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查看: 265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5日9点22分,人类差点灭亡了?

[复制链接]
     

0

威望

1029

主题

2万

积分

Rank: 6Rank: 6

元老勋章 勤奋勋章

钻石会员

精华
帖子
12396
注册时间
2014-8-30
在线时间
109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4
好友
4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28 14:1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马上注册咔够,结识更多爱好摄影器材朋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外媒报道,7月25日一颗编号为“2019OK”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最近的时候,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足1/5月地距离,直到它抵达近地点之前最后一刻才被巴西的索纳尔天文台发现,而直到它通过地球的几个小时之前,天文学家才最终确认了它的轨道、速度以及直径大小等相关数据。在此之前,人类对它完全一无所知。</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2019OK”的“OK”并不是英语里“好”的意思。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它的含义:“每一颗近地小行星的编号一般是由年份加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代表发现它的月份,第二个字母表示它是当月发现的第几颗小行星。根据顺序,一月上旬为A,下旬为B,以此类推。另外,当月发现的第一颗也用A表示,第二颗用B表示。所以,‘2019OK’的意思是2019年7月下旬发现的第10颗近地小行星。”</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最近几年,天文学家们多次提前预警这种跟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这颗“2019OK”之所以引发巨大的骚动,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发现的太晚了,完全没有给人类留足充分的时间来应对。如果它一旦撞向地球,可能将导致一场类似“通古斯大爆炸”的浩劫。</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李明涛表示:“要对那些威胁地球安全的小行星做出有效防御,通常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比如,要改变一颗直径百米到公里量级的小行星的轨道,至少需要10年。如果用核弹攻击,至少也需要1年时间来准备。一是要建造航天器来携带核弹,二是使用核弹还涉及政治、社会、伦理等问题,决策需要花很长时间。另外,即便是采用最简单的躲避方式,也需要提前对小天体撞击发出预警。”</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外媒报道,“2019OK”直径很大(57-130米),速度很快(24.6公里/秒,约是“嫦娥”从月球返回地球速度的2倍),如果一旦撞向地球,其威力堪比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大爆炸”,可以毁掉大约2个纽约那么大的地区。据资料显示,发生“通古斯大爆炸”的时候,远在英国伦敦的地震台都感受到了震动,欧洲许多国家的电灯都因此而熄灭。</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对于如何评估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危害,李明涛表示:“主要取决于小行星的直径、材质、速度以及以什么样的角度撞击地球等因素。直径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直径10米及以下的小行星,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10米以上的就需要引起警觉了。”</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李明涛介绍,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克斯地区上空发生爆炸。当地一共有1500多人受伤,很多房子的玻璃都被震碎了。直径在30-50米的小行星可能产生“通古斯大爆炸”那种级别的危害。要是遇到像导致恐龙灭绝的直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如果没有提前预警,“人类文明基本上也就完了”。</span></p><p></p>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029

主题

2万

积分

Rank: 6Rank: 6

元老勋章 勤奋勋章

钻石会员

精华
帖子
12396
注册时间
2014-8-30
在线时间
109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4
好友
401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4:15 | 只看该作者
据了解,目前雷达和地基光学望远镜是观测近地小行星的主要手段。其中,地基光学望远镜是主流。这次的“2019OK”恰好暴露出了地基光学望远镜在发现近地小行星时存在很大的问题。



李明涛解释说:“小行星本身不发光,只有太阳照着它的时候才反射太阳光。这次的小行星是从太阳那一侧过来的,背景光很强,把它给挡住了。地面接收到的它反射的太阳光线就很弱。如果它这次是从夜空方向过来的话,被发现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要单纯依靠地基光学望远镜来发现这种从太阳一侧过来的小行星,难度非常大。”

据李明涛介绍,2013年一颗小行星叫“2012DA14”在距离地球大概2万多公里的高度掠过地球。幸运的是,它被提前监测到了。就在同一天,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连一秒钟的提前预警都没有。当时不少人怀疑这颗小行星就是“2012DA14”,但后来被证明是另外一颗小行星,因为美国的气象卫星在事后拍到了它空爆后产生的尾迹。可怕的是,那个小行星进入地球的时候,全世界没有一颗望远镜提前发现了它。


而在2018年12月,一颗直径约10米的小行星在白令海峡上空发生爆炸。事情发生了几个月之后,人们在看气象卫星图片的时候才发现在那里有一条尾迹。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029

主题

2万

积分

Rank: 6Rank: 6

元老勋章 勤奋勋章

钻石会员

精华
帖子
12396
注册时间
2014-8-30
在线时间
109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4
好友
401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4:16 | 只看该作者
<p style="margin-top: 26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被美国小行星探测器OSIRIS-REx携带的相机MapCam捕捉到的小行星Bennu(图据NASA)</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李明涛告诉红星新闻:“为了对来自太阳一侧的小行星进行很好的监测,现在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天基望远镜,把望远镜放到轨道上。”在他看来,红外望远镜在太空中更具优势。当太阳把一颗小行星加热之后,它就会往外辐射热量。在太空中的红外望远镜不依赖太阳光的反射,能大大减少测量误差。</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这次地基光学望远镜对‘2019OK’尺寸测量的误差超过100%。将来用天基红外线望远镜的话,误差能缩小到10-30%。”李明涛说。</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他介绍,美国研究人员正在推一个叫NEOCam的空间计划。它是一个小型的红外望远镜,大概50厘米口径。研究人员计划将其放到日地系统中的拉格朗日点,希望以此在太空提前发现那些特别暗弱的、对地球有威胁的一些小行星。李明涛说:“现在这个项目正在预先研究中,他们已经完成了方案设计,上一轮遴选的时候很遗憾没有被NASA选上,但NASA也没有停止对它的支持。这个项目未来还是有可能上天的。”</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span class="bjh-strong" style="font-size: 18px; font-weight: 700;">行星防御需要全球合作,中国正在发力</span></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了解,小行星的监测是行星防御领域的一个热点。要进行防御,首先得知道危险来自什么地方。目前全世界十大天文观测站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而且观测数据主要是以美国为主。中国唯一入选的是紫金山天文台的盱眙观测站。</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李明涛指出,有些人认为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太小,不值得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去研究,但“地球周围的环境可以说是危机四伏的。一旦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从它进入大气层边界(距离地球110公里高)到落到地上可能也就10多秒钟的时间”。所以,行星科学界以及一部分航天科技领域的研究单位逐渐开始呼吁加强全世界范围内的行星防御领域研究工作。”</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2017年及2018年,云南省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地区接连发生“火流星”空爆事件,曾引发轰动。李明涛告诉记者:“在这两个事件的推动下,国内也越来越重视小行星防御的研究工作。2018年9月召开的第634次香山科学会议,就聚焦小行星的监测预警和安全防御。同时,国内多个部门也开始开展了小行星防御方面的研究工作。”</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另外,今年中国科协面向社会征集了20个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工程技术难题,对于小行星的调查、防御和开发就被选入其中。李明涛认为,在这些力量的牵引下,行星防御在中国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会有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行星防御之中。”</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span class="bjh-strong" style="font-size: 18px; font-weight: 700;">如果真有小行星撞向地球,怎么办?</span></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立了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以确保任何近地天体不会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之内,保护地球免遭毁灭性撞击。据外媒CNET报道,今年4月29日,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一起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六届全球行星防御会议。</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据李明涛介绍:“这个会议模拟了一颗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的场景,这个时候人类的决策是什么,决策的流程是什么。当时提出了用动能撞击的办法来解决,结论是需要6艘飞船。这6艘飞船分别由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航天强国各出一艘来完成任务。”</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但如果真有小行星将撞向地球,人类该如何应对?李明涛认为,主要还是根据发现时间的早晚来决定。他说:“如果发现时间很晚了、已经来不及采取任何防御措施,那就只有躲了。如果还有一定的时间,采用核弹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过,核弹也有一定的问题。当核弹把一颗大的小行星炸成很多碎片后,也会产生新的威胁。”</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br></span></p><p style="margin-top: 22px; line-height: 24px;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arial;"><span class="bjh-p">李明涛进一步表示,如果发现时间更早,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动能撞击。美国和欧洲正在联合进行的空间任务“飞镖”就是基于动量定理,通过发射航天器去撞击小行星,迫使其轨道发生变化,错开与地球的交会窗口。如果时间再早一点的话,可以采用激光烧蚀的办法,用航天器发射激光烧它的表面,让它不断蒸发从而偏转小行星轨道。</span></p><p></p>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980

积分

Rank: 1

初级会员

精华
帖子
303
注册时间
2019-8-5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7-18
好友
3
4#
发表于 2019-11-28 14:24 | 只看该作者
考证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029

主题

2万

积分

Rank: 6Rank: 6

元老勋章 勤奋勋章

钻石会员

精华
帖子
12396
注册时间
2014-8-30
在线时间
1096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6-14
好友
401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4:25 | 只看该作者
暗夜烛光 发表于 2019-11-28 14:24
考证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如果真有小行星将撞向地球,人类该如何应对?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2

主题

980

积分

Rank: 1

初级会员

精华
帖子
303
注册时间
2019-8-5
在线时间
149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7-18
好友
3
6#
发表于 2019-11-28 14:28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军与民太空技术好像真没辙呢,富人遗憾较大,穷百姓也许就此解脱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提示 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6-15 14:15 , Processed in 0.20477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