧成立实像。因此不能将光线投射到胶片上。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08-11-4 21:26
原帖由 M42 于 2008-11-4 17:05 发表
补充一个问题,变倍望远镜接单反时,如去掉目镜,是否变倍功能就没有了?实际用的倍数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现在的变倍望远镜都是通过增大或缩短目镜的焦距来达到变倍的目的,而物镜的焦距是固定的。因此去掉目镜当然没有变倍功能。如果变倍望远镜采用物镜是变焦距的,就当然是目前照相机的变焦镜头了,可以达到变倍的目的。
作者: sq654321    时间: 2008-11-5 19:57
标题: 回复 #15 jinqiguang 的帖子
谢谢jinqiguang兄。
作者: lichengyutt    时间: 2008-11-7 12:23
原帖由 M42 于 2008-11-4 10:24 发表
哦,楼上二位大侠,去掉目镜接相机是指单反机吧?综上所述,接单反必须去掉目镜,否则无法在焦平面清晰成像,是吗?有无例外?

其实所有的望远镜都可以加在相机镜头前成像,相当于望员附加镜.伽利略望远镜是虚像的必须去掉目镜才能直接在单反上成像.而牛顿(?)望远镜(实象望远镜)接单反是可以用目镜成像的.调节目镜与焦平面的距离还可以实现变焦 (也条节了成像面积)
作者: hope    时间: 2008-11-7 12:48
好像大家對望遠鏡做為攝影鏡的成像方法有一點誤解.

1. 不拆目鏡,也可以對單反(不連鏡頭)成像,這種成像法叫投影法,可得到任何倍率,在相機成像面得到正像,但投影法要求目鏡到相機成像面有較長距離,一般望遠鏡要加接環才能使用投影法.

2.  拆了目鏡,可以用望遠鏡的成像面直接在相機成像面,與一般攝影鏡頭使用上沒差別,在相機成像面得到倒像.

3. 一般如天文望遠鏡,是針對無窮遠校正像差,對色採還原度也不如攝影鏡頭要求高,也無設置光圈的要求,所以鏡片數一般會較少,所以等級或售價相接近的望遠鏡pk攝影鏡,在相同光圈孔徑比上,在無窮遠處成像清析度及色差上要優於攝影鏡,但畸變等像差因鏡片數少,還是攝影鏡要有優勢.
作者: hope    时间: 2008-11-7 12:54
這裡有熊貓90/450玩具望遠鏡與sigma 50-500 EX鏡的拍攝比較,差異有,但有多少呢?

作者: hope    时间: 2008-11-7 12:57
sigma 50-500 EX APO









熊貓 90/450  1組2片普通消色差





作者: sy200571    时间: 2008-11-11 20:52
我也问一个关于望远镜接相机的问题:这种天文望远镜能不能接单反相机?怎样接?与反射式摄影镜头有没有差别?差别大吗?去知道的DX不吝赐教!先谢谢了!
作者: menyafei    时间: 2008-12-18 18:04
楼上可以参考www.wyj8.cn资料和配件很全
作者: 王子昊    时间: 2008-12-19 10:18
标题: 回复 13# dachuan 的帖子
还厉害 只是很丰富 敬佩
作者: 新收藏家    时间: 2008-12-19 14:16

作者: 咸菜    时间: 2008-12-19 17:26
HOPE--------大虾,浮出水面透口气,不容易啊!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