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标题: QL17 Giii黄斑校准(今天用了校准黄斑的利器) [打印本页]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29 21:45
标题: QL17 Giii黄斑校准(今天用了校准黄斑的利器)
本帖最后由 stylecheng 于 2013-10-29 21:59 编辑

爱上了胶片
进半年入了N台胶片单反M台胶片旁轴(N+M>10)
老相机入手后都需要保养
之前发过一些帖子
保养7Sii:http://www.camgl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3190
7Sii快门检测:http://www.camgl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3195
保养美能达V2:http://www.camgl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7039
今天再发个QL17 Giii黄斑校准的教材供大家参考

之前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校准对焦了(包括单反的裂像和旁轴的黄斑)
因为之前一直用硫酸纸或者半曝光的胶片贴在焦平面的位置
通过放大镜人工观察是否合焦
每次眼睛都看大了还不敢确定
今天拆了个摄像头改装成校准调焦的利器
主要就是要找到摄像头的焦平面
我是通过已经校准好的单反来校准摄像头焦平面的
将单反架在脚架上面对准某个物品在取景器里面对焦
然后把拆了镜头的摄像头压在相机焦平面位置
在摄像头上沾不同厚度的玻纤板,直至摄像头拍摄出的物体最清晰。
这个时候玻纤板贴着相机的那面就是摄像头的焦平面

左边是校准调焦的利器——调整好焦平面的摄像头,右边是之前使用的半曝光胶片


使用的时候直接用手从后面按在机身的焦平面上,用B门,最大光圈通过电脑观察合焦与否


通过电脑轻松观察合焦与否




然后就是校准QL17Giii的黄斑了
之前在无忌看过一个帖子校准QL17Giii的
那帖子上面说无限远准了最近对焦一定准。。。
看了那帖子后我只能说那人运气好
实际上黄斑的校准几乎都是有两颗调节螺丝,一颗校准无限远,一颗校准最近
QL17Giii上面校准最近处对焦的螺丝很隐蔽
见下图露出一丁点的那颗银色的一字螺丝


最后说下校准的过程
1、对准远处物体(最好是星星或者月亮),将摄像头贴在机身后面,使用B门、最大光圈,在电脑上观察。
2、调节对焦环,直至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最清晰(这个时候千万别再转动对焦环了)
3、小心松开对焦环上的4颗螺丝(3小一大),然后将对焦环转到无限远的位置再拧紧螺丝(松开螺丝后转动对焦环,镜头不会有对焦的动作,这一步是校准对焦环刻度)。
4、转动几下对焦环后再将对焦环转到无限远刻度,对准远处物体,使用摄像头确认是否合焦(如不合焦重复步骤1-3,这是因为你在松螺丝之前挪动了对焦环)
5、将对焦环调到无限远的位置,观察取景器,调节上图中无限远的那颗螺丝,直至黄斑重合
6、将对焦环转到最近对焦的位置(0.8m的刻度)
7、将一物体摆在镜头前0.8米左右位置,前后移动物体,直至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最清晰为止
8、观察取景器,调节上图中最近对焦的那颗螺丝,直至黄斑重合
9、重复步骤4-8几次,直至无限远和最近对焦都重合(一般3、4次就搞定)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29 21:54
刚刚忘记标注调节垂直重合的那颗螺丝了
调节垂直重合的步骤插在上面步骤4之前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29 22:12
顺便求个canon QL17Giii的镜头盖
貌似是48MM的。。。
是否有兄弟愿意出售的?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3-10-30 04:31
看来毛玻璃、单反对焦屏很难寻找。
作者: hainuo    时间: 2013-10-30 07:12
好办法,好帖子,收藏了。好像这个摄像头ccd向内凹了一点,就与交卷焦平面位置不对了。
作者: sdkb24    时间: 2013-10-30 08:22
hainuo 发表于 2013-10-30 07:12
好办法,好帖子,收藏了。好像这个摄像头ccd向内凹了一点,就与交卷焦平面位置不对了。 ...

就是呀!这样焦平面应该相错很多呀?!
作者: 端木    时间: 2013-10-30 08:46
楼上的看贴不仔细,楼主的方法严谨的很啊

“我是通过已经校准好的单反来校准摄像头焦平面的
将单反架在脚架上面对准某个物品在取景器里面对焦
然后把拆了镜头的摄像头压在相机焦平面位置
在摄像头上沾不同厚度的玻纤板,直至摄像头拍摄出的物体最清晰。
这个时候玻纤板贴着相机的那面就是摄像头的焦平面”
作者: TOYOMD    时间: 2013-10-30 09:41
“在摄像头上沾不同厚度的玻纤板,直至摄像头拍摄出的物体最清晰。
这个时候玻纤板贴着相机的那面就是摄像头的焦平面”
  
探讨一下,我认为应该贴在图中两条绿色导轨上,而不是红色的。这两条不在一个平面上,实际拍摄时胶片是贴在绿色导片轨上,之前在单反相机上校准也应该是这样。

212343odfdftzopz9401th.jpg.thumb.jpg (109.84 KB, 下载次数: 33)

212343odfdftzopz9401th.jpg.thumb.jpg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0:12
本帖最后由 stylecheng 于 2013-10-30 10:14 编辑
TOYOMD 发表于 2013-10-30 09:41
“在摄像头上沾不同厚度的玻纤板,直至摄像头拍摄出的物体最清晰。
这个时候玻纤板贴着相机的那面就是摄像 ...

没错
红色的导轨不会碰到玻纤板的
这张图可以看清楚


然后您图片上下面那根红线的位置标记错了
那根实际因该标记为绿色
应该标记成红色的那根在下面螺丝的位置


作者: TOYOMD    时间: 2013-10-30 10:17
stylecheng 发表于 2013-10-30 10:12
没错
红色的导轨不会碰到玻纤板的
这张图可以看清楚

贴上这张图就看明白了!非常实用严谨的一种校正方法!顶!
作者: solagon    时间: 2013-10-30 10:24
直接用裂像屏,省事儿省力,效果完好,为什么这么繁琐呢?
作者: pangzhou    时间: 2013-10-30 10:24
介绍的很详细,不错。
作者: TOYOMD    时间: 2013-10-30 10:33
本帖最后由 TOYOMD 于 2013-10-30 10:35 编辑

”然后您图片上下面那根红线的位置标记错了
那根实际因该标记为绿色
应该标记成红色的那根在下面螺丝的位置“
应该是这样

212343odfdftzopz9401th.jpg.thumb.jpg (109.51 KB, 下载次数: 27)

212343odfdftzopz9401th.jpg.thumb.jpg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0:36
solagon 发表于 2013-10-30 10:24
直接用裂像屏,省事儿省力,效果完好,为什么这么繁琐呢?

这个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繁琐一次,以后校准比裂像屏轻松、准确。
作者: hohoho_2005    时间: 2013-10-30 10:41
这种小旁轴对焦器校得再准,调焦多摆弄几次估计还是会变动。还不说热胀冷缩什么的。
对焦要精准还是单反结构、或者大画幅后背取景,旁轴就别太较真了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2:29
hohoho_2005 发表于 2013-10-30 10:41
这种小旁轴对焦器校得再准,调焦多摆弄几次估计还是会变动。还不说热胀冷缩什么的。
对焦要精准还是单反结 ...

调焦多摆动几次对焦会有误差那是机器没保养,螺丝没上螺丝胶造成的,起码我半年前校准过的黄斑现在还是准的。
热胀冷缩给对焦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单反同样会有。
小旁轴没你想得那么差了
旁轴的问题不是在对焦,而是在取景偏差上
要精准的话还是用数码无反,而且根本就不用校准。
作者: hohoho_2005    时间: 2013-10-30 13:09
stylecheng 发表于 2013-10-30 12:29
调焦多摆动几次对焦会有误差那是机器没保养,螺丝没上螺丝胶造成的,起码我半年前校准过的黄斑现在还是准 ...

你校准后,实拍时还是用肉眼从观测窗对焦吧?
叠影与你眼睛观察角度的很小偏差都有关系。
那你如何断定观察到的黄斑刚好重叠就与你的调焦设备显示是一致的?
就算你知道如何用眼观察,那你这机器给别人用岂不是还要写个对焦说明?
抬杠不是?数码相机与你写的这贴有何关系?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3:50
hohoho_2005 发表于 2013-10-30 13:09
你校准后,实拍时还是用肉眼从观测窗对焦吧?
叠影与你眼睛观察角度的很小偏差都有关系。
那你如何断定观 ...

徕卡也是用的黄斑对焦
有几个人说徕卡不严谨不精准的?
是谁在抬杆再明显不过了。
作者: hohoho_2005    时间: 2013-10-30 14:09
哈哈,抬莱卡出来吓唬人?
你是在说你的校准黄斑的神器,我觉得没太大必要。
谁说你不严谨不精准了?
问题是你校得再精准,实拍也还是回到黄斑比较的水准。肉眼观察的误差会使你的调焦精度降低。
一句话,够用即可。35mm胶片旁轴从来都不是以对焦精准见长的,它是拿来拍快照的。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4:43
对您最后一句话我十分赞同。特别是拍黑白注重的是内容,有点失焦影响不大。我只是在够用的基础上追求更高一点点,实际使用上区别很微小。
作者: LBN2007    时间: 2013-10-30 14:54
强烈建议楼主将ccd改成数码胶卷,!!!!!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0 16:49
LBN2007 发表于 2013-10-30 14:54
强烈建议楼主将ccd改成数码胶卷,!!!!!

那个就没意思了,现在大把微单可以当老镜头的数码后背玩。
作者: jinqiguang    时间: 2013-10-31 08:14
本帖最后由 jinqiguang 于 2013-10-31 08:18 编辑

不知楼主为什么不用毛玻璃放在胶片轨道上来校验CCD的位置是否准确呢?
现在的方法是用标准的对焦准确的单反来校验CCD,这从道理上讲没有问题。但是这存在一个累积误差叠加的问题。
1、即使对焦准确的单反也存在对焦误差,用其校验CCD也存在一个系统误差。两个误差的叠加必然要加大误差的范围。
2、相机后背压板扣在机身后,压片后背和导轨的间隙要大于胶片厚度。我记得在一个相机杂志上看到这样的论述:胶片被压板压住后,其形态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微圆弧面。
因此,这样校验镜头焦平面是否在准确位置的误差问题是否应该讨论一下。
最好的办法是用CCD校验后,再用毛玻璃或裂像对焦屏来验证一下其校验系统的准确性后,再用在其他相机的校验上。
一点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作者: 暗室    时间: 2013-10-31 11:54
支持楼主。
任何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0-31 12:25
本帖最后由 stylecheng 于 2013-10-31 12:36 编辑
jinqiguang 发表于 2013-10-31 08:14
不知楼主为什么不用毛玻璃放在胶片轨道上来校验CCD的位置是否准确呢?
现在的方法是用标准的对焦准确的单反 ...

之所以用单反校验ccd就是因为您说的问题1和2。
实拍准确的单反已经将问题2中胶片形状产生的误差消除掉了。
假设胶片装在任何机身上凸起程度都是一样的话,用实拍准确的单反去校准ccd是我能想像得到的最精确的了。因为这个方法将您说的问题1和2中的误差抵消掉了。
(实际上胶片的平整度是个复杂的问题,即使在同一台相机上,前面的胶片都没有末尾的胶片平整)前面说的校准过的单反就是用半曝光的胶片校准再通过实拍进行过微调的机器
而且我校准黄斑之后也会靠实拍去检验的。
另外,用毛玻璃检验的话,您说的问题2中的误差是无法抵消的
而且用毛玻璃校准的话累眼,误差也大。


作者: 齐燕陇    时间: 2013-11-2 21:32
毛玻璃既快又简单,为什么不用?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1-5 01:58
齐燕陇 发表于 2013-11-2 21:32
毛玻璃既快又简单,为什么不用?

毛玻璃还要用放大镜凑前去看,就是看得眼睛疼才用摄像头的。。。
作者: Yvonne!    时间: 2013-11-5 13:42
有道理,整个便宜的摄像头是个不错的主意,顶一下LZ。要不用毛玻璃加放大镜的话,调好一台机器眼睛都绿了。
作者: jefftangd    时间: 2013-11-5 22:40
我都是用裂像對焦屏配合專用的放大鏡,確實看得很累。
我還是有一點不懂,就是圖中的CCD位置看起來是凹進去的,怎會與焦平面在一個平面呢?難道CCD前面還有一組鏡片?
作者: stylecheng    时间: 2013-11-6 04:33
jefftangd 发表于 2013-11-5 22:40
我都是用裂像對焦屏配合專用的放大鏡,確實看得很累。
我還是有一點不懂,就是圖中的CCD位置看起來是凹進去 ...

CCD是凸出来的
前面有镜片
作者: jefftangd    时间: 2013-11-6 09:34
本帖最后由 jefftangd 于 2013-11-6 09:35 编辑
stylecheng 發表於 2013-11-6 04:33
CCD是凸出來的
前面有鏡片

這就合理了,我猜想也是這樣。這個做法其實不錯,目前用裂像真的很吃力,哪天也用手上的CCD來改造一個試試看。
作者: 大灰狼    时间: 2014-2-17 11:43
做个记号。
作者: houzheng1989    时间: 2014-2-23 22:22
为嘛不用裂像屏+放大镜
作者: Hoomenkoa    时间: 2014-2-28 1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https://bbs.camgl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