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楼主: 以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相机

[复制链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人的严谨和日本人的精明

20世纪5060年代,德国相机如日中天但也隐患重重,当M3把日本人逼上了发展单反的道路后,技术差距就此随着路线不同而越来越大。德国相机保证“百年有形”,日本相机保证“现在好用”。比较一下福仑达的VITO和佳能的QL,低档的VITO有精良的工艺,镜头快门总成安装在一个坚固的结构上,内部结构严谨、用材实在,而不是追求高指标大光圈来抢眼球。再看看日本相机,1.7大光圈的型号太多了,外观豪华,但当你把相机拆开后就发现,内部结构、材料、工艺比德机差远了。VITO的镜头座是与机身一体铸造的,绝对坚固并为内部的机械结构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日本相机中没有如此的工艺,镜头靠螺丝固定在机身上,相比之下耐用程度差远了。总之,德国人把钱花在看不见但一直用的着的地方,日本人把钱花在看得见但不怎么用的着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T981 / 安源1
手里这台T981是从日本二手过来的,成色几乎全新。光看外观和说明书还觉得是台高端旁轴机,用过才知道,除了外观,简直一无是处。首先是取景器,就是凤凰205的,一模一样,还不如上海58的好,也没有适配广角、中焦的取景亮框,取景器的亮度也不够。看上去是高端产品,却采用了虚像对焦,难道1960年代的技术就突破不了?相机外观整体设计也很生硬,感觉就是FX-3+205,卷片扳手也没有重新设计,和DN60一模一样,省了开模成本。快门速度盘也不够美观。最没搞明白的就是镜头接口,说明书写明是M39螺口的,但是镜头根本上不到位,差了5°左右,无穷远不合焦。不过该机的制造工艺在国产机里应该算是很好的了。该机是在相机复古潮开始的时候设计生产的,在商机上应该是先手了,但由于自身固有的缺点,不成功也不奇怪了。如果能在取景测距系统上改进提供,应该和伪福的BESSA R有得一比的。
国产相机的设计制造几乎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仿制(精工细作)—简化(质量下降)—普及(粗制滥造),外观设计上缺少工业美感,抄了人家的设计十几二十年不改。设计人员的整体艺术修养不如发达国家,在产品外观上体现得很明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Retina flex,独一无二的单反相机。使用与IIIC/IIIc一样的镜头,前组镜片可换,镜头座的结构与IIIC/IIIc一样,是快门、光圈、后组镜片的总成。折叠旁轴的总成配上反光镜箱,成就了这样的结构复杂的相机。手上的这台相机取景器有许多灰,却发现根本没办法象普通单反一样清洁反光板和取景屏,维护起来非常不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9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中焦禄来,松那15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再来说说折叠机,这是个令人十分感兴趣的类型,品种极其丰富,趣味性也最强。
我购买的第一台古旧相机是蔡司CONTESSA“牛角机。小时候外公有一台,所以对她特有感情,在二手市场买时还未想到以后会收藏相机,品相很好但是价格高了不少,就当是交学费了。记得80年代早期在淮国旧该机卖160元,收购价是130元,现在90新以上带牛皮套、测光完好的市场价格在2500元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司相机是光学巨人里一个庞大无比的家族,高中低档的都有,不同档次的产品间制造工艺差别很大,高档机工艺考究,低档机则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这点和当年另一个巨人福仑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蔡司最好的折叠机应该是超级依康泰系列,从30年代开始一直生产到了60年代,其间型号繁多。其中高档机型工艺精湛、材料精良,电镀部分至今光亮如新,看不出老化的迹象,而低档的NETTAR系列则要粗糙许多,材料也很低档,铝制外壳也多已氧化。

这几台SUPER IKONTACONTAX III在当年都是价格不菲,在50年代大致相当于一辆福特汽车或半栋房子,绝对是奢侈品。现在品相好的也不过30004500人民币,个别珍贵型号则在1万元左右。玩相机要算经济效益是不划算的,还是应以乐趣和文化为主。现在二手市场中的古旧相机品相好的很难觅了,价格低、流动性差是主要原因之一。
用过了诸多蔡司,最大的感受是那极小的取景器窗口,对于眼镜人士太不方便了,看起来吃力且还看不全,黄斑本身清楚但是取景器总体看不清楚。是不是当年欧洲的近视眼比率很低?和同时代的M3明亮宽大的取景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6335

积分

Rank: 4

金牌会员

精华
1
帖子
212
注册时间
2007-10-4
在线时间
138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4-23
好友
6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台645片幅的折叠机关起来和135折叠机差不多大小,放在口袋里携带非常方便,天塞头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色彩偏冷,和想象中的德头风格有较大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提示 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6-20 16:39 , Processed in 0.22678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