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国炮    时间: 2003-12-31 18:49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1/08 06:09pm 编辑]

请问,象华夏821这样的国货镜头中心分辨率是多少线?属于国家几级标准?比如凤凰205和三友pt-2这样的机子的镜头是国家几级标准呢?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3-12-31 19:31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我也挺想知道的,各位大虾高手都来谈谈吧。
作者: jcoming    时间: 2003-12-31 22:5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205好象是二级镜头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1 00:19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据我所知华中PTJ-1是一级镜头,珠江P35、长城SZ、西湖PT-1、三友PT2、东方S3都是二级镜头。天鹅PA、红梅-2是三级镜头。华夏系列应该也是二级镜头?
作者: hx358    时间: 2004-1-1 00:30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我上班是在生产822后的时候,现在记不清了当是我看过测试分辨率的仪器
是看的823镜头,记得挺高的具体是多少现在记不清了.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5 18:43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凤凰205是二级镜头呀?
请问镜头分级标准是????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5 18:53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分级标准是分辨率。凤凰205确是二级镜头。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5 19:1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能详细谈谈这些标准的具体么?偶挺感兴趣的。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6 08:29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庸医28在 2004/01/06 08:31am 编辑]

135相机的镜头分辨率分级标准:
一级:中心视场37条/毫米,中心以外22条/毫米。
二级:中心视场31条/毫米,中心以外15条/毫米。
三级:中心视场26条/毫米,中心以外12条/毫米。
作者: zhouling    时间: 2004-1-6 10:0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么低呀,现在国外的很多普及的变焦头中心分辨率都是六七十线,边缘三四十线呀.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1-6 10:06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1/08 06:08pm 编辑]

国产旁轴F2.8级的固定镜头一般为天塞结构,可以达到国标II级的鉴别率标准,也有例外。
如巴尔达CE-35型镜头,四片三组结构,由于采用了二块镧玻璃镜片,达到了国标I级镜头标准,成像非常好,且整个画面像质均匀。
青岛-六型40MM/F2.8镜头,四片三组结构,最初也使用了二块进口镧玻璃,鉴别率为国标一级,以后实现了国产化,用二片普通光学玻璃替代,鉴别率为国标II级。
F2.8级代表性的旁轴相机为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海鸥/凤凰-205系列,镜头为50MM/F2.8,四片三组天塞结构,镀单层膜。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1线对/MM,边缘15线对/MM,杂光系数3%,镜头透率93%左右,为国标II级镜头。
国产旁轴F2[F1.8]级的镜头多为六片四组双高斯型,镜头分辨率可以达到国标I级镜头标准。
较为典型的是凤凰JG301相机,镜头为38MM/F1.8,六片四组结构,镀单层膜。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7线对/MM,边缘22线对/MM,杂光系数4%,透过率90%左右,国标I级镜头。
国产旁轴另有一种F2.8级镜头,采用五片四组结构,比较的少见,目前知道的有华山AE和华荧AE,镜头为41MM/F2.8,具体的鉴别率数据不详。
与国外比较典型的镜头做一下对比:
柯尼卡EF系列,38MM/F2.8镜头,四片三组天塞结构,镀多层膜,据国内测试:
它的中心鉴别率为31线对/MM,边缘26线对/MM,杂光系数2.5%,透过率96%左右,优于国标Ⅱ级。
Canon AF35-ML相机,镜头40MM/F1.9,五片四组结构,镀多层膜,国内测试:
它的鉴别率优于国标Ⅰ级,中心鉴别率为37线对/MM,边缘31线对/MM,杂光系数3%,透过率95%左右。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1-6 11:42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二.国产旁轴镜头的彩还情况
1984年对参加评比的21款照相机镜头测试表明:除了[飞跃]FY-1型照相机镜头色增生指数偏离了国际标准的公差范围外,其余相机的镜头色增生指数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其中凤凰JG-301,海鸥205,红梅-I型等的镜头更靠近标准值,具有良好的彩色还原效果,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紫红或黄色。
孔雀DF-1[58MM/F2标准镜],长城DF-2[120单反]的色增生指数已在公差的边缘,这是因为红光与绿光透过率较大,蓝光透过率较低,镜头彩色还原偏黄,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紫蓝色。
[飞跃]FY-1型照相机由于红光透过率特别高,蓝光透过率太低,偏离了国际标准的要求,这些镜头镜片增透膜目视反射色为蓝白色,因此分光透过率也明显降低。
附录:国际标准ISO/DIS6728中规定了用[色增生指数]来定量表征照相物镜的彩色还原性能,并提出色增生指数的质量指标为:蓝 0 +3/-4,绿 5 0/-2,红 4 +1/-2。
--摘自[照相机]杂志

1_2321_11.jpg (90.96 KB, 下载次数: 53)

1_2321_11.jpg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1-6 11:45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部分镜头的分光透过率实测曲线

1_2321_12.jpg (87.06 KB, 下载次数: 45)

1_2321_12.jpg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6 13:07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珠江58/2头呢?色彩还原如何?好像偏黄,分辨率还算不错的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1-6 13:23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游方在 2004/01/06 01:36pm 编辑]

国产标头杂说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1743
关于华山AE
华山AE由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1983年初鉴定定型。
它具有自动测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相机采用5片4组镜头结构,中国摄影家协会对它的评价是:[分辨率较高,放大到16寸的照片,画面中心和边缘影象清晰,光谱透过率与进口相机相同,可以制作出色彩丰富的照片]。
http://www.chinesecamera.net/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18&start=0&show=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6 19:10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珠江58/2中心分辨率50以上,边缘26,和很多洋头已经可以一拼得了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6 20:5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庸医28在 2004/01/06 08:55pm 编辑]

珠江S207配套的50/2标头分辨率好像比这个还高。不过这些已经不是旁轴相机的镜头,跑题了!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6 20:59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不知道上海58-2配的那个三片三组3.5/50镜头算是哪一级的镜头?
作者: EricLai    时间: 2004-1-6 21:55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庸医282004/01/06 08:59pm 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上海58-2配的那个三片三组3.5/50镜头算是哪一级的镜头?
可能还未能入“级”。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6 21:58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这机配未能入“级”的镜头竟然能买到近千元?有点离奇呀!
作者: EricLai    时间: 2004-1-6 22:1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下面引用由五十六条大汉2004/01/06 09:58pm 发表的内容:
这机配未能入“级”的镜头竟然能买到近千元?有点离奇呀!
58-II的机身工艺制作十分美观,但限于技术和冶金工艺条件,只是机械零件精度和材质不理想,以至机械不稳;镜头好像也是自己开发的,40多年前,我国连普通玻璃生产技术也未掌握好,光学玻璃能制成肯定要下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条件生产理想镜头。58-II能成工业产品,以当时情况衡量,是了不起的大跃进啊。成色好,功能正常的应值钱。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6 23:48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就是说,收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罗。
作者: 五十六条大汉    时间: 2004-1-6 23:5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华山AE
看来不错,可惜不是全手动机型,凡是有电子元件的机器都不合偶的口味^_^
作者: 庸医28    时间: 2004-1-8 17:15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大汉真是坚定的手动主义者。其实华山AE这种相机要是不装电池的话也照样能用,只不过没了测光和快门优先功能而已。
作者: zhouling    时间: 2004-1-8 17:28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游版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作者: 游方    时间: 2004-1-16 01:04
标题: 国货旁轴镜头分辨率的问题
补充:关于[华夏]82/84系列的镜头
--以下资料摘自[华夏照相机修理手册],由HX358兄提供
镜头:40MM/F2
结构:6片4组,双高斯对称结构,光学零件固定与间隔采用前,后镜组分组修切,辊压方法,物镜组的连接通过快门机构采用罗纹连接。
调焦范围:0.8米--无限远[采用双影重合测距,与调焦连动]。
成像质量:经实际测定,中心视场摄影鉴别率为40-60线/MM,边缘也可达26-37线/MM,像质可与国内135型单反高级相机媲美。
作者: 老济南    时间: 2009-10-6 12:51

作者: qg2007    时间: 2009-10-6 18:16
学习

兵器系统所产相机好像没有经过一机部仪表局的镜头评测,行业相左,兵器系统有自己的测量标准,而且军品标准级别更高。

一些兵器所产相机镜头的达到或相当镜标准级别说法,好像都是自己在类比。

顺问一下,珠江105/2.5和35/2.3相当于几级镜头?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9-6 19:28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9-6 19:33 编辑

这个所谓的国家标准近乎不能相信。只能以此低标准相互横向对比。  你们想一下。所谓30多线一毫米的概念,然后30x24等于720线。这是什么垃圾分辨率。我们今天知道任何一个国产相机镜头扫描出来都不是这种垃圾分辨率的。就算乘以2作为标靶的线距算上也不对。国家标准制定可见那时候有多儿戏。

一个1500x2000像素的画面鬼才会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国家标准。甚至连一点分辨率常识都不具备。这种标准估计在任何一个业余的胶片爱好者面前都是种笑话了。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9-6 19:36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9-6 20:14 编辑
qg2007 发表于 2009-10-6 18:16
学习

兵器系统所产相机好像没有经过一机部仪表局的镜头评测,行业相左,兵器系统有自己的测量标 ...


咋用啊,明摆着是一个没有道理的标准。一机部还在吗?按理说就算那时候设备很差。但也不至于这么没有道理的线数。这不是在侮辱玻璃与胶片的物理性吗?

如果按照军方的标准线数大体是一机部的一杯。换成像素大约4倍120x24短边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一机部呵呵呵只能说明测试胶片的糟糕和知识的短缺。权利的**。还能说明什么。

甚至有理由证明了我国计划经济下。不按科学。自行其是的科技作风。可惜资本家不懂这些长官意识,生产和采购过中国镜头。这算瑰丽的画面吗?笑死了。

也就是说这个镜头标准几乎无用,大体分辨率乘以2符合线数。乘以4符合像素数。但这也不严谨的。镜头测试不是随便早个胶片拍拍就可以得到结果的。至少需要拷贝片高分辨力胶片来测试。否则根本是不按科学的笑话。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军工厂根本不按那套标准测试的原因。因为根本就是错误的胶片,错误的方法横向对比。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为什么国外狗头都是这个标准一倍的原因了。但是拿过来一机部测试大体也和中国镜头区别不大的原因。这帮人真的害了一个产业啊。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9-6 20:20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9-6 20:52 编辑

想想莱卡镜头放进一机部测试,得到的线数是40多。那画面有多讽刺。哈哈。你们用理性的脑子好好想想这种草根民间级别的测试就是所谓的国家标准多害人!

关键这种模糊的低标准并不科学,也不符合事实。不能和国际接轨对比也不能提升整个国内行业提升。就好比拿了400度的胶卷然后说你看我的镜头还不错吧这种胡闹有何区别?那么镜头好坏完全是压缩成5分制。该90分的变成65分。该60分的还是60分。该50分的结果还是50,根本是混乱的。只能说有点常数是符合规律的。但是很真实情况天差地别。可惜了。所谓12级镜头到底多少。没有人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太多。混日子罢了。
作者: jjn俄头0319    时间: 2022-9-12 14:49
多了解了一点知识,谢谢。
作者: 天门冬    时间: 2022-9-14 08:57
如果没有记错华夏系列应该是一级镜头?当时最早设计是云光,镜头分辨率对标莱卡

作者: 江江75    时间: 2022-9-16 15:11
我觉得不必怀疑国标数值的低下,国标只是自己制定的一个最低出厂质检标准而已。也有出厂货比数值高的,但是大部分都紧贴着国标,这样最经济。
早年我也是凤凰205海鸥df1、df2、x300的用户,当年最大的困惑就是那些巨幅印刷人像广告图片中的缕缕发丝是怎么拍出来的?为什么我明明对焦很准了,国产镜头据说和国外镜头一样好,为什么放大看我照片里那些焦点里的细丝也总是糊成一片?哪怕别人那些都是中画幅以上胶片吧,可我135为什么只放大到6寸就不行。。。。后来换了美能达手动MD头,一下子好了一截,感觉像视力从0.8跑到1.2了!后来又换了eos的系统,看照片就感觉终于恢复到1.5视力了,拍反转片也敢上了。
国标数值的低标准是真实可信的,那些镜头也就是那么低的,偶尔有人说自己某只很好,或说看到某人的某只也很好,我只能说是运气,跟玩俄头一样。由于国标的低标准数值所以测试徕卡也只能测为一级,跟海鸥同级,但是这不说明两个镜头一样。我们还是要看实践的,不信宣传不信标准
作者: root    时间: 2022-9-17 09:46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22-9-6 20:20
想想莱卡镜头放进一机部测试,得到的线数是40多。那画面有多讽刺。哈哈。你们用理性的脑子好好想想这种草根 ...

看到好多资料好多国外镜头是200多线以上,而国内的只有几十线,今天看了这个帖子才明白测试标准的巨大不同

补充内容 (2022-10-7 09:46):
线对
作者: 飞翔    时间: 2022-9-26 11:50
90年代试过凤凰205拍了一批老人头像,不能太近拍,都是半身裁放12吋,全尺寸放估计30吋,可能都是镜头中心,清晰度很好,也可能那年代那批机的加工装配质量好。现在高像素全幅数码机普及,老镜头转接后实拍能一目了然,转了几只后发现,可能当年品控不好或有维修,有些头很差,但有些还惊喜。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10-6 21:36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10-6 21:59 编辑
root 发表于 2022-9-17 09:46
看到好多资料好多国外镜头是200多线以上,而国内的只有几十线,今天看了这个帖子才明白测试标准的巨大不 ...

我记得当时看的文章就是某某国产胶片得到某某几级镜头分辨力。确实国内轻工某研究所的值。但是这个和国外标准根本上另外一个系统不搭界。很多标准就是从苏联抄过来的。关键问题你说全抄吧,也不全是。胶片都不一样,分辨力本身就不一样,怎么测?事实上他们把胶片放大再次观察分辨力的时候放大头又损失一次。实际上就是你二次放大大小小了点都急剧损失。当然中国公差也大。是事实。但是为什么莱卡变成40线了,这本事可以说就是一个行业笑话。当然缝缝补补也可以比较。类似用一个最糟糕的温度计它也是温度计。

当然你把205彩扩店弄个5寸这玩意咋测啊。有的时候甚至换了一盒彩扩点居然你会发现视力变了。然后你再研究前后几十年的彩扩机。激光冲洗才发现。真的花样多。最早就是硬放但是不少彩扩镜头还没你买的放大头好。然后到了数字时代。你有发现就是富士商用级别自己的采样数字化扫描仪都是垃圾。然后排版激光照拍输出的时候呵呵又可以玩花样。一言难尽。哪怕胶片最辉煌的时候,几百万的输出点甚至不是人人都有益脉康,不是人人都会海德堡。。。故事太多了。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10-6 21:47
飞翔 发表于 2022-9-26 11:50
90年代试过凤凰205拍了一批老人头像,不能太近拍,都是半身裁放12吋,全尺寸放估计30吋,可能都是镜头中心, ...

对的。凤凰205打印放大变成24寸,真的能看的。如何按照它那个标准。你根本就发现300万像素咋也够用了呢?数码相机刚进入商用的时候我经常用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喷绘易拉宝那么大的画面少说一米以上吧。对所谓数字文字有效文件像素到底适合干什么从理性到感性全是有概念的。然后一算当时标准算像素就感觉不对劲了。就感觉国家标准完全没有数字与分辨率的常识。
作者: 飞翔    时间: 2022-10-7 00:31
本帖最后由 飞翔 于 2022-10-7 00:38 编辑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22-10-6 21:47
对的。凤凰205打印放大变成24寸,真的能看的。如何按照它那个标准。你根本就发现300万像素咋也够用了呢? ...

数码相机500-800万像素年代,还是实用品优,那时先用dc拍了不少印刷品和一米长人像喷画,也没说什么不清晰,后来还是升级这像素范围的单反,进入千万像后相机厂商也开始走什么入门低价,职业专业等系列,相同品牌同一像素不同型号,清楚度画质明显不同.RAW解调也一样差距。镜头而言,一些胶片后期年代的部分自动头,在现在两千万像以上全幅并不差,手头上一只20年前三千多买来的镜就如此,但现在许多新型配套头解释力还是不高。当年玩胶片收入不高,更关心摄影书刋杂志上的各数据,反正这些书刋上国头、俄头、东德头对比日头西德头和一些其他万恶资本主义品牌的数据差距不大,就分别入了135和120胶片机国头、俄头、东德头拍商业人像和印刷品,后来发现比身边用万恶资本主义品牌拍摄效果差距很大,另外,放大镜头当时许多摄影书刋杂志也说中外、东、西方产没多大分别,都用中间优秀光圈,结果洋垃圾堆里买了只镜片有各种痕迹的富士龙放大头,比原来的求进头就是单车换摩托车的感觉了!但价钱差距大也是真实情况。20年前在倒闭清货的广州珠江相机门市部买了一套双反,售货员是一个近退休年龄大叔,说厂里当业务员一辈子,说镜头厂里没生产能力,全是外面进镜片,这批是东德镜头组装的,我当时只觉他吹牛13,当月刚好帮开婚纱店朋友拍一套120胶片婚纱照,就拿珠江双反拍,都只用F8-11的优秀成像处,后来放了几张30吋相片,比RB67的画质甜润、色彩饱和,反差低,由于婚纱照人物在图中中间为主,三片柯克式中间解释力特别高,四角成像忽略。很有“德味”。客户和店老板朋友都很满意,那个业务大叔吹牛13还是有可信性,果断还买了几套,但身边许多朋友其他各途径购的珠江双反放12吋都不清楚,当年品控等也有关,也可能同一型号完全不同镜头。也有装配对焦机构马虎了事跑焦的,我用国机俄机都全遇上大光圈跑焦自己校正用。那年代测得的数据很好,可是真实,很差也合理。现在数码厂商只现像素游戏也正常!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10-7 06:28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10-7 06:31 编辑
江江75 发表于 2022-9-16 15:11
我觉得不必怀疑国标数值的低下,国标只是自己制定的一个最低出厂质检标准而已。也有出厂货比数值高的,但是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这说的完全不靠谱,我80年代拍的不管是135还是120能拍出发丝的多了去了。你只是被糟糕的周边环境搞错了尝识。

作者: 暗房归来    时间: 2022-10-7 06:46
本帖最后由 暗房归来 于 2022-10-7 07:25 编辑
飞翔 发表于 2022-10-7 00:31
数码相机500-800万像素年代,还是实用品优,那时先用dc拍了不少印刷品和一米长人像喷画,也没说什么不清晰, ...

是啊,其实三片还是一片,中心分辨率都不少,底片越大越轻松碾压,只是你是否需要罢了。哪怕最烂的双鸟单反光圈开的低点景深足点。6片镜头再差也是精神抖擞。只是人们没有基本常识。也就是说你拿一个120三片双反,还是幸福车灯胶木,晃晃悠悠都有一个中心边缘对比。这种哪怕是135胶片大小也比后来小指甲盖大小的数码相机景深浅的多。但是商用高速的数字获得真是糟糕的连**妈都认不出。这种富士标准也就是高速5寸彩扩店的标配,只管快不管好。只管能用不管你怎么用。所以后来全去找海德堡的滚筒电分吓一跳。这视力突然变得又回到了幻灯机美好印象。不是你相机的问题,是你整个还原的问题太严重糟糕了。哪怕205拍个正片投射出来看起来都很精神。
再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我去成都贝尔的以色列的数字扫描虽然高速但也比富士系统高了两三个数量级别。是啊扫描仪都上百万了。而这个时期20万30万的扫描仪益脉康虽然慢,但是比这种上百万的扫描仪质量又高一圈。但是要说分辨率还是没有人能和滚筒海德堡比。但是效率是开几个小时还是开10分钟的问题。它的真实分辨率是真的可以上到10000线的。终于脑子里全明白了。系统害死人。

所以国家标准用数字角度,用科学角度,不按照系统低质角度考虑问题,确实国家标准可以说就是没有基本常识。但是又没有实用物质解决办法的办法。想想真让人感叹!其实就是个显微镜物镜还是目镜不是那么简单的。没有个67片你都不敢说你是个专业显微镜镜头。按理说卫星都上天了,没有道理研究所连个显微镜都成问题。问题是是不是用显微镜测的。。。。说不定就是求进放大头呢。

所以我大胆的猜测某军工厂也不按国家标准去测的原因。因为它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不求上进,甚至是不实事求是。用800目砂纸永远也得不到脸皮的光滑程度。稍微那个时代读过国家标准要求的都要哭。

作者: 飞翔    时间: 2022-10-7 11:59
90年代全民胶片傻瓜相机进入普及年代,扩印店很多,开始有竟争,药水不按标准配,冲淡,废药再次多次利用很常见,那时刚好工作上接触自己操作冲洗幻灯片,那时别说120,东洋鬼子的入门135相机镜头拍反转片,投幻灯其效果相比看劣质冲洗振憾多,印刷电分反转片我一直坚持到2000几年近2010年,但越觉越差,终于发现电分师傅底片上电分滚筒很随意,底片上粘指印脏点等,要10M文件竟然是电分出2M内然后ps里修改插值,4x5底片的电分文件不如小dc拍,就从那开始全转数码相机了!
作者: 江江75    时间: 2022-10-7 13:33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22-10-7 06:28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你这说的完全不靠谱,我80年代拍的不管是135还是120能拍出发丝的多了去了。你只 ...

你写了好多意思我看大概是说系统不好拖累了国产镜头?国产镜头其实还是很好的?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