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返回首页

ggll0491的个人空间

日志

论銘镜万轮鲨

已有 2724 次阅读2017-7-19 20:53 |个人分类:杂谈| 万轮鲨, 銘镜, 定义

【按】这是我写的关于万轮鲨镜头的第三篇文章,恐怕也算是最后一篇了。当然以后有更多的素材,或许我还可以进一步研讨。感谢咖啡吧各位最近对我前两篇文章的猛烈拍砖,让我有了进一步钻研的动力。所以这篇文章也算是对咖啡吧拍砖的各位朋友的答谢吧。

-------------------------

关于万轮鲨51mm/f1.5这枚镜头,我已经写了二篇小文。一篇是《万轮鲨——小镜头的大故事》,【1】一篇是《再谈万轮鲨》,【2】发在咖啡吧。可却发现有许多朋友并不以为然,并提出许多反驳,认为我在写“软文”炒作。我在第一篇小文中曾有言,由于我不懂电影镜头而误入其坑,但又“希望死得明白”。通过这些日子,真让我“死”明白了。就写了这篇“引经据典”的基本合乎“学术规范”的“论文”,以正二手市场仍在说它是“电影镜头”之视听,以免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万轮鲨公司的确出品过不少种类的电影镜头,但唯独51mm/f1,5这个品种不是。可是,根据我的研究,还是将其归入我所定义的“銘镜”范畴,如果我的观点和论证成立。那么万轮鲨51mm/f1,5镜头还真名至实归。

一、释“铭”与“镜”

首先我要给“銘镜”的“铭”做些阐释。现在有许多人都将某款老镜头称之为“銘镜”,尤其是在二手镜头的市场上,卖家总把某款老镜头说成是“銘镜”,以抬高其身价。窃以为不妥。“銘”这个词,是不能随便按在哪款镜头上的。那么“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康熙字典》对“铭”的解释:

【戊级上,金部】铭。《说文》记诵也。《集韵》志也。《释名》铭,名也,记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礼·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名著之后世者也。《注》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礼·大学》汤之盘铭曰。《注》铭,铭其器以自警之词也。【3

不难看出,“铭”在中文中有“记诵”、“志”、“名其功”、“功美”、“鼎铭”、“杨其先祖之美“、“名著之后世者”、“书之刻之”、“以识事者”等溢美之词。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些称之为“銘镜”的镜头,是要经历各种严酷的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考验,要在重大历史事件书写上一笔的!能让人“铭记在心”的镜头!它们就像英烈,与人类一道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有的“牺牲”了,有的则存活下来,流入民用市场。否则只能叫用途不一的普通镜头。

上个世纪50年代,原苏联1957年成功发射地球卫星,美国受到了的刺激。1958729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美国航空暨太空法案》),【4】当年10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NASA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1964731号,人类历史上传回地球的第一张高分辨的月球表面图片,就是由“巡游者 7号”探测器所搭载的,爱能展专为NASA量身定制的25mm/f,0.95超大光孔镜头拍摄的。随后的阿波罗飞船1969720日首次成功登月使用过爱能展6倍广角变焦。以后NASA的高规格光学镜头也是委托爱展能研发生产。德国的蔡司公司在美国的航天事业中屡建奇功。蔡司镜头与哈苏相机的组合,也为美国的太空探索做出相当大贡献。从这几个例子不难看出,这些镜头的功劳是“铭刻”在登月计划上的。爱能展、蔡司、哈苏等现在依然大名鼎鼎。这些镜头之所以能够进入NASA的法眼,也是经过千挑万选,淘汰率极高的结果。11年间,“阿波罗登月计划”拍片无数,但所用相机和镜头品种相对固定。这一方面说明它们工作的稳定性,一方面说明它们能克服太空的恶劣环境。所以才能“扬名其先祖之美,而名著之后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多报废的相机和镜头,例如,现在月球上还遗留着不少哈苏相机以及数十枚烂蔡司镜头。如果谁要把它们弄回来在二手市场上卖,秒杀最高级的ACDK镜头是必然的。已有先例,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唯一一款哈苏相机曾拍出过55万欧元的天价。

能被纳入銘镜范畴的镜头,我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下经过最严苛检验的;二、无论是什么镜头,只要经受住上述环境的考验,就可进入銘镜范畴;三、要参与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镜头,如航天、核爆、南北极探险等。前二点是必要条件,第三点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对銘镜的定义为:参与过各类重大历史事件的任何经受住严酷的自然和人工环境检验的各种镜头。

二、万轮鲨公司的前世今生

上一节以美国航天计划为例,给出了“銘镜”的定义,太空属于严酷自然环境,那么在地球上的恶劣环境,无疑就是核爆炸了。其所要求的镜头绝不亚于太空的自然环境。那么现在就轮到万轮鲨这枚镜头闪亮登场了。

万轮鲨是美国的一家老牌光学公司,成立于1890年。它发展的高峰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开始由安德鲁(Andrew)和约翰·万轮鲨(John Wollensak)创办。出资的则为斯蒂芬·劳伯(Stephen Rauber),刚开始公司名称叫万轮鲨与劳伯公司(Wollensak and Rauber Co.)。创办伊始便为市场提供创新性的相机快门。1902年该公司购买了罗切斯特镜头公司(Rochester Lens Co.),生产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四分之一。劳伯与1902年退休,于是才有了万轮鲨光学公司(Wollensak Optical Company)。【3

由于并购了罗切斯特镜头公司的业务,万轮鲨便开始二线作战,齐头并进。一方面是独特的镜头,一方面是传统的快门。由于我主要是讲万轮鲨镜头,其他产品如快门、录音机之类产品就省略了。该公司镜头主打二个系列,“……皇家消像散系列(Royal Anastigmat)和皇家人像系列(Royal Portrait)……”,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镜头。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到了1918年,皇家系列产品终于有了自己独门绝技,于是便将其消像散镜头前面均冠以字母“V”,以示其“傲视群雄”。那时的万轮鲨公司最具特色的镜头优质“消像散镜头系列IIVelostigmat Series II)。这是的天塞结构的高端镜头。公司还生产一种可折叠式的消像散镜头系列IaVelostigmat Series Ia),它与博士**司的消像散镜头系列VIProtar VI)颇为相像。”Protar1900年被正式命名的。它是消像散镜头的正式名称。这可以理解,因为万轮鲨光学公司本身就是从博士**司分化出来的。Ia很快就形成Versar系列,“这类镜头属于匹兹瓦(Petzval)结构,有名的镜头有VestaVitax,以及著名的柔焦镜头VeritoVerita。”【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万轮鲨公司生产了成千上万个航空侦查镜头。同时为格拉菲速度图片相机,以及军方所有系列的地面标准相机配备镜头。后来万轮鲨成为格拉菲30年的镜头供应商。除此之外,还为徕卡公司提供镜片。由于二战,纽约徕卡无法从德国韦兹拉尔徕卡取得镜头,于是纽约徕卡自行生产了四种镜头:50mm / f3,590mm / f4,5127mm / f4,5以及50mm / f4,5,均为徕卡纽约的商标。光学元件由万轮鲨公司提供,镜头接环由纽约徕卡制造。【7】例如,万轮鲨Velostigmat-SM 127mm/f4,5长焦镜头就于1944年现身纽约。代码编号为LELCP,就是由万轮鲨镜片和徕卡纽约接环组装而成。最早的LELCP无涂层刻有Leica Anastigmat,后来的镜头有涂层并刻有VelostigmatRaptar(商标名)字样。可见万轮鲨在民品高级相机上的地位。这种合作的方式还是比较罕见的,搜狐网的“无言行者”给我们讲了这个历程。【8】由于万轮鲨的镜头质量之高,曾被冠以“美国徕卡”的美誉。

战后摄影成了人们的业余爱好、摄影师也成为职业,而照片更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万轮鲨又开始染指各领域的镜头。以其著名的Raptar商标品牌,生产了一系列的相机和电影镜头(cine Raptar),还有广角头、长焦头、放大头以及印刷头等等。由于购入了贝尔实验室和西屋电气的技术,万轮鲨公司开始为军方生产50mm/f1,5的电影镜头。刚开始速度并不快,大约6000/秒。【9】但经过万轮鲨的改进,使之达到10000/秒,速度几乎提高了一倍。由于是军品,必须坚实耐用,现在二手市场上仍有卖。这款镜头的规格是50mm/f1,5的,有一定的局限。万轮鲨的这部分业务后来被雷德累克公司(Redlake Corp.)买去。

三、作为銘镜的万轮鲨

首先要感谢南京的化石会员gongchen5541为本文提供了以下一段宝贵的资料,【10】正是这段资料让我对万轮鲨51mm/f1.5有了彻底的认同。镜头的序列号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但重要的是这段资料引出了另一家大公司EG&G.该公司原来的名称为Edgerton, Germeshausen, and Grier, Inc.它是美国国防部的承包商,负责各种设备的采购和技术服务的管理。万轮鲨51mm2.04”/f1,5镜头便是由EG&G采购的。“……曾被用于上个世纪60年代内华达核试验场来记录核事件”。这也印证了我先前的一个关于该镜头曾用于内华达核试验场的说法,至少形成互为印证关系,而非孤证。【11

特别需要指出,gongchen5541提供的这份材料说,该款特殊的镜头本是为工业摄像机配备,用来记录CRT的轨迹。因此,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它原本就不是电影镜头。EG&G开始并未采用万轮鲨公司的镜头,而是采购Nikkor 50mm/f1,4的测距仪系列的镜头,后来Nikkor镜头不知何故采购不到了(我猜一定尼康公司恨美国人往日本投原子弹,而对美国的核试验禁运),于是才转而采购万轮鲨公司的镜头。EG&G一开始选择Nikkor的原因是已经做过大量的镜头测试筛选,“发现尼康公司的产品的锐度和对比度均为最大。没想到的是,万轮鲨公司的镜头质量与尼康公司的一样好,甚至超过了尼康公司的产品!”因此,尼康的产品无缘进入“銘镜”的行列,而万轮鲨的却进入了。这或许也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意栽柳柳成荫吧。世上有许多事情有偶然性的同时,也有其必然性。

关于万轮鲨51mm/f1,5的成像质量,gongchen5541提供材料说,有人曾用自准直望远镜分别对NikkorRaptar进行过对比,他发现万轮鲨的产品在所有的光圈上的锐度和对比度都超出尼康的产品。全开光圈f1,5锐度始现,逐档到f4f5,6之间,锐度达到最高,大部分失焦均不见了。该镜头的光圈从f1,5f22.由于不是电影镜头,镜头后面没有相应的调焦筒,只有大约直径为45mm的螺纹口。这就是gongchen5541所给的材料中的那位测试这为万轮鲨51mm/f1,5镜头的测评。其测试平台为自准直望远镜,而非照相机。

内华达核试验场所处地点曾作为美国空军基地,后来又被美国能源局租下,成为专门的核试验场地。万轮鲨51mm镜头是非标准镜头,但从其非标准性来看,要求是必须满足小数点以后的3位数,以满足核试验的精确记录的要求。美国人讲求实用主义,只要达到标准,就不会用更好质量的东西。因此万轮鲨51mm/f1,5这种“另类”镜头,应美国能源局定制成为核试验设备中的一员。满足了精确性和实用性这二个关键指标,成为不二之选。其他的高级镜头人家连看都不看。但军品要求高,并非说他不能拍出民品的好片子来。万轮鲨51mm/f1,5的这种实用性极高的镜头“退役”后便流入民间,数量并不大。既然是非标准的军品镜头,产量本身就不高。随着全画幅无反相机的推出,便成为近年来玩转接和改口的抢手货,即所谓物以稀为贵的缘由。这与胆机发烧友追求二战时期军用的古董管是一个道理。

中焦段镜头一般是70mm左右,50-135mm都算,这个焦段应该还原度最高。市场一般认为,标准镜头最好的是瑞士著名厂商Alpa公司的Kern Switar Macro 50mm/f1,8 AR,有人说它是“标头之王”,但即便如此,它也无缘核试验,只有在民品市场上称“王”,甚至称“霸”。不是说民品市场的产品不好,而是说它没有那次“唯一”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就无法满足我对“铭镜”的定义。毕竟都是普通的民品嘛。

一般而言,镜头焦距大多为近似值,如50mm/f1,4的实际焦距为52mm。但核试验却不能用普通镜头近似值来衡量,英美人基本采用英制,这从普通相机的光圈刻度上就可看出,我见过的只有英制而没有对应公制的光圈环。来个简单对比,Nikkor 50mm/f1,4换算成英制就是2英寸,但Raptar 51mm/f1,5换算成英制就是2.04英寸。Nikkor用的是近似值,而非精确值;而Raptar用的是精确度达到到小数点后3位数,这就不同了。虽然Nikkor的光圈大于Raptar的。或许这就后来人将NikkorRaptar的镜头相比,得出后者质量“等于或优于”前者的结论的理由?

我对“銘镜”要求可以说是宽严并济,所谓“宽”就是它涵盖所有种类的镜头;所谓“严”就是所有镜头要达到极其精确的标准。不能因为一枚镜头锐度和对比度不达标,就毁了整场核试验!那该是多大的代价啊。普通镜头了不起就是片子拍坏了而已。但导弹、航天器、战斗机就不允许有误差,即便如此严格,还是导弹有爆炸的、航天飞机有解体的、战斗机摔飞机的更是常见。事后分析大多为零部件不合格。如果按普通的民品的近似值计算,那可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这可不是像吃块牛排,来顿汉堡那么简单。毕竟万轮鲨参与了核试验,仅此一项就应该给它发一枚大大的勋章。我将万轮鲨称之为“铭镜”,就是它的历史已经“镌刻”(铭)在核试验上了。

四、关于对銘镜万轮鲨质疑

摄影圈内近年来流行一个叫bokeh的词,中文则译为“焦外成像”、“焦外虚化”、“背景虚化”、“散景”、“散焦”等。该词源于日文“暈け”或“ボケ”(boke),其本意为“模糊”、“朦胧”,日文的“ボケ味”boke-aji)“模糊味”便逐渐流行开来。【6】该词在英文中是个外来词,1997年才进入英语世界。可有趣的是,2003年美国出版的《韦氏学院词典》(11)却没收入这个词,【7】由此可见这个词出现的是多么晚了,而强调“焦外”效果也非常具有当下性,有其时尚和光鲜的一面。那用后现代时期流行的“焦外”效果来衡量60年代的老镜头本身,就是既荒唐又不公平。尤其对我所定义的“銘镜”就更不公平了。试想一下,爱能展25mm/f,0.95镜头在太空来个“焦外虚化”?那成何体统?所以说,追求那些“焦外”效果的摄影爱好者们,在评价“銘镜”时,千万不要忘记它们所处的年代。如果说一昧强调“銘镜”的焦外效果,那我只能说是纯粹的历史虚无。或者说过于“文艺范儿”而滑入另一极端。不过,现在比较热门的电影就是美国过拍的一部科幻片,《散焦》(Bokeh),其中就有散焦高清,可该电影是2016年才拍摄的,20173月全球上映。该片中既有散焦,又有高清。估计非常卖座。【14】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所谓定义的“銘镜”中,是不包括“散焦”这个后现代文化创制出的文艺语汇。它们要的是“消像散”效果。什么是消像散?看看《化学化工大辞典》的定义:“……光学系统及衍射光栅中没有像散的一种光路设计。它指弧矢光束与子午光束聚焦在同一位置,因而不发生象散所引起的畸变。”【15】正是由于万轮鲨消像散镜头的独特性,才进入美国能源部的法眼。

还有一个就是“晕影”,俗称“暗角”的问题。最初,它是个法语词vignette,而英文跟着法语叫vignetting。“晕影”本来的意思是指书本的装饰边。后来则用于描述中间清晰而逐渐消失在边缘,或出现图像周围的亮度或饱和度,比中心区域低的现象的照片。现在摄影圈有人将其称为“烂边”,显然这是个贬义词,有很强烈的文艺范儿。在投影屏上投影出来的照片或者影片也有相类似的效果。之所以出现晕影效应,是由于镜头的缘故。晕影并非完全贬义,用得得当,如加上合适的滤镜,会产生意想不到特殊的效果。而且也是可以克服的,例如,在asp-c相机上用16-50 mm的电影镜头,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再一种办法就是图片的后期处理,譬如说,用奥多比公司出品的Lightroom相应的方法对其矫正,晕影便消失了。但如果能够满足全幅要求的镜头,就不会出现晕影问题了,如万轮鲨51mm/f1,5镜头,就没有这个现象。

五、余下的话

摄影既可以是业余爱好,也可以是职业选择。但根据我的观察,摄友大多为业余爱好这多,而职业摄影家少。当然还有我所谓的“器材党”。于是对某张片子的审美标准便成了难题。审美属于美学范畴。是个比较主观的东西。你说这张片子好,我说那张片子好,都不成问题。但是我的观点是美不能用科学仪器测量。例如,现在的镜头都讲究镀膜,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曲线派”,认为镜头好坏看曲线。我倒不这样看,布列松用的相机镜头经过曲线测量了吗?我还是那句话,不能拿数码时代的标准衡量非数码时代的产品。

再举个例子,我在茶片坊和其他国外网站找到过銘镜万轮鲨拍过的片子,从我的审美观点出发,能够看出它能拍出法镜韵味的片子。可有人却大不以为然,认为那些都是烂片,这就是审美标准的不同了。如果说数十年前的銘镜能拍出法镜味道,还能要求它什么呢?直到今天,1908年万轮鲨公司生产的35mm/f5,0电影消像散镜头,转接在5D摄影机上,仍能拍出很漂亮的小电影。

这就是我曾说过的它虽然不是电影镜头,但拍出片子的效果却不亚于电影镜头的缘故。

参考资料
1http://bbs.camgle.com/thread-641459-1-1.html
2http://bbs.camgle.com/thread-641938-1-1.html
3、《康熙字典》,【戊级上,金部】“铭”。
5Rudolf Kingslake,  The History of the Rochester, NY Cameras andLens Companies,  http://bvipirate.com/Kodak/Rochester.html#Wollensak
6John Carlino,Wollensak Optical Company – Rochester, NY
8http://www.sohu.com/a/112295018_468747
9http://owyheesound.com/fastax.html
10、感谢南京化石会员gongchen5411提供的这段宝贵的资料。
12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keh
13Merriam-WebsterCollegiate Dictionary, Eleventh Edition, 2003.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4-19 15:30 , Processed in 0.158290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