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当代小导演的“时代感”上的瑕疵请大家列举 [打印本页]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2-1-1 05:45
标题: 当代小导演的“时代感”上的瑕疵请大家列举
现在电视剧可谓满天下,古装剧、民国剧、描写国民党的剧也是很多,但是某些当代的“小导演们”可谓仅为了演戏,很少体验生活,把当代的词语、用具等用在了过去的年代,使观众看起来与时代感上极为不相符。例如:
1、电视剧“旗袍”中关小姐化妆用现在流行的口红笔,40年代应该没有这样的口红笔。
2、还是“旗袍”的电唱机用六十年代末才有的压电晶体拾音器电唱机。这是极为不相符的。
3、40年代的拍照还喊“1、2、3 ”开始吗?那时照相是极为奢侈的现象,用相机的人数也极少,人们还很少机会体会到拍照喊“1、2、3  ”的好处。
4、一个描写解放前情景的电视机,名称忘了,但是里面的剧情有这样的台词“我用砖拍你”“拍砖”这个词应该是当代语词,解放前应该没有。就好像待出当代版“三国演义”中关羽说:刘备大哥太“给力了”。
建议当代的这些导演们应该沉下心来别浮躁,多多体验所导电视机剧情的生活,把握好导演电视剧中用词和道具的时代感,还观众一个真实感。
请大家接续列举这类瑕疵。

[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2-1-1 05:48 编辑 ]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2-1-4 14:03
类似东西不胜枚举,国外也有,只不过国内太滥了。这种错误简直是应被每个文化艺术从业者视为耻辱的,屡教不改的简直就是不知廉耻。。。。。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2-1-4 14:06
这是我认为都应该挨大嘴巴的错误。。。
作者: 懵懂老翁    时间: 2012-1-4 15:11

作者: llss123    时间: 2012-1-4 15:44
记得本网有个帖子,民国时候的绅士举着个红梅折叠机。。。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2-1-4 15:57
原帖由 llss123 于 2012-1-4 15:44 发表
记得本网有个帖子,民国时候的绅士举着个红梅折叠机。。。
这倒不算什么,毕竟那个时候有皮腔机了,品牌错误也可以勉强。但至于语言措辞错误还有譬如唐朝官员穿着明朝官服之类的就欠抽了
作者: gongchen5411    时间: 2012-1-4 16:57
关公战秦琼,所在皆是也。
作者: 我本善良    时间: 2012-1-4 17:15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电视剧旁边露出了通讯塔,真不知道他俩是通过联通还是移动勾搭上的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2-1-4 18:43
取景这顶多是不小心或者条件所限不可避免,譬如古建筑上的玻璃窗什么的。比较可恨的是那些文化、历史常识方面错误的那些。如果本来就是恶搞剧也无所谓了,好多历史证据就太讨厌了。

不过在中国“专业人士”对专业本身的知识技能都不求甚解,那些本属于“课外”的知识也就更没法保证了。。。。大部分国人做事儿时候的心态基本都是属于瞎凑合差不多就得那种应付一类的。这样儿的员工不配拿报酬都。。。
作者: 12福    时间: 2012-1-4 21:13
原帖由 我本善良 于 2012-1-4 17:15 发表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电视剧旁边露出了通讯塔,真不知道他俩是通过联通还是移动勾搭上的
金莲说是在QQ里勾搭上的
作者: 打击乐    时间: 2012-1-4 23:39
浮躁加无知的产物
作者: btfsj    时间: 2012-1-5 23:21
原帖由 alfred 于 2012-1-4 14:06 发表
这是我认为都应该挨大嘴巴的错误。。。

暂不谈语言台词问题,只谈谈场景道具穿帮的事。
导演!其实会很尊重他的主创美术指导的建议。当然这是正规的专业班子。(草台班子除外)出现道具穿帮问题,更多的责任在于美术指导。美指的修养非常重要。
已故的电影美术大师于翼如先生,也是资深的考古学家,民俗专家。当时拍摄电影<茶馆><骆驼祥子>于老先生对每块牌匾、幌子,甚至药铺、糕点铺的包装样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今像于翼如那一辈老先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已经是过去了。过去是十年磨一剑,而今是20几天就能完成一部电影。
现有很多优秀的美术师都改行做导演了,冯小刚、尹力、冯小宁、霍建起、他们过去都是优秀的美术师。而干不成导演又不安心本职的美术师们,即不让导演难堪,也不让制片主任讨厌,迷啦马糊的得混就混了。
现在一个剧组创建都热衷于前期的炒作噱头,很难静下心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最关键的是制片方最难教育挽救,资金分配严重倾斜。他们认为最卖座的是明星。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穿帮是小意思。只要省钱怎么都可以凑和。
以上说的可能存在偏见,本人曾从事过这行业多年亲历所见。望老A弟纠正。

[ 本帖最后由 btfsj 于 2012-1-5 23:25 编辑 ]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2-1-5 23:32
侯导说的没错,我绝对能理解您提到的这种情况。我觉得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所谓专业与否其实我觉得就是责任心,有责任心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儿。从一个观众角度而言,我觉得我更喜欢看老片子。过去很多物质条件技术手段未必先进,但是很多细节都照顾的很周到。看了东西还能学东西。现在的孩子多半是混事儿。在业务上根本没什么追求,加上自身积累也不行,东西肯定乱七八糟。我就纳闷儿怎么没人管管他们呢?

尤其是文化艺术类行业,产品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的。东西好了坏了都会被放大影响。不像说厨子,那菜咸了淡了多吃口饭少吃口饭的也就糊弄过去了。但给一个人一个错误的事实那有可能最悲剧的结果就是产生一条殃及大众的谬论。所以甭管是做学问还是玩儿艺术,再要求想象力也不能丢弃严谨的态度。说俗了就是允许吹牛逼,但是别满嘴跑火车。。。。。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btfsj    时间: 2012-1-5 23:40
举例:
1,《唐山大地震》38军军部大礼堂悼念伟大领袖-----花圈上的署名是:38军全体“官兵”。文革时期应该是全体“指战员”才对。应该给冯小刚导演一记耳光。
2,《我的兄弟叫顺溜》国军团部的牌匾“国民党五十五团”真不明白这是啥机构?应该给花青导演一记耳光。
3,新亮剑中女记者给楚云飞拍照,相机是海鸥201,高清视频把相机的铭牌拍真不赖,甚至比交易大厅的卖帖图样都清楚。

[ 本帖最后由 btfsj 于 2012-1-5 23:57 编辑 ]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2-1-6 05:57
现在的导演就是太浮躁,很少讲文化、讲历史,很多章节和剧情是“复制”来的。例如:“游击队员”在救一个同志过程中中击毙一个国民党特务,游击队先是和同志唠“家常”或“交党费”,国民党特务被击毙了还没死,还能摸起抢打伤游击队员,游击队员再还手真的击毙特务。这样的场景真是99%的一样。那时“游击队员”如果尽犯“头脑简单”的错误,怎么能战胜敌人?按常理,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场合击毙敌人应该尽快地拿下敌人的武器,检查是否真的击毙敌人,或尽快离开现场。
描写战士英勇献身的场景:敌我双方在战场是互相还击,一个战士冲出战壕直挺挺的向敌人射击,刚打几枪就被敌人的子弹打死。现代版的战士不知道“消灭敌人是为了保存自己”光是表演自己如何不怕敌人、不怕牺牲。很多电视机的场景战士向敌人射击不讲隐蔽自己、而是“挺身而出”。这种“无谓”的牺牲被当代版的“战士”表演的淋漓尽致。
这种无谓的牺牲不同于黄继光的堵抢眼、董存瑞的舍身炸碉堡,那是“四两拨千斤”,那是牺牲一个点全盘皆赢的壮举。

[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2-1-6 06:04 编辑 ]
作者: solagon    时间: 2012-1-6 09:32
这些真不能比
看看87红楼梦的那些顾问们,随便一例子,沈从文,研究古代服饰数十年,所以那服装真没的说
现在这古装剧披个蚊帐弄个尾巴就成了..
作者: as0093    时间: 2012-1-6 11:11
别较真
改天刘备开善良兄改的大奔去接诸葛亮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2-10-30 15:40
前几天看《孤军英雄》电视剧,G·M·D***的***电台竟然使用大功率晶体管。解放前应该是电子管的***电台吧,那时还没有晶体管。
作者: lm317    时间: 2012-10-30 16:05
旗袍里貌似出现过把sony磁带随身听放在台灯里***的情节,导演不是一般的脑残。
作者: 极限    时间: 2012-10-30 17:2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谍战深海》,剧情倒是不错,不过有几个地方很弱

像研究院这类高科技研发的场所,高难度的程序破解等等居然显示的是中文,而且是很弱的那种小学生式的中文提示窗口
那个小警察一直用一台苹果笔记本搞卫星定位、装监控、网络入侵等......
作者: 齐天大圣    时间: 2012-10-30 20:36
这类例子太多了,比如,某某真帅,太酷了等等,都是经常出现的错误。浮躁的年代出不了大师,更出不了传世之作。
作者: 杨竞超    时间: 2012-10-30 21:50
至少看过两个片子里用模型遥控器遥控引爆,这个还算靠谱点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2-10-31 08:02
还看到一个民国期间的电视剧名字忘了。那里面有一个手摇带铜制大喇叭朝上的留声机正在播放老唱片,仔细一看唱头竟是80年代的压电晶体唱头,而不是过去的钢针唱头。
作者: ky28    时间: 2012-10-31 08:12
现在的电影就像锅得缸先生在台上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然后保着唐僧去取经,红楼梦里这个故事
作者: allen    时间: 2012-11-1 19:26
不要太较真!现在的电影人自称玩电影,让他们玩去吧。(少数有良知的电影人除外)。
作者: ZZM    时间: 2012-11-2 17:19
标题: 回复 5# llss123 的帖子
这根本不算什么,我看过一段民国背景的电视剧,里面记者拿着个折叠机,奇妙的是那机器根本不用过片,不用上弦,快门光圈焦距全自动,只要按快门即可。导演想象力真是丰富,民国时期的AF自动折叠机
作者: LVHEXIN    时间: 2012-11-4 15: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wtb33    时间: 2012-12-29 21: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打击乐    时间: 2012-12-29 22:36
张艺谋可是色影专业的。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8 11:26
电视剧《秘杀名单》国民党当官的看手表,那指针是一蹦一蹦的石英表;对话中还有“被放鸽子”,可见真实当代感十足。
作者: 小师弟    时间: 2014-2-18 11:59
我們也不要求你們像李瀚翔一樣拍清宫戏真的摔一個清朝出的花瓶,
那你們拍出來的东西起碼不能让普通网友都能一眼就能挑出毛病吧?
作者: 第六灵    时间: 2014-2-19 02:33
啊,反正80后主流了,90后开始满大街唱歌,00后都开始开房了,顺应时代吧,其实有几部电视剧你们给看完整楼呀?一个郭靖他孙女开着满地拉撒把胡话会整穿帮了,一个微笑给局长表哥了,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我就在边上说,广告都是骗人的,电视里面都是骗人的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4-2-19 04:54
哈哈
合力虚构让真实历史更动人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9 06:26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4-2-18 11:26
电视剧《秘杀名单》国民党当官的看手表,那指针是一蹦一蹦的石英表;对话中还有“被放鸽子”,可见真实当代 ...

这电视剧里面的特务还用“爆棚”来形容共产党人多。
作者: sy200571    时间: 2014-2-19 07:25
我本善良 发表于 2012-1-4 17:15
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电视剧旁边露出了通讯塔,真不知道他俩是通过联通还是移动勾搭上的  ...

那个塔是王婆家的。
作者: sy200571    时间: 2014-2-19 07:47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4-2-18 11:26
电视剧《秘杀名单》国民党当官的看手表,那指针是一蹦一蹦的石英表;对话中还有“被放鸽子”,可见真实当代 ...

机械手表指针也是‘一蹦一蹦的’,这个无可厚非。若是不是‘一蹦一蹦的’而是‘扫描’的就一定是石英表了。
“放鸽子”是因为当时通讯技术不发达,只好用“飞鸽传书”了。哈哈哈!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9 10:14
sy200571 发表于 2014-2-19 07:47
机械手表指针也是‘一蹦一蹦的’,这个无可厚非。若是不是‘一蹦一蹦的’而是‘扫描’的就一定是石英表了 ...

机械表的指针移动是一蹦一蹦的,但是机械表40年前的手表振频基本都是18000次/时的(俗称“慢摆”),平均每秒震荡5次。也就是指针每秒移动5次。这在电影里面根本看不出来一蹦一蹦的现象;我看到的是每秒蹦一次的石英表,在国民党军官看手表一个特写镜头中出现的。
在这部电视剧里“放鸽子”的应用不是指信鸽传递信息,而是只当代的“放鸽子”事件。本网有很多用该词形容卖家被买家“放鸽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在解放前是没有的,也算是当代词语。
作者: 咸咖啡    时间: 2014-2-19 11:12
杨洁导演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有好几集里孙悟空耍的是一根两头都没堵上的铁管子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4-2-19 11:29
咸咖啡 发表于 2014-2-19 11:12
杨洁导演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有好几集里孙悟空耍的是一根两头都没堵上的铁管子。 ...

估计有情节需要。。。不是有几集里那棍子头上还能开炮呢么。。。譬如跟仨妖道斗法那集求雨那点儿。。。。堵死了就没东西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9 12:50
《六块六毛六那点事》讲述文革前期的事情,剧情对话还出现了“笨鸡蛋”。那时候哪有什么笨不笨的鸡蛋?
作者: 夏雨雪    时间: 2014-2-19 13:21
在时空的大道里客串。
作者: sy200571    时间: 2014-2-19 20:37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4-2-19 10:14
机械表的指针移动是一蹦一蹦的,但是机械表40年前的手表振频基本都是18000次/时的(俗称“慢摆”),平均 ...

“手表振频基本都是18000次/时……”
这个是摆轮的振频,不是“秒针”的摆频。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9 20:53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2-19 20:55 编辑
sy200571 发表于 2014-2-19 20:37
“手表振频基本都是18000次/时……”
这个是摆轮的振频,不是“秒针”的摆频。 ...


摆轮振动频率就是每秒游丝的一张一缩的次数。游丝一张一缩通过卡子释放棘轮的两个齿。棘轮每释放一个齿,秒针就有一个位移。这就是摆轮频率和秒针的移动的关系。
如果这点不对,那您能解释一下“摆轮的振频,和“秒针”的摆频是什么关系吗?
就是摆轮振动一次(收缩和舒张),秒针运动一次?运动两次?不运动?运动1/2次?运动1/3次?等等。
本网收藏机械表的高手甚多,明白机理也应该有很多高手。我是玩相机的,对手表一知半解。烦请高手帮助解决这摆轮振动频率和指针位移次数的关系。这里先谢谢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2-19 21:01
转自网络:关于手表的振动频率问题。
机械表也分为慢摆和快摆 慢摆的频率一般是18000 基本上都是老表了 你的21600就是快摆表 比较常见的快摆表的频率有21600 28800 36600 。 21600的属于快摆里面最低的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28800的 而像36600的现在基本上只能在真力时的高端系列的计时码表上了 频率越高 精准度越高 计时的时候可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位数越多 现在摆频最高的是AP的一款铂金表 每小时摆频43200次 售价200W+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3-7 21:22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3-7 21:33 编辑

AASSDDGG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3-7 21:28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4-2-19 20:53
摆轮振动频率就是每秒游丝的一张一缩的次数。游丝一张一缩通过卡子释放棘轮的两个齿。棘轮每释放一个齿, ...

我认为:游丝一张释放棘轮一个齿;一缩又释放棘轮一个齿。因此,游丝一张一缩秒针位移两次。
作者: yamazaki_007    时间: 2014-3-7 21:33
本帖最后由 yamazaki_007 于 2014-3-7 21:42 编辑

印象中平原游击队这部片子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
李向阳一件大袍子加个麻布腰带,腰带里别着两把毛瑟冲锋枪(盒子炮)
“开枪不用瞄准”
枪口处的准星会挂住腰带,妨碍出枪动作,产生射击时滞。而旧版李向阳的枪其中一把是没有准星的
作者: 布达佩斯    时间: 2014-3-15 14:45
读完本讨论感觉确实如此,
某黄花岗72烈士拍遗照,相机为海鸥或者红梅外套一个薄木壳子,不用卷片不用调焦不用上弦......
精灵十三拆里国军德械师手持加拿大产勃然轻机枪,不是捷克ZB26型。
男主角手持毛瑟狙击**的观瞄镜是楞凑上去的......
作者: 布达佩斯    时间: 2014-3-15 14:47
做不到不怨他,完全都有条件的,还这样,只能说没责任心。
作者: Hoomenkoa    时间: 2014-3-24 03: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三刀八木    时间: 2014-4-2 16:01
什么叫小导演     呵呵  这就是小导演啊   
作者: df-2    时间: 2014-4-2 17:52
幸好我不看电视剧……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4-3 04:41
三刀八木 发表于 2014-4-2 16:01
什么叫小导演     呵呵  这就是小导演啊

年龄不高的导演,一种习惯称呼吧。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4-3 04:51
Hoomenkoa 发表于 2014-3-24 03:29
我所知道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资深的顾问才好解决。
通常他们的薪水是按小时算得。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不用费用的对话也是了漏洞百出。错误和正确的对话对明星和大腕来说没有什么成本高低之分吧?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14 09:27
昨天看电视剧还是八路军抗日的题材,其中的情节有这样的一幕:八路军战士执行任务要离开时用手做了一个"OK"姿势,嘴里还说“OK”。那时有这个词吗?
作者: sy200571    时间: 2014-5-14 16:40



你想咋的?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26 15:23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5-26 15:56 编辑

描写1949年解放军过江南的电视剧“密使1”每集的片头都出现一个石英钟,指针一蹦一蹦(一秒一格的蹦)的彰显出新时代的气息。至于明阳眼睛片镀绿膜的事就别说了,看样在中国找一副未镀膜的镜片比登天还难。

作者: BJ老T    时间: 2014-5-26 15:55
指针一蹦一蹦的-------------也是“机械”表的表现啊。。。。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26 16:00
BJ老T 发表于 2014-5-26 15:55
指针一蹦一蹦的-------------也是“机械”表的表现啊。。。。

指针一蹦一蹦的确实是机械表的表现,但是一蹦就是一秒的机械表好像还没有制造出来吧?还是请大家看一看该部电视剧的片头吧。来判断一下到底是机械表还是当代的石英表。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4-5-26 16:14
Hoomenkoa 发表于 2014-3-24 03:29
我所知道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资深的顾问才好解决。
通常他们的薪水是按小时算得。

这不需要资深什么的。。。

这说白了就是文化素养的问题。。。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类行业的从业者,对文化修养的欠缺是最大的问题。恰恰现在这类行业的大学招收的时候往往是一些文化素质不敢说,起码学习不是那么好的孩子在去。。。大家纠结于“时代感”其实并不是针对居中一些涉及到并不普及的细节上的东西。。。譬如很多譬如《康熙王朝》之类的古装剧,其实基本都是戏说。但是对于时代背景等的刻画并无什么明显问题。而很多当代背景的戏却往往出现很多明显背离时代感的玩意儿。可恰恰因为这几十年来社会变革加快,每个小的时代都能找到突出的代表性的东西,同时也是大多数人所共知的。对这些几乎可以说是“常识性”问题的纰漏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要小看影片的细节,任何一个细节对整体氛围的塑造都是不可或缺的。

也许观众水平有高有低,关注的作品中的东西也不同。。。。

但。。。假如都是在说“我爱你”。。。。

花前月下清风摇曳和城中村肮脏不堪蛆虫乱爬的厕所里面是同样的表现效果么?。。。一个主旋律影片里穿着拷绸褂子扎着板儿带大中分一身地痞习气的形象大谈特谈理想和革命。。。不滑稽么?。。。。也许这对比略夸张,但实际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昨晚吃饭时电视里正播一内战时期的戏。。。里面俩国军官员的谈话里冒出了“打鸡血”等等等类似时代背景的词汇。。。60年代极具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

如果说编剧缺心眼儿。。。难道导演也缺心眼儿么?。。。弹道说台词儿的演员也缺心眼儿么?。。。。我想。。。可能这一帮人凑一块儿都挺缺的。。。。







题外话,我个人喜欢北京的传统文化,但同时我发现当前所谓的“北京文化”正在被误读被曲解,同时正在被商品化为《时尚符号》。而看到更多同龄以及更小的孩子对所谓的“北京文化”的理解仅仅限于很肤浅很表面甚至根本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和商家搞出来的莫名其妙的时尚符号以及被误读或别有用心地地摘出的糟粕的时候。。。。。上述问题我完全可以理解。。。。。

题外话2,看到当前很多人痴迷于各种木头、石头等等等等莫名其妙的玩意儿的时候。。。。。。先不说现在那些东西里面有多少是能数得着的算得上正经的东西,有多少纯粹是商家莫名其妙的杜撰。。。。就说玩儿这些东西的这种行为本身在所谓的传统文化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面貌呢?。。。。。大多无非是缺心眼儿状态下的叶公好龙式地附庸风雅而已。。。。。


当btv的财经频道这种**媒体上每每一帮商家冒充的专家那儿对着某些东西夸夸其谈,大谈特谈过去讲究如何如何的时候。。。。。我往往嘴角一撇。。。“谁tm告诉你们丫挺的我们北京人玩儿这个了。。。。拿着tm老太太坟头儿里刨出来的馊臭的裹脚布当时髦儿”。。。。

作者: 咸菜    时间: 2014-5-26 16:41
本帖最后由 咸菜 于 2014-5-26 16:44 编辑

所谓的“抗战连续剧”。。。。不看不吐,一看必吐!说白了,一个自我陶醉自我麻醉的民族,能有发展吗??
作者: scy54321    时间: 2014-5-27 17:31
抗战题材的电视剧里面使用AK-47的也不少。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28 16:54
国民党时期的电视剧《密使》还出现了“将几个人打包处理”的句子。那年代有“打包”这个词吗?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28 16:58
咸菜 发表于 2014-5-26 16:41
所谓的“抗战连续剧”。。。。不看不吐,一看必吐!说白了,一个自我陶醉自我麻醉的民族,能有发展吗?? ...

这个评价的很好,充分体现出一些当代人浮躁心态。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5-28 17:02
现在的一些电视剧怕用形象、逼真的“道具”增加成本,那为什么不用成本的对话也“满嘴跑火车”?玩“穿越”。
作者: 色狼    时间: 2014-5-30 21:54
看过一侦破电视剧,里面的公安尽然用那个骗子相机在取证,而且还带微距。前几天陪老婆看了一民国时期的肥皂剧,里面的记者采访用相机到还准确,就是配音怎么一听是电子相机还有自动过片声。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6-20 20:29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6-20 20:33 编辑

“十送红军”指导员和恋人临死前在洋人教堂里复述结婚誓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都将相爱”。这词还真成了今为“古”用。
还真别谈那三几年红军年代饭都吃不饱,破衣烂衫的穿戴,那指导员的恋人夸其爱人真有“男人味”。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4-6-21 15:25
看那些破影视的还真不少?

其实吃那碗饭的也不容易;据说穿越不行了;宫斗也不行了......;
据说审查大员腰上都别着剪子、钳子和锤子;
剪子负责剪掉凯特·温丝莱特们风俗的乳房;
钳子负责拔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们似楼前石柱般巍峨的阳器;
锤子则用来把梁朝伟和汤唯的床砸得稀巴烂......


咋,手撕鬼子也不行了?


有哪位想投资拍个学童咬铅笔导致铅中毒的片儿吗?
俺挺佩服有人一句话炫富的:劳资赌球从来都买国足赢!

想怎样?.jpg (40.38 KB, 下载次数: 10)

想怎样?.jpg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4-6-21 15:28
其实俺忒想看看俩粉丝自掏700万拍成的《申纪兰》,求种中?哪位行行好给个

77949.jpeg@660x440.jpg (95.22 KB, 下载次数: 11)

77949.jpeg@660x440.jpg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4-6-21 16:07
网上踅摸电影发现居然有部《雷锋》(1964的),有部《雷锋之歌》(1979的),有部《雷锋的微笑》(2013的,还有糖果强参演哦);还有部全22集的电视剧《雷锋》(2010的,跳水的那个田亮主演哦)恁多俺居然都没看过的,充分证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最有意思的是《雷锋的微笑》,不信您看百度百科。

雷锋同志没死,还精神着呢,新版《雷峰日记》力证:
雷锋看到抱孩子的大嫂迷路,送大嫂回家。大哥打开门,骂雷锋调戏良家妇女,雷锋挨揍。雷锋写进日记;
雷锋车站遇到丢票妇女,为其熬夜排队买票。被车站保安怀疑是黄牛,治安拘留五日。雷锋写进日记;
雷锋看到大娘被车撞倒,上前搀扶,送到医院。大娘苏醒后,咬定雷锋是肇事司机。陪五万。雷锋写进日记;
雷锋取钱,ATM机多吐100元。雷锋取出后,拨打银行电话。盗窃国家金融机构罪。判二十年。雷锋写进日记。

狱中坚持每日写日记3日后, 日记本失踪;又写,2日后失踪,再写,1日就失踪。最后改用拖把蘸水在地上写。出来时候雷锋已是书法大师。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6-21 21:09
手扶拖拉斯基 发表于 2014-6-21 16:07
网上踅摸电影发现居然有部《雷锋》(1964的),有部《雷锋之歌》(1979的),有部《雷锋的微笑》(2013的, ...

这个雷锋写的真好,硬是把个活生生的雷锋搬进了当代。
作者: lxplwj48    时间: 2014-6-21 23:40
看电影的观念我们得改变,电影仅为能博你一笑,博你能主动交钱,不承担说教真理,不担当知识传播。
作者: fnkingone    时间: 2014-6-22 01:04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4-6-20 20:29
“十送红军”指导员和恋人临死前在洋人教堂里复述结婚誓词“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都将相爱”。这 ...

这个我觉得还好啦。毕竟人指导员也是喝过洋墨水的,都快挂了跟妹纸玩玩洋浪漫也未尝不可,人不是说了嘛,头先前是磕过了(传统婚俗),现在在洋人的堂子里,就随一下洋俗再来一次,男人有味儿很正常嘛,百米冲刺一个保证醇厚。。
作者: fnkingone    时间: 2014-6-22 01:05
现在就是快餐文化当道,快餐的味道嘛。。谁吃谁知道。。。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6-22 14:57
fnkingone 发表于 2014-6-22 01:05
现在就是快餐文化当道,快餐的味道嘛。。谁吃谁知道。。。

还真的是这样。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8-13 17:31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8-13 17:35 编辑

电视剧《平原烽火》中,夜间一些扎着白头巾游击队员和带着钢盔的日本鬼子进行枪战,夜晚那白头巾晃来晃去醒目地让人心惊肉跳;而鬼子的钢盔却是黑幽幽的和黑夜的环境融在一起。这白头巾机即体现华北人民解放前的穿着特征,又成为夜间鬼子瞄准时醒目靶子。且不知“消灭敌人是为了保存自己”,自己都会保存还如何谈到,消灭敌人?
作者: plpq    时间: 2014-8-14 15:07
yamazaki_007 发表于 2014-3-7 21:33
印象中平原游击队这部片子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
李向阳一件大袍子加个麻布腰带,腰带里别着两把 ...

是这种枪。。

驳壳枪6.jpg (55.63 KB, 下载次数: 18)

驳壳枪6.jpg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8-14 15:19
plpq 发表于 2014-8-14 15:07
是这种枪。。

这种枪有的带快慢机的能打连发。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4-8-23 15:37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4-8-23 15:39 编辑

电视剧《用一生去爱你》第五集剧中,道具还有粉红色塑料机壳的半导体收音机,那50年有半导体收音机吗?
演员对白说是自己装的“碳石”收音机。这又是一大错误。我记得60年代初,有自己组装的“矿石”收音机。是利用一种方铅矿的检波电作用,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检波,将调幅信号变成音频直接用高阻耳机听的。
而这电视剧中的“碳石”收音机,是用扬声器发音,声音还挺大的。50年那时音频放大都用电子管,哪有什么半导体。看样是当代技术穿越到刚解放时了。

补充内容 (2014-8-24 17:34):
还是这电视剧,1953年酒吧里还播放一只1956年才创作的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导演哪是相当地厉害!!!又往前穿越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2-5 15:57
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37集,文革期间技术人员搞水力测量,用的是近十几年才有的正像水准仪,那时后根本没有这样的仪器。
作者: 绥德汉    时间: 2015-2-5 18:35
看这帖子,我觉得大家都可以去做电视电影审查了,广电那些技术人员该请你们喝喝茶,发发牢骚,呵呵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2-6 10:20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2-6 10:28 编辑
绥德汉 发表于 2015-2-5 18:35
看这帖子,我觉得大家都可以去做电视电影审查了,广电那些技术人员该请你们喝喝茶,发发牢骚,呵呵 ...


关键是审查的人数和层次巨多,不懂装懂一大批在哪里把关,解决不了当代小导演的“当代”问题。

可能过几天会导演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见到佛主后忘带闪存不能复制经书的情节,出现孙悟空拿着手机和大唐朝廷联系建立电子信箱的问题,但因西天信号不好,又拿出卫星电话来,最后还是开航天飞机回大唐取闪存。

大家看了这样的情节一定“满意”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2-6 13:40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2-6 13:42 编辑

现在建了很多电影基地,什么仿古影视建筑等,都是为了使当代人比较真实的见到当时的历史情节这无可非议。

但是,现在电视剧不怎么研究历史,编剧瞎编、演员瞎演。那么大个剧组愣是发现不了问题,还美其名曰是为了降低成本。看来那演员如果说正确的话需要高成本,木有办法才用说错误的话来降低成本。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个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问题。当代的文化人不加强这方面的文化修养,不从小事做起,一个劲钻进钱眼,那真是戏说武则天开飞机拉着唐高宗游山玩水了。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2-7 21:31
电视剧《掩护》又出现了一蹦一蹦的石英钟;还出现了红膜望远镜。40年代的光学镀膜顶多是蓝膜,那来的红膜?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5-2-20 22:16
便是大导演又如何?
现网上能看到14年12月上映的《智取威虎山》了,
假到家了,
而且轻松就把钱给赚了,
“ 丢 他 老 母 ”。


就这么个玩意儿也不忘反一反西方价值观,
借一老黑之口,"Merry your mother christmas"。

尤记抵制圣诞节,官方发文呢,学校封校......

对了,据新华社,前日奥把妈还发视频贺羊年新年呢,奥老黑还不纠结公羊绵阳山羊,好特么的自信,
不过这应该属于美帝国主义假惺惺的问候,估计别有用心吧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5-2-20 22:29
本帖最后由 手扶拖拉斯基 于 2015-2-20 22:31 编辑

"Merry your mother christmas"
在“智取威虎山”的双语字幕里汉语显示为“去他 妈 的圣诞”;

貌似Chinglish哦;
应该是先有“去他 妈 的圣诞”,
没敢直接 f u c k i n g,
很动了一番脑筋后译作"Merry your mother christmas"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5-2-21 03:22
本帖最后由 手扶拖拉斯基 于 2015-2-21 03:23 编辑

我 清 空 了 街 道,包 下 餐 厅
我 亲 手 把 面 端 到 她 的 面 前
她 并 没 有 吃
她 问 我
王 婆 呢
我 说:走 了
她 起 身 就 走 到 街 上
她 问 我
这 街 上 的 人 呢
我 说 全 轰 走 啦
她 很 生 气
她 用 手 指 着 我 的 鼻 子 恶 狠 狠 地 说
小 赤 佬

作者: 手扶拖拉斯基    时间: 2015-2-21 03:24
本帖最后由 手扶拖拉斯基 于 2015-2-21 03:26 编辑

马上可以顶到100帖了,哈哈。



武 七 少 爷
你 是 中 国 人
还 是 大 帅 的 儿 子
居 然 不 知 道 什 么叫 锅 气
永 别 了
忘 掉 罗 马 假 日
忘 掉 葛 施 里 妮
因 为 我 已 经 把 你 忘 记 了
你...
是 一 个 N e w   M o n e y
说 完 她 就 飞 走 了
她 飞 去 了 东 京
她 再 也 不 会 回 来 了
我 就 像 一 个 傻 子 一 样 站 在 那 儿
我 一 回 头
王 婆 居 然 在 冲 我 笑
事 后
我 寻 遍 了 文 人 雅 士
我 问 他 们
我 怎 么 才 能 把 我 的 面 子
和 上 海 的 面 子 全 部 找 回 来
我 怎 么 才 能 把 M o n e y
从 N e w 变 成 O l d
......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2-27 21:20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2-27 22:02 编辑

电视剧《拯救女兵司徒惠》是反映1949年建国前夕解放军和国民党、土匪斗争的事情。但是军统特务冷汉章看时间竟然拿出70年代后才出厂的上海牌手表,而且还是大特写。您说说这小导演是不是当代的浮躁人士。

地摊上几十元看不出品牌的破表满山遍野,这导演还犯这样超低级错误,真所谓当代的当代的小小的浮躁导演!!!

这部电视机除了道具问题外,描写解放军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节灌满整个剧情。解放军小分队队长不听团长的命令,队员不听队长的命令比比皆是,让人心痛!!!这是解放军战士吗?不是的!应该是绿林好汉吧!
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什么步调一致才能胜利全被个人英雄所代替。一个人想和2000人土匪拼个你死我活这是什么土鳖精神?
解放军战士周大林不听队长丁力峰的命令,私自带人出去接应所谓的敌人送还司徒惠,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造成解放军战士无谓牺牲。
解放军战士大个刘一心想立功,挺胸抬头抱着机枪打仗,结果目标太大被敌人一枪打死了。且不知这样一个精干的小分队队员还不知到“消灭敌人是为了保存自己”。尽做一些无谓的牺牲,来反映不怕牺牲的精神。

表.JPG (40.95 KB, 下载次数: 13)

表.JPG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3-1 18:19
电视剧《誓言今生》是描写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台湾特务炸掉的事情,其中第六集有描写“留声机”的镜头,那时的留声机应该是钢针直接带动扬声器发音,而电视机中却出现了70年代的“压电晶体”电唱头的电唱机。古玩市场这样老的钢针留声机比比皆是,看来这导演还真的不知道是什么老的钢针留声机,什么是压电晶体的电唱机。

压电晶体唱头.JPG (50.68 KB, 下载次数: 13)

压电晶体唱头.JPG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3-1 22:06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3-1 22:10 编辑

继续《誓言今生》电唱机剧照。

qqq.jpg (40.69 KB, 下载次数: 12)

qqq.jpg

ddd.jpg (39.45 KB, 下载次数: 12)

ddd.jpg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3-13 15:23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3-13 15:27 编辑

当下四川卫视播放的《神枪传奇》电视剧中八路军将落地钟改成带定时器的引爆炸弹装置,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帮土匪抬着这落地钟跑回土匪窝,这一路颠簸落地钟还能运行正常,准时引爆手榴弹。这不是瞎胡扯吗?

落地钟运行首先是摆正、稳定这样钟摆才能正常摆动才能正常走时。土匪抬着落地钟一路小跑,那钟摆能摆动吗?钟能走吗?看来还是导演让这钟走它就能走。这导演不光是浮躁和很,还是常识的白痴。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4-1 14:03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4-1 14:08 编辑

AAAA

作者: 源远流长    时间: 2015-4-10 15:39
成本问题 我那天无意看见 一场古代攻城战 居然没投石车 没破门车 什么器械都没 而且士兵不足30人。。。。。。。。。。。。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5-22 05:58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5-22 06:03 编辑

抗战连续剧《一起打鬼子》男士先是伸进一女子(相好)上衣胸部对乳房一顿摸,然后还不过瘾竟将手伸进相好的裤裆里一顿乱摸,竟然摸出一颗手榴弹。“裤裆藏雷”的雷人剧情引发吐槽一片。

手撕鬼子、单手掏心、石头打飞机、弹弓射死鬼子等等比比皆是。

真是“神剧”也。
作者: 第六灵    时间: 2015-5-25 00:12
啊,才发现你是抗日神剧剧迷,竟然看这么多,唉,现在是脑洞还没开写的剧本,等到道具的哥们弄来一些神器,估计什么阿凡达,救兵的都来了。。。。。。
作者: gongchen5411    时间: 2015-5-25 09:40
手雷,嗯,据说抗战都是德式的,长37CM,直径7CM,据说哦。比我上臂都长,不大好藏啊。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5-5-27 10:09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5-5-27 10:30 编辑

当前的抗日神剧表现主演的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都不遵守纪律,不听上级的命令的典型,理由是“报仇、雪恨、拼了”。而日本鬼子打八路军倒是执行命令的模范。
作者: gongchen5411    时间: 2015-5-27 10:28
不服从命令的都是神人,分分钟把鬼子撕成两半,扔个手榴弹能炸天上的飞机,裤裆里能藏37CM的德式手雷……
欢迎补充。
作者: tzdb    时间: 2015-5-27 11:12
我一般将“抗日神剧”视为“垃圾片”。。。。。就不去找那些“漏洞”了。。

拍那些垃圾剧的人。。。本身就“垃圾”。。。

再而,从垃圾剧里------找“漏洞”的-----我看也够无聊的了。。。。

再而,要找大师级的影视剧中的漏洞。。。。。也比比皆是!。。。。最最关键的是:语言的进化。。。。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