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光学达人,请进】为什么老镜头用到APSC画幅上,要乘1.5? [打印本页]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18 22:13
标题: 【光学达人,请进】为什么老镜头用到APSC画幅上,要乘1.5?
先说声:  谢谢啦~~~




一般玩转接的老同志,
都晓得:用于135画幅,也就是所谓的全画幅の老镜头
把她屁股,改造一哈,
就可以用到APSC这种残幅




但是呢,本来的焦距要乘以1.5这个转换系数
我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为什么要乘以一个转换系数?是什么光学原理呢?
敬请通俗解释,最好用老百姓一点的话,
解释一哈
解释一哈基本原理即可,可以不予深入,非常之感谢!

截图00.jpg (27.9 KB, 下载次数: 11)

截图00.jpg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18 22:14
APS=  advanced   photo   system


以下三图,作为资料备用

截图01.jpg (35.92 KB, 下载次数: 7)

截图01.jpg

截图02.jpg (22.53 KB, 下载次数: 11)

截图02.jpg

截图03.jpg (31.09 KB, 下载次数: 11)

截图03.jpg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18 22:18
附注:大约3,4年前,我就知道了:

135全幅上的老镜头,要乘以一个转换系数1.5,才是真实的APSC上的焦距




而今天,
我忽然,心生疑窦【并想真诚请教各位老师】:为什么要乘以一个转换系数呢?理由在什么地方呢?【在蜂鸟论坛,还是茶片坊上看到的,已经忘了!因为我记性比较差】
非常感谢!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18 22:21
又附注:
只要解释  【为啥要乘以转换系数】,
不用解释   【为啥要乘以1.5】


因为,我只想知道下基本原理,就够了!不想对光学太深入的研究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7-4-18 22:39
镜头的视角或者说白点儿就是我们常说的“焦段”是镜头的焦距和画幅的相互关系相决定的。就譬如135画幅对角线是43.27mm,一般近似这个数值的焦距被我们习惯性称为标准镜头。以一个50mm的镜头在135画幅上为例,视角大概是46°。此时镜头焦距和画幅对角线的比值为约为1.16。

一般佳能的aps-c画幅我记得是22*14左右,那么对角线长度就是26mm,再乘个1.16那就是30mm的镜头在佳能的aps-c画幅上的视角约等于46°。

两个焦距的比值是1.6,佳能的aps-c画幅用135画幅镜头时候的等效焦距恰恰是乘1.6的系数。

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画幅的对角线长度比值为1.6.只不过要解释出来就引伸出一大堆来。。。。如果完全从原理上去解释也不难,翻翻资料计算一下用高斯公式就可以解释清楚了。譬如物高、像高、焦距之间的关系什么的。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18 22:50
下面,我无聊的给出计算器の计算图示,呵呵~~~有点无聊


1111.jpg (55.37 KB, 下载次数: 11)

1111.jpg

2222.jpg (48.01 KB, 下载次数: 8)

2222.jpg

3333.jpg (53.76 KB, 下载次数: 6)

3333.jpg

作者: fcsylss    时间: 2017-4-18 22:51
简单讲:底片大小不同,而镜头上标注的焦段是根据全画幅换算的。
举例:50mm的镜头全画幅拍一个半身像,如果换成aps,就只有头像部分(截图一样)。而放大的倍率大概就是1.5-1.6.
作者: YUIOP258    时间: 2017-4-18 22:52
dodonaomik 发表于 2017-4-18 22:18
附注:大约3,4年前,我就知道了:

135全幅上的老镜头,要乘以一个转换系数1.5,才是真实的APSC上的焦距

谁规定要X1.5的啊
X1.3  X1.6  X1.7  X2.0 的满大街都是
作者: 三WWW    时间: 2017-4-18 23:09
简单点就是芯片大小不一样,如果在不同幅面的机器上用同一个镜头拍,如50mm镜头,默认在全副上画面大小为100%,那么以4/3系统为例,全幅50mm镜头在4/3里上就相当于只截取了全副的50%的画面,而我们看到的图片显示出来还是100%的大小,就相当于在全幅里面把图进行放大2倍,而全福里如果要获得相同大小的画面,就需要100mm焦距的镜头,因此全幅里50mm的镜头在4/3系统里就相当于全副的100mm的镜头了。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妥之处见谅!
作者: 你tm才是白日梦    时间: 2017-4-19 00:44
因为aps画幅比135小,新的全画幅镜头用在aps上也会截幅。您可以理解为把一张照片上下左右都裁了一块,没有什么光学原理,裁了以后视角当然小了,等效的焦距就变长了。等效焦距是根据视角来计算的
作者: 你tm才是白日梦    时间: 2017-4-19 00:45
也不关什么老镜头新镜头的事
作者: www9981    时间: 2017-4-19 01:06
哈哈一起学习学习
作者: meteora    时间: 2017-4-19 13:10
因为知识范畴的隔阂,这种概念对有的人来说很简单,有的人则完全无法理解。
所以只要简单接受即可。
...............................................

突然想到一个不恰当的比方:
M43=日元
APS=人民币
135画幅=美元
中画幅=英镑
在本国使用本国货币完全不会有困扰,一是一,二是二。但是如果你想跨出国门....那么问题来了,一元人民币不等于一英镑,也不等于一日元,它到底价值几何?
简单,换成黄金呀!而黄金又是以美元计价,那直接兑换美元嘛!
...............................................

所以美元(黄金)就是货币系统中的参照物,而135全副是镜头系统中的参照物。
不同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不同,也就是不同画幅换算成135画幅的系数不一样。
这个系数是由不同画幅系统的底片尺寸和镜头的一些物理因素造成的。
如果你非要问为什么是1.5,不是0.8,2或3 ,这就回到上面所说的,因为知识范畴的隔阂,这种概念对有的人来说很简单,有的人则完全无法理解。

补充内容 (2017-4-21 09:33):
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弄清楚焦距,视角以及底片尺寸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很好理解了。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学问题。
作者: dodonaomik    时间: 2017-4-21 22:07
三WWW 发表于 2017-4-18 23:09
简单点就是芯片大小不一样,如果在不同幅面的机器上用同一个镜头拍,如50mm镜头,默认在全副上画面大小为10 ...

我现在,突然想到的是:


譬如说,
我拿了一个中画幅、大画幅的镜头,
转接到  APSC画幅的奶昔机器上,
乱拍一番


那么,不仅说,
我截取了中/大画幅里面,质感较好的”中心部分“,
而且是,放大到了100%


wo想,依据老师的思路,
阐发开来,我这样想,大概是没有错的吧
作者: manjun    时间: 2017-4-21 23:25
焦距在任何画幅的相机上,标称焦距都不会变。
如:50mm在120相机上属于广角,在135相机上就是标头,而在APS-C相机上就是中焦。
折合后的焦距是为了方便135相机用户习惯而已!
作者: sealmc    时间: 2017-4-22 18:11
焦距是镜头物理参数不会变的,这个是1.5等效实际上是视角的等效。就是你在同一位置拍摄,75mm镜头的全幅相机和50mm镜头的APSc相机视角是差不多一样的,但相同光圈下75mm焦距更长景深更浅,全幅的虚化优势也是由此而来。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7-4-22 21:57
sealmc 发表于 2017-4-22 18:11
焦距是镜头物理参数不会变的,这个是1.5等效实际上是视角的等效。就是你在同一位置拍摄,75mm镜头的全幅相 ...

虚化这事儿具体得看弥散圆了,不同画幅之间这个弥散圆是不一样的。数码机器的弥散圆到底怎么计算现在还没有定论,因为肉眼观看的介质不一样了。所以虚化这事儿还得另说。
作者: 懒猫    时间: 2017-4-23 10:13
有详解的:

镜头的视角问题.JPG (466.79 KB, 下载次数: 4)

资 料

资 料

作者: sealmc    时间: 2017-4-23 14:17
alfred 发表于 2017-4-22 21:57
虚化这事儿具体得看弥散圆了,不同画幅之间这个弥散圆是不一样的。数码机器的弥散圆到底怎么计算现在还没 ...

这个虚化不是说焦外效果 说的是焦外的范围~~
作者: 信阳毛尖    时间: 2017-4-23 15:19
也许可以这样简单比喻一下吧:

全幅老镜头 和 全幅胶片 结婚很多年了 ,彼此身心相处都很和谐!
突然有一天全幅胶片身体不行了,后来就驾鹤西去啦。  全幅老镜头就守寡。。。。。
后来有一天来个小青年APSC数码,和全幅来镜头相见恨晚彼此看对眼儿了,就结婚了。。。。
从生理上来讲,需要1.5个APSC才能满足老镜头原来的需要!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17-4-23 16:26
本帖最后由 dachuan 于 2017-4-23 16:28 编辑

镜头无论用于什么尺寸的画幅,其物理焦距是不会改变的,所谓的1.5或1.6换算比,是以135全画幅为标准而引入的一个等效参考量概念,称之为等效135焦距,本质上是不同画幅时,成像所包揽的视角不同。

如,50mm镜头用于APS-n画幅机身时,其实际拍摄到的视角范围,大致与75mm镜头在135全画幅机身所拍到的范围相同,这就是的1.5倍换算比的所谓135等效焦距的由来。


作者: sunny9494    时间: 2017-4-23 16:31
全幅镜头用在半幅机上感觉虚化不如全幅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拍同样大小的人像,半幅机必须退得更远,因为等效视角变大了,退远了才能减小视角。
虚化效果和物距成反比,离开被拍摄物体越远,虚化越不明显。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7-4-23 21:51
一并回答。。。。

甭管景深还是虚化。。。先抛开什么焦距、视角这些没什么决定性意义的。

1、景深、焦外虚化等等的计算中又一个决定性的值----弥散圆。。。这东西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似乎有看不见摸不着。。。印象中135画幅的弥散圆是0.035还是0.030我忘了,反正是个近似值。120的是0.022(具体是不是还得在考证,两年没摸相机了,这点概念忘的差不多了,全凭脑子里一点儿印象)。。。。弥散圆这数儿我印象中是一人眼在一个固定距离肉眼观看一个固定的尺寸的照片所能分辨的结果来制定的。我印象中有个专门形容这个“虚化”的单位的名词,是什么什么blur disk,具体想不起来了。这个是有具体的公式和数值来表达的。

2、正因为这些东西的计算取决于人眼,所以数码上的如何计算就存在很多问题。因为输出端显示器的显像能力可能会对片子有影响,打印机的分辨率包括色彩什么的也会有影响,而具体到相机本身拍摄环节他用一记录的cmos或者ccd的像素也是个因素,色彩空间也是个因素。这是跟传统的摄影可以说有很大出入的东西,很难一概而论。

3、假设以传统方式来计算canon常用的aps-c画幅的弥散圆半径的化差不多是0.0181,如果以这个值来计算的话。假设佳能用50mm、全副用80mm,拍摄同样距离上的同样一个物体,而且要求得到同样的物高或者说同样的画面比例的话。135画幅的景深比aps画幅的反而要小一些。相应的焦外虚化的程度反而会大一些。

4、infinity blur和POI blur disk两个值似乎是只跟随镜头焦距变化而不受其他值影响。


先给孩子吃饭去,,回头有空我翻翻以前资料在正式说。
作者: sealmc    时间: 2017-4-24 14:41
alfred 发表于 2017-4-23 21:51
一并回答。。。。

甭管景深还是虚化。。。先抛开什么焦距、视角这些没什么决定性意义的。

一般都认为影响景深的三要素是焦距 光圈和拍摄距离,您先抛开的焦距和视角就是其中两个了~~然后通篇没提光圈~~
您说的不同画幅拥有不同弥散圆我觉得应该是以放大相同的尺寸为前提的。就是因为画幅更大 放大倍率更小使得大画幅的弥散圆可以更小(我猜的)。

作者: alfred    时间: 2017-4-24 21:31
sealmc 发表于 2017-4-24 14:41
一般都认为影响景深的三要素是焦距 光圈和拍摄距离,您先抛开的焦距和视角就是其中两个了~~然后通篇没 ...

焦距、光圈、拍摄距离这个对景深的影响顶多是操作层面,是可控的,这不应该在此篇讨论范围,因为那是照相的基本技巧了。如果说到这个景深、虚化从本质上如何实现、受什么影响那肯定还是得探讨弥散圆这个问题。事实上画幅越大弥散圆半径也越大。

譬如135画幅的coc是0.03mm、佳能的aps-c画幅的coc是0.0181mm、而4*5的coc是0.113mm。


正好我找着原来用那软件的说明书了。。。看这个吧,挺好一个软件,里面各种计算做得比较详细,而且相对也还算严谨。跟国内那些所谓教材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http://toothwalker.org/optics/vwdof/vwdof21.pdf
作者: sealmc    时间: 2017-4-25 12:15
alfred 发表于 2017-4-24 21:31
焦距、光圈、拍摄距离这个对景深的影响顶多是操作层面,是可控的,这不应该在此篇讨论范围,因为那是照相 ...

大概看了一下,这个计算coc的公式中只有三个变量就是观测距离、放大倍率、对照片的要求标准(这个不会翻译 就是123这三个常数中选一个 貌似一般都用3),和我之前猜测的放大到同一尺寸刚好相反,相同放大倍率的话就是越大的画幅放大后尺寸越大 coc也就越大。
所以我认为这个coc实际上只是一种观测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还不适用于数码摄影,我们常用的100%放大会因为屏幕尺寸不同、屏幕分辨率不同、照片的像素不同而无法确定放大倍率。一个不能确定标准当然是不能用的标准了。
说明书上的软件截图也显示除了画幅和coc之外 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也是要填写项目。所以这个软件也会根据三要素来计算景深。只是这个景深是在规定的观测标准下得到的数据。
抛开这些理论不说,举个实例,一张全幅机拍的照片是可以通过剪裁得到apsc画幅的照片,但是剪裁可以改变画幅却不能改变景深。(当然要是严格按照放大倍率算的话也是会改变景深的,毕竟放太大全都糊了,但是千万像素的照片剪裁一下在200万分辨率的屏幕下直接观看也是没啥变化的)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17-4-25 13:41
本帖最后由 dachuan 于 2017-4-25 14:17 编辑

景深的大致定义,是指把图片放大为某统一的尺寸纸质照片后,用肉眼在规定距离观察所能到的清晰与不清晰,比如可以假设为放大为5*7英寸照片,在距离半米处用肉眼观看到的效果。

所以,用相同的镜头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以相同的物距拍摄相同的场景,因为不同画幅的底片或CMOS要放大到7寸照片,其放大倍数是不同的,因此表现出的弥散圆直径亦不同,景深表现自然也不同。同理,全幅图片剪裁为APS图片后,由于达到七寸观察画幅时,APS的放大倍数要大于全画幅,所以景深也一定会发生改变,这也是相同镜头用于不同画幅必然会出现不同景深的浅显道理。

弥散圆的大小源于镜头,与图像传感器是什么介质以及像素多少无关。
作者: 炮火急袭    时间: 2017-4-25 14:10


大概这个意思,只说焦距表现就是这样的,相机通过一个50mm的镜头去看东西,全幅机能看到0-10,半幅机就是看到大概2-8的长度;然后把全幅机的镜头换成75mm,看到大概也是2-8的长度,所以就有了那个说法。

作者: sealmc    时间: 2017-4-26 10:20
dachuan 发表于 2017-4-25 13:41
景深的大致定义,是指把图片放大为某统一的尺寸纸质照片后,用肉眼在规定距离观察所能到的清晰与不清晰,比 ...

alfred老师给的软件说明书上写的弥散圆标准确实是放大相同倍率也就是5倍,7寸照片刚好是135底片的5倍,并不是所有画幅都放大到7寸,而是都放大到5倍。
弥散圆的大小也确实由光圈和焦距决定,说明书中的coc实际是可接受的最大弥散圆标准。就是小于这个尺寸的弥散圆范围是焦内,大于标准的是焦外。这个标准是受放大倍率、观测距离影响的。因为放大倍率一样所以不同画幅的弥散圆标准也就不一样。之前也说了,数码照片的放大倍率很难统一导致这个标准并不好使。
数码照中全幅剪裁残幅景深会变要有一个前是不能用100%放大。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照片像素回远高于屏幕像素,100放大后局部尺寸是不会变的。
实际上算了半天还是用等效视角来计算最方便,即同一只镜头在相同光圈下用残幅和全幅拍同一视角场景,全幅拍摄距离近所以景深浅 虚化范围大。
作者: dachuan    时间: 2017-4-26 10:42
sealmc 发表于 2017-4-26 10:20
alfred老师给的软件说明书上写的弥散圆标准确实是放大相同倍率也就是5倍,7寸照片刚好是135底片的5倍,并 ...

我的记忆中,景深的判定标准是无论什么画底都要放大为同一画幅尺寸而非统一的倍数,所以讨论结果肯定分道扬镳,理论定义相悖,争论也就毫无意义了。
作者: BJ老T    时间: 2017-4-26 11:24
现场是现场,镜头是镜头,承像体是承像体;

大家懂了个 中 特 点,连贯的看问题,多维思维;比单点的牛角尖跟容易理解。
作者: 沧浪火    时间: 2017-5-4 10:49
和焦距没关系,其实你可以那么理解。同样50的标头,等距离情况下,135系统拍摄成像取景范围会大于aspc,aspc看到的范围相当于135系统xx焦距的范围,就变成等效了···
焦距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作者: peiping888    时间: 2017-5-8 14:24
宾得的全幅数码单反也可以用之前半幅的镜头,只是全幅传感器只能用中心部分通电感受光线。
作者: www9981    时间: 2017-5-11 10:16
学习,,,很全面
作者: 丶么的么的    时间: 2021-5-17 16:46
66666666
作者: 丶么的么的    时间: 2021-5-18 11:17
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丶么的么的    时间: 2021-5-18 11:17
顶顶顶顶顶顶顶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