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海鸥DF1鸟头试拍 [打印本页]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08:32
标题: 海鸥DF1鸟头试拍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08:41
收到机子后,拿着购机送的柯达200胶卷装上,在自己生活的周边一通乱拍,自己冲洗、扫描。感觉成像比较偏黄。颗粒粗。分析,胶卷不好有一定的因素,几十年的相机老化有一定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冲洗和扫描。第一次冲胶卷,在网上购买药水,经验不足。扫描仪也是二手的爱普生V600。多方面的因素吧!
作者: @枫丹白鹿    时间: 2016-10-19 08:58
拍的不错啊,自己冲洗,自娱自乐
作者: outfocus    时间: 2016-10-19 08:59
一看就知过期卷,用不得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09:11
@枫丹白鹿 发表于 2016-10-19 08:58
拍的不错啊,自己冲洗,自娱自乐

是的,玩的就是胶片的味道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09:12
outfocus 发表于 2016-10-19 08:59
一看就知过期卷,用不得

买机子,老板送的卷,查一下价格14元左右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19 09:45
胶卷颗粒大的原因不一定是冲洗的关系,胶卷在欠爆的状态下有严重的颗粒化趋向(这也是胶片所谓的“味道”之一),所以拍摄胶片宁过勿欠,看样片这些照片都至少欠爆了一档(因为胶片宽容度大,欠爆一档或者过曝2档可正常成像,只是颗粒有差异)。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现有基础上+2EV拍摄,看看情况是怎样的。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10:06
wuzhouhong 发表于 2016-10-19 09:45
胶卷颗粒大的原因不一定是冲洗的关系,胶卷在欠爆的状态下有严重的颗粒化趋向(这也是胶片所谓的“味道”之 ...

谢谢,学习一下!
作者: 大耳牛    时间: 2016-10-19 10:44
真有味道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11:03
大耳牛 发表于 2016-10-19 10:44
真有味道

这也许就是玩胶片的朋友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作者: sunny9494    时间: 2016-10-19 11:23
老人们聊天的那张,我喜欢
作者: 大耳牛    时间: 2016-10-19 12:12
桀骜的风 发表于 2016-10-19 11:03
这也许就是玩胶片的朋友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一定是的,是数码体会不到的感觉!
作者: 大耳牛    时间: 2016-10-19 12:15
桀骜的风 发表于 2016-10-19 09:11
是的,玩的就是胶片的味道

我觉得不管什么卷,过没过期,拍出来的感觉都是很有味道的。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14:16
sunny9494 发表于 2016-10-19 11:23
老人们聊天的那张,我喜欢

当时拍这张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说拍吧拍吧!
作者: wwxsj    时间: 2016-10-19 15:35
旧旧的味道,和p出来的不一样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19 15:56
wwxsj 发表于 2016-10-19 15:35
旧旧的味道,和p出来的不一样

原汁原味的图。
作者: ico1123173    时间: 2016-10-19 19:00
第一张花最好看……
作者: 江湖游客    时间: 2016-10-19 21:59
向您学习。有机会请教冲彩卷知识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0 07:18
ico1123173 发表于 2016-10-19 19:00
第一张花最好看……

我也喜欢花这张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0 07:19
江湖游客 发表于 2016-10-19 21:59
向您学习。有机会请教冲彩卷知识

客气,某宝里很多这方面视频。
作者: wzx991    时间: 2016-10-20 07:42
挺不错的,第一次搞就出这样的效果,比我强多了。。。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0 08:35
wzx991 发表于 2016-10-20 07:42
挺不错的,第一次搞就出这样的效果,比我强多了。。。

第一次玩海鸥,玩数码和其它的机子还是有段时间的,呵呵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16-10-20 22:15
没错,这就是老海鸥DF的味道,成像锐利,反差略高,过渡层次稍显不足。。。至于色彩,与胶卷品质和冲洗工艺以及镜头本身的色彩均衡都有关系,出片时可以运用数码后期适度矫正。

现在很少见到国产老相机老胶片的即时作品了,数码摄影的低门槛将人们变得越发浮躁,能够稳下心来拿一台国产老机去拍,而且还是自冲自扫自己钻研探讨,楼主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大力弘扬,必须的。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1 07:24
dachuan 发表于 2016-10-20 22:15
没错,这就是老海鸥DF的味道,成像锐利,反差略高,过渡层次稍显不足。。。至于色彩,与胶卷品质和冲洗工艺 ...

谢谢老师鼓励,我喜欢胶片,更喜欢国产品牌,海鸥系列爱不释手。拍片子技术还属于刚入门的小白。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10:16
海鸥DF-1我用过,带58-2镜头,使用柯达、富士反转片、负片都拍过。LZ你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过。我的第一卷照片就是DF-1拍的,拍的油菜花(入门者的首选对象好像都是花花草草)。和楼主不同的是,这一卷我去冲洗成照片了。然后过了半年,我把拍的照片全部送去扫描,找的是某宝上面的,开始也不懂,说是4000dpi的分辨率,我想肯定不错了(其实扫描效果和dpi关系不大,跟扫描仪色深和宽容度有关,这是后话),结果出来的片子和LZ的一模一样,当是的心情是崩溃的。不过好在我有纸质照片啊,对比纸质照片明显有差距。所以我才知道了扫描仪不能光看dpi,专业的和业余的扫描仪存在天壤之别。所以以后的片子我都直接送到静安寺的格林那里冲扫。
我说拍的片子颗粒度和曝光有直接关系,这个当然不是空口说说的,这是从我拍过的照片中总结出来的经验。LZ照片本身欠爆约1EV,所以我建议+2EV拍摄,也就是说在标准测光基础上+1EV拍摄会获得的很好效果。是与不是,LZ一测便知。

DF-1有两个型号,DF-1和DF-1ETM,ETM是带有TTL测光的型号,但是这个测光是平均测光,没有中心重点或者点测光功能。我们知道,在复杂条件下,尤其是场景中存在强光和暗部的情况下,不管怎么测光,由于场景亮度范围超过了胶卷的宽容度,必然导致一部分信息丢失,至于丢哪一部分,那是可以人为选择的。刚才DACHUAN说+2EV高光死白那是正确的,因为就算测光正常,这么大的光比下,天空依然会过曝,+2EV显然毫无疑问天空会爆。

氮素,我们说的是颗粒,在过爆1EV情况下,颗粒会明显细腻,也就是说你牺牲了天空,你得到的是大地。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10:23
关于胶卷过期的问题,我用过一些过期的柯达,但是不是太旧,过期一年左右,拍摄结果看不出任何差异。太旧的我也不建议用,因为你耗费的精力、旅费、冲扫费是远远超过胶卷价钱的。胶片只是拍摄总成本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因为胶卷效果而导致片子坏掉才是最大的悲哀。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1 10:23
wuzhouhong 发表于 2016-10-21 10:16
海鸥DF-1我用过,带58-2镜头,使用柯达、富士反转片、负片都拍过。LZ你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过。我的第一卷照 ...

你们都很专业,但我还是懂了,会在以后的拍摄注意的,片子欠曝,我想会带其他相机做好测光。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10:40
桀骜的风 发表于 2016-10-21 10:23
你们都很专业,但我还是懂了,会在以后的拍摄注意的,片子欠曝,我想会带其他相机做好测光。 ...

DF-1这种机身不需要精确测光,因为机身快门本身的设计误差高达20%~30%(据说,没有实测)。而且我的DF-1反光板经常性卡死,导致拆开维修成了必修课。我甚至可以盲开DF-1的机身,准确找到反光板复位的那个顶杆,戳一下反光板就回去了。所以说国鸟的坠落是必然的,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装配都太差劲了。表面仿制得很像,内部是粗制滥造。
胶卷拍摄,除了反转片之外,负片其实是不需要精确曝光的,前面说了+2EV、-1EV都能正常成像,这个我还真的测试过。刚开始的几卷我也是属于测试性质,每拍一张都记录下参数,急了几十页的参数总结出的规律。
最关键的是,镜头有个参数,一般是不标的,但是如果要使用第三方测光,则必须清楚这个参数。这个参数叫T值,T值是在光圈数值上参考了镜片的实际透光率以后得出的实际进光光圈值,一般来说T值小于F值,比如说ZEISS 50mm F2这支镜头实际T值只有T2.2。
这种情况下,使用F值标示的测光值,实际运用到这个镜头上的时候,就会有偏差。简单说F值相等的镜头,实际拍出的照片亮度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一个偏差纠正的过程。所以不要全信第三方的测光值。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21:21
不合适的曝光+不合适的冲扫就是这样的结果:

01.jpg (148.77 KB, 下载次数: 3)

01.jpg

27.jpg (228.81 KB, 下载次数: 6)

27.jpg

img734.jpg (173.64 KB, 下载次数: 3)

img734.jpg

img727.jpg (192.49 KB, 下载次数: 4)

img727.jpg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21:22
同样的卷,不一样的曝光+冲扫
是不是改善很多了

22.jpg (170.86 KB, 下载次数: 2)

22.jpg

71010019.JPG (228.06 KB, 下载次数: 2)

71010019.JPG

71010025.JPG (150.77 KB, 下载次数: 3)

71010025.JPG

71010036.JPG (163.41 KB, 下载次数: 5)

71010036.JPG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1 21:32
以下不是DF拍摄的,是凤凰205和Canon QL-17拍摄

02.jpg (112.4 KB, 下载次数: 7)

漏光的案例

漏光的案例

07.jpg (68.21 KB, 下载次数: 6)

极端光比

极端光比

10.jpg (78.62 KB, 下载次数: 3)

灯光下拍摄

灯光下拍摄

16.jpg (151.93 KB, 下载次数: 3)

灯光弱光拍摄

灯光弱光拍摄

25.jpg (224.68 KB, 下载次数: 3)

灯光下欠嚗

灯光下欠嚗

31A.jpg (83.28 KB, 下载次数: 7)

自然光弱光

自然光弱光

35.jpg (168.08 KB, 下载次数: 2)

灯光下正常曝光

灯光下正常曝光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16-10-21 23:28
本帖最后由 大川黄河 于 2016-10-22 10:02 编辑

本不愿再与楼上的朋友讨论胶片的颗粒问题,但闲来无事,交流一下似乎也未尝不可。

胶卷的颗粒是什么?是银盐形成的单个感光元素的大小,它的形成,是一个完全的化学反应过程,卤化银在受到光线照射之后,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生成疏密不等的银盐颗粒的聚集,从而形成影像。光照强的地方被感光的银盐粒子就多就密集,光照弱的地方被感光的银盐粒子就少就稀疏,而不论强光部位的银盐粒子还是弱光部位的银盐粒子,其个体也就是颗粒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只是密度不同或叫厚薄不同而已,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是无可争议的。否则,即使是曝光正常或过曝两级的底片,它们的暗部是不是也仍旧会因曝光较弱而显现出比高光部更大的颗粒,即一幅照片上总会因各部分不同的曝光量而呈现出不同的颗粒大小?显然这不符合事实更像是个笑话。

那么为什么欠曝的底片扫描出来之后会感觉有明显的颗粒而正常曝光的底片却没有?这的确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胶卷的颗粒所为,而是扫描仪在扫描欠曝底片时,为了能使欠曝底片呈现接近正常底片的影调,扫描仪会自动的或是人为的以超出自身动态范围的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导致整个画面呈现明显的数码噪点,这种情况我们在处理曝光不足的数码照片时也会经常遇到。底片扫描是一个把胶片影像数码化的过程,扫描底片所获得的图像文件是不折不扣的数码影像,其形成噪点的机理与数码照片完全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扫描曝光正常的底片其弱光部并不会颗粒粗大,而扫描曝光不足的底片即使高光部也仍旧明显粗糙的原因。总之,这些都与胶卷的银盐颗粒无关。

所以,试图让胶卷过曝两级以获得细腻银盐颗粒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高光部死白)而且与改善胶片的银盐颗粒丝毫无补。常规摄影,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都应秉承力求准确曝光的原则,除非是为了追求某种特效。对技术性问题,应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尽量避免善意的误导。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2 07:32
dachuan 发表于 2016-10-21 23:28
本不愿再与楼上的朋友讨论胶片的颗粒问题,但闲来无事,交流一下似乎也未尝不可。

胶卷的颗粒是什么?是银 ...

都很专业,还有很多的胶片知识需要学习!
作者: zhkehui    时间: 2016-10-22 14:48
不错,有股子胶片味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2 15:27
zhkehui 发表于 2016-10-22 14:48
不错,有股子胶片味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2 18:35
本帖最后由 wuzhouhong 于 2016-10-22 20:31 编辑

我无意和各位朋友争辩。但是真相并不在常识中,要依靠大量的实践发现外在现象,再回过来想想一下其实是科学内在依据的。正确曝光是对的,这点我不否认。但是正确曝光是否就是合适的曝光。这个有待商榷。

我们知道数码噪点和胶片颗粒是有本质区别的,数码噪点的产生和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不规则运动有关系,和温度有正向关系,它是随机的,因此数码噪点有明显的颜色随机性。把ISO开高拍摄,暗部明显有红绿蓝的颗粒点。而胶片的颗粒产生和银盐的分子聚集度有关系,就算把银盐颗粒弄碎到单个分子大小,在和乳剂混合的时候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仍然会发生凝集,银盐的颗粒是不可避免的。银盐的颗粒是银盐物理形态+化学形态结合的表现结果,银盐存在一个本底的颗粒分布,合适的曝光可以将照片颗粒推向下限,但是最小颗粒度也不会小于它的物理形态,不合适的曝光由于化学形态的反应可以将照片颗粒大幅度增高,银盐颗粒和温度相关性不大。
而且,最关键的是,数码噪点的出现位置是随机的,而胶片颗粒一旦形成是不可能改变位置的,换任何机器扫描,颗粒还是在原来位置上。

我们知道胶卷拍摄存在一个倒易律失效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胶卷的化学反应不是线性的,存在一个阈值,这点和数码的感光曲线存在很大区别。数码感光曲线刚开始和光线成正比,以后电流急剧增加,再增加曝光二极管就立刻饱和了。银盐在极弱光下是不起化学反应的,在充分暗的地方可以直接拿出来更换胶片,并不需要放进暗袋里再钻进被窝里。相纸的感光能力更弱,在比较暗的灯光(尤其是红色灯光)下都不感光的。在高光区间银盐进入饱和的曲线要比数码缓和得多,这就是为什么银盐可以过嚗仍有细节,而数码过嚗是一片惨白的根本原因。而在极黑区的过渡部分,和胶卷的化学反应阈值区间相遇,这个部分的成像是最具变化性的,相比数码的噪点区更有艺术性,这也是胶片味道来源之一。

所谓的测光值,其实只是曝光曲线的中线位置而已,越过一点或者滞后一点并没有什么大事情,曲线前后都有大片的空间可以利用。除了大太阳底下或者极端的强弱对比光线下,大部分拍摄场景的光比都落于整个曝光区间之内,尤其是在室内的时候。这时候曝光往前挪一点或者往后挪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并不是说+2EV就一定过嚗,这是对曝光补偿的不正确理解。比如说D700这种相机,相机宽容度9EV,假设场景光比只有4EV,那么要+超过2.5EV才会让曝光溢出,2.5EV内都是安全的。所以+曝光不等于过嚗。


所以我上面放了几张弱光的胶片照片,明显可以看出这种状态下颗粒明显增大,我用的都是正常卷,柯达200,富士100。我相信冲扫的时候有机器的因素,但是这种颗粒的表现形式明显和数码噪点不同。拍摄的时候暗部是真的没有光线的,但是冲扫的时候是有背光的,银盐胶卷做不到完全过滤背光,所以扫描出来的原稿是有底色的,一般机器会做一个自动处理,去色罩,加对比和锐度(这一步我特意让店家不要做)。胶卷数码化扫描和直接对着场景拍摄是有区别的,产生颗粒的条件在数码化的时候对噪点并不明显。

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我们在影楼拍照,你可以穿纯黑色的服装,但是拍出来黑色却没有明显噪点。并不是因为服装黑就会产生噪点,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拍摄的时候会使用各种灯补光,实际的面料,不管什么颜色的都不可能完全吸收光线,都会存在一点反射。在补光灯亮起的一瞬间,再黑的地方都是明亮明亮的,所以影楼拍照曝光可达1/200S、F11。这种情况下拍出的“黑”和相机对着黑屋子拍出的“黑”噪点水平是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的。也就是说这种大范围的颗粒感不可能是后期数码扫描造成的,只可能是胶片前期拍摄造成的。

胶片的曝光对颗粒的大小是有非常大影响的,这个影响远大于数码欠嚗时噪点的产生过程。

再回过去讲曝光,胶片为什么要宁过勿欠,这是拍出正常照片的一个偷懒方法,数码欠一点会很有层次感,但是胶片欠一点立即给你脸色看。过嚗一点但是照片正常的可能性大,欠嚗有可能会出效果,比如漏光+颗粒+不正常曝光下的显色异常等等胶片特有的味道,但是拍出一张废片的可能性更大。在拍出艺术效果和取得正常画面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显然后者更具经济性。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要过嚗2EV。我只说在原来欠嚗1EV的基础上加2EV,那实际就是+1EV情况下,颗粒度可以降低到最小。实际拍摄照片并不一定要加这个数字,视不同情况加1/3EV~3EV都可以。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2 18:42
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将黑白胶卷在太阳下拉出来玩玩,黑白胶卷在日光下并不是立刻变色的,而是慢慢变成深色的。这个过程要达到十几秒的时间。很好玩。
作者: wzx991    时间: 2016-10-22 20:47
不错,这讨论的有水平,有意义。。。
受教了,谢谢两位老师
作者: wuzhouhong    时间: 2016-10-22 22:25
冲洗店扫描的时候,默认都会进行调整处理的。如果想要体现原汁原味的胶片味道,一定要关照店家不要调整。
我每次去扫描都会特地关照店家。

20161022_191845.jpg (107.57 KB, 下载次数: 5)

20161022_191845.jpg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3 08:42
wuzhouhong 发表于 2016-10-22 18:35
我无意和各位朋友争辩。但是真相并不在常识中,要依靠大量的实践发现外在现象,再回过来想想一下其实是科学 ...

太专业,学习了!
作者: 桀骜的风    时间: 2016-10-23 08:43
wuzhouhong 发表于 2016-10-22 22:25
冲洗店扫描的时候,默认都会进行调整处理的。如果想要体现原汁原味的胶片味道,一定要关照店家不要调整。
...

自己冲洗、自己扫。又便宜。调不调整自己说了算。
作者: 首都文艺工作者    时间: 2016-10-24 21:00
喜欢这种有学术性的争论,长知识。
作者: 难得糊涂    时间: 2017-3-30 14:40
请告知彩色冲洗药水在哪里买?
作者: zhangzk    时间: 2017-3-30 20:39
好久没有拍胶片了,感觉还是胶片有味道。
作者: zyh0421    时间: 2017-3-31 10:45
胶片的味道不错。现在看看楼上几位老师的点评还是受益匪浅啊,学习啦
作者: jimharbor    时间: 2017-3-31 15:48
彩负自冲不容易,主要问题是温控的问题导致偏色。
作者: attaboy    时间: 2017-4-3 19:25
看这样的帖子,涨姿势
作者: www9981    时间: 2017-4-14 14:18
不错不错~来欣赏欣赏,学习学习~
作者: MikeZ    时间: 2017-4-16 22:00
学习了,mark一下
作者: myskite    时间: 2017-4-21 07:22
鸟版机一直觉得是国产单反机里最漂亮一个
作者: www9981    时间: 2017-4-23 11:13
鸟头不错,多少收的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