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够网 - 中华相机论坛

楼主: 张雪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行漫记——渝新欧万里行

[复制链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天,8月8日,新疆奎屯-阿拉山口

    从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大概520公里。今天,我们继续沿着G30连霍高速公路驶往阿拉山口,车队时常与渝新欧列车并列而行。

                 
            

    下午四点,车队抵达中国铁路最西端的一个车站,阿拉山口站。向西五公里,就是哈萨克斯坦,渝新欧列车就是从这里驶出国门的。
     
           

    8月4日从重庆发出的今年第18趟渝新欧国际班列下午四点半到达。这趟列车经过了四天的行程到达阿拉山口。一共有46个集装箱,其中28个集装箱装的是惠普笔记本电脑,14个是惠普液晶显示屏,4个是来自四川的川炉合金钢罐。
     
           

    在等待列车到达的间隙里,我们突然想到可以拍一下火车从头顶飞驰而过的镜头,于是赶在火车到来前十分钟做好准备,拍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拍摄过程是这样的:先在铁道里挖个坑——把行车记录仪固定在里面,关键点是要用移动充电宝给行车记录仪供电。——调整好镜头角度,自动记录拍摄!
   
            
     当然,这必须征得铁路部门的许可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0 01:34 编辑


     体验渝新欧列车
     从乌鲁木齐到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大约500公里,是渝新欧国际班列在国内段的最后一程。火车沿着天山山脉的北麓一路向西,北疆风光尽收眼底。普通列车通常只配备两位司机,而在这一段路程上,渝新欧国际班列却配备了三位司机。从乌鲁木齐出发4个小时后,渝新欧国际班列行进到新疆奎屯车站。列车换上了另外三位司机,继续向西行驶。从乌鲁木齐出发后,经过10个小时的运行,渝新欧国际班列达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阿拉山口,办理快捷通关手续后,将开往哈萨克斯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天,8月9日,阿拉山口—— 哈萨克斯坦 多斯托克
    过关!

    历经10天长途跋涉,行车近5000多公里,“感知中国·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特别媒体行动”采访团已于8月9日从新疆阿拉山口跨出国门,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将沿着渝新欧国际铁路的海外轨迹,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一直到达德国。

   
         

        

“渝新欧”专列出境第一站:多斯托克换装

    新疆阿拉山口向西五公里,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多斯托克,意思是“友谊”,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出境之后,就是以“友谊”作为新的起点。所有中国过来的货运列车都要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换装。因为中国所使用的铁轨是标准轨,轨道宽度是1米435,而哈萨克斯坦所使用的却是有1米52宽的宽轨,二者不匹配。所以从中国过来的货运列车到这里,必须要把集装箱重新吊装换到宽轨列车上。每吊装一个集装箱大概要十五分钟时间。
   
   

    多斯托克集装箱公司副经理贝勃特·穆库扎诺夫告诉我们,对渝新欧列车的集装箱换装,比其它的货运列车时间都短,必须在六个小时之内完成全部换装和手续,发往下一站。因为渝新欧是哈国政府最为重视的货运线路,所以渝新欧在哈国全境都将享受到这种快速高效的配合。在完成了换装之后,渝新欧列车将沿着宽轨铁路一路西行,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一直到达波兰。在那里,它将会经历又一次换轨,从哈萨克斯坦的宽轨换回到欧盟的标准轨。

    当晚,住在多斯托克,距离阿拉山口只有5公里,一个很小的小镇,居民很少,估计两三百人,基本就是货场工人的居住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2 01:57 编辑

第12天,8月10日,多斯托克-塔尔迪库尔干,300公里

    今天是出发以来赶路最为辛苦的一天。
    上午在多斯托克火车站采访。中午两点出发,去塔尔迪库尔干。一出发就是烂路,长达80公里。道路中间坑坑洼洼,左躲右闪,一不留神就要挂底盘。80公里的路程居然开了三个多小时。
   
         
  

    终于走上正轨。风光也开始变得旖旎起来。公路两旁是辽阔的大草原,沿途看不到任何村庄房屋,渺无人烟。开行接近3个小时的时候,忽然在公路右侧出现一个大湖,湖面宽广无边,犹如海面,湖中间有一座海市蜃楼般的岛屿,虚无缥缈如同仙境。这么漂亮的湖泊如果在中国,要么是游人趋之若鹜的景区,要么是别墅林立的高档住宅区,但这里,居然没有任何商业化的痕迹。可惜湖的图片不知道存哪儿去了,找到以后再发吧。车窗外几个小时都是这样的风景后,眼睛就开始疲劳了,何况开始开夜车了。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2点。今天开车整整12个小时。


    第13天,8月11日,塔尔迪库尔干——阿拉木图,300公里
    早上出发前匆匆瞄了一眼这个城市,街面空旷,路上行人稀少。与中国城市比较起来,这只能算是个小县城吧,但塔尔迪库尔干其实是州府所在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城市,人口只有十几万。
   
      
     

    前往阿拉木图的路况很好,风景如画,云朵生动,水草风茂,牛羊自在,心神荡漾,醉氧,醉景。
    旷野无边,几百公里的湖岸线,随便在哪儿建个房子都是绝佳美景的湖景房,房地产开发如果想搞核心地段垄断是断无可能的。搞旅游开发可能也很难,天地之间,无处不景,哪里需要花钱去专门的景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2 03:00 编辑

    第14天,8月12日,阿拉木图
    今天到阿拉木图铁路货场进行了采访。
   
    阿拉木图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中亚重要的交通枢纽,人口有150万,它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中心之一。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阿拉木图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1997年12月10日,首都迁往中北部的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依然是哈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阿拉木图以盛产苹果著称,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苹果之城”。

      

            

    阿拉木图的建筑设施比较老旧,但街道干净整洁,城市里随处可见小花园小绿地。它标志性的景观就是城市外围的雪山,积雪终年不化,非常漂亮。

      

    在阿拉木图,我们很费了些工夫才寻访到冼星海大街,街口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碑文: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纪念碑上还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

   
  

    据说是1940年,冼星海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配乐,1941年6月,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了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府阿拉木图。当时,冼星海居无定所、贫病交加,哈国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一家收留了他,长达两年半。在此期间,冼星海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不少哈萨克民歌。拜卡达莫夫对冼星海的音乐才能非常钦佩,把他介绍到科斯塔纳音乐学院工作。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阿拉木图,前往科斯塔纳。但不幸的是,不久后他患上肺炎,1945年10月31日在莫斯科病逝。冼星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著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抗日爱国歌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2 03:42 编辑

    第15天,8月13日,阿拉木图-巴尔喀什,600公里,行车11个小时
   
    今天路线从南向北,到巴尔喀什。巴尔喀什在清朝是中国的领土。清朝的疆域在乾隆24年(1759年)平定天山南麓后达到极盛,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

        

    出了阿拉木图往北,基本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异常平整,连个小坡都难以见到。沿途一两百公里都不见集镇乡村,除了草原还是草原,辽阔得令人窒息。终于植被开始稀疏枯黄起来,越来越象新疆的荒漠了。
        

    巴尔喀什市就建在巴尔喀什湖边,以湖水半咸半淡而闻名。巴尔喀什湖东西长605公里,南北最宽处70公里,是世界第四长的湖。从地图上来看,差不多是青海湖的十倍大小。它的水源主要是新疆的伊犁河,接纳天山的冰雪融水,占总入水量的80%。

        

    住在巴尔喀什湖边的酒店,湖面一望无涯,犹如大海,非常漂亮。但匪夷所思的是依然没有网络。七点半去吃晚餐,我们先把老干妈调料和榨菜倒在盘子里,等菜上来了好进行改造。可半天没上菜,就先一点点地吃调料吧。一个小时后,调料都快吃饱了,终于等来了面包片、一碗蔬菜沙拉和一盘面条,知道他们动作慢,但也不至于这么三个菜也要一个小时才能做出来呀,又等了半个小时,传说中的油炸鱼还没做好,实在没耐性等了,我撤退,去到大堂蹭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6天,8月14日,巴尔喀什——阿斯塔纳,550公里,行车9小时
阴天,车外温度只有13度,凉意袭人。昨天还是31度的艳阳天呢,今天一下子从31降到了13!刹那间进入到了深秋!
    进入市区,一座座新颖别致的建筑从眼前掠过,让人眼前一亮,非常现代感的城市,完全超出与之前的预判!

     

        

    阿斯塔纳是1997年12月10日被定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的,规划和建设都很现代。但这里在哈国北部,冬天极为寒冷,可达零下40度。无论穿多厚的衣服,人在室外最多只能呆三分钟。女孩子冬天化妆不能涂睫毛膏,否则立马冻成睫毛棍,一折就断。每年从10月份起就进入严冬,一直到来年5月,人们闭门不出,大半年就在寒冷中过去了。
    晚餐到市中心广场旁的蒙古包吃的哈族风情大餐,烤羊肉串、沙拉、黑抓饭、鲜榨果汁,以及一道很隆重的大菜,名为“五个手指”,估计蕴含着“抓菜”的意思。巨大的盘子,底层垫着面皮,上面依次摆有马肠马肉土豆蔬菜之类,这被誉为哈国的国菜,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消受不了马肉马肠这些特色美味。
   
   
当地人告诉我说,哈族人传统历史上被划分为三大族群,第一大族群是皇族,第二是官绅,第三是戍边战士。似乎与清朝满族八旗什么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等等的划分类似。据说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属于皇族,他在哈国已执政19年,终身制总统,在民众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支持率达到92%,人民将他视为民族英雄,对他是无与伦比的崇拜与支持。也是啊,哈萨克族占到总人口60%,另有20-30%俄罗斯人,**教是国教,没有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整个国家非常安全稳定;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全部免费,高考如果上了分数线,大学教育也是免费,否则一年约2万人民币的大学自费;医疗免费,鼓励多生孩子,国家给生育补助,妇女生小孩可以有一年产假;住房由国家福利分房;养老国家包办;从国外进口的高档二手车又很便宜;哈国与世界很多国家免签证,多数人每年会出国度假;而普通民众的物质欲望不高,饮食永远都是老三样,干面包一盘、手抓羊肉或手抓饭、红茶一碗。好象是没有什么再需要操心的事儿了吧。这样的生活已然不错了,换个总统未必能将民生工作做得如此深入人心。我问司机现在的生活跟在前苏联时期变化大吗,他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那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非常满意。
近距离观察哈萨克斯坦,一直有个疑问未解。说它穷吧,可这里几乎家家都有车,大街上的车辆以奔驰、丰田居多;说它富吧,可公共厕所竟是地上挖个坑的那种旱厕,就象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厕所,连设施先进装潢讲究的加油站也是这样的厕所,匪夷所思。

   

我们在哈国采访,饱受困扰的还有网络问题。比如在阿拉木图,不知是因为我们住的旅馆太便宜了,还是什么原因,旅馆里没有网络信号,非常崩溃,只能跑到快餐店去蹭网。这里可是哈国曾经的首都啊,首都的旅馆都没有网络信号,那还能指望哪里呢,让人感觉这个国家就是个网络盲区。
据说哈萨克斯坦的贫富差距还是比较大。阿拉木图的房价不便宜,富人区房价40万坚戈一个平方,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一个平方,在穷人区,三四千元人民币一个平方。公务员收入不高,每月五六百美元,相当于三四千人民币。
   
   

拼图:阿斯塔纳街景2.jpg (305.84 KB, 下载次数: 29)

拼图:阿斯塔纳街景2.jpg

拼图:阿斯塔纳街景4.jpg (302.22 KB, 下载次数: 27)

拼图:阿斯塔纳街景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7 00:48 编辑

        第17天,8月15日,阿斯塔纳

    今天在这里停留一天,去到哈萨克斯坦铁路总公司进行了采访。白天气温又回到了25度。
为什么要迁都到阿斯塔纳,据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阿斯塔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北部,这里是哈国北部粮仓,由于距离俄罗斯较近,聚居在此的北部俄罗斯人有较强的回归俄罗斯的意愿,为稳定北方而北迁首都,大批哈萨克人汇集而来,冲淡了俄罗斯人密度,稳定了北方。另一个原因是阿拉木图距离中国太近,从战略角度考虑,不宜在此为都。

     在市中心,由总统府、生命之树、可汗大帐蓬等标志性建筑构成城市中轴线。

         

     中心广场旁边屹立着一栋非常气派的中式建筑,房顶很象是北京祈年殿,这就是北京大厦,中石油的,是哈萨克斯坦最豪华的酒店,房顶是旋转餐厅,可鸟瞰阿斯塔纳全城,这在当地是一大景观。

        

下面这几张图就是从旋转餐厅拍出去的。

        

    可汗大帐蓬,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帐篷,里面有品牌专卖店,有大超市,有娱乐设施,算是SHOPPINGMALL吧。

        

    生命之树,是哈萨克斯坦的地标建筑,蓝天映衬下,非常壮观美丽。据说是总统某日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神鸟落在白杨树上,下了一只蛋。艺术家据此创作出了这一雕塑作品。


         

      接待我们的阿谢里曾经在新疆学过中文,她告诉我说,哈萨克斯坦男女比例是1:5,因为当地土壤是酸性,导致女孩出生率远高于男孩。这样,男孩就很金贵了,找老婆也很容易,虽然法律规定是一夫一妻,但一个男人找几个老婆在当地也并不少见。街头放眼一望,尽是美女。在哈国,丑男美女的夫妻搭档相当普遍,只要是个男人就会抢手。而且男人在家里也不用干活,都是女人干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可真是男人的天堂了!
    我向阿谢里推荐中国男人,中国男人过剩,而且能吃苦又勤快,尤其是重庆男人,脏活重活累活自不必说,做菜洗碗带孩子陪丈母娘,也心甘情愿。

    有不少新疆的哈萨克族人移民到哈国,导游叶利姜就是。他大学本科是在重庆的西南大学政法学院读的,几年前移民到阿斯塔纳,现在中亚大学教中文,收入不高,他利用暑假兼职当导游。

         

    同事总结了爱上阿斯塔那的N个理由:1、年轻的首都现代时尚充满活力;2、空气质量优异,环境美丽;3、生活节奏舒缓闲适;4、社会福利非常好,教育医疗全免费,住房有福利分房;5、男女比例高达1:5,可以娶四个老婆!你动心了吗?在哈国呆上五年就可以申请入籍,前提是你得忍受每年长达六个月的严寒,极低温度甚至可达零下40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雪松 于 2013-8-27 03:11 编辑

    第18天,8月16日,阿斯塔纳-库斯塔奈,700公里,12小时。


    算是在哈萨克斯坦的最后一站了,作个总结。这几天的自驾采访路线,可以用纵横驰骋来形容。我们8月9日进入哈萨克斯坦,从最南部与中国新疆接壤的多斯托克,经原首都阿拉木图、巴尔喀什、现首都阿斯塔纳,到达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城市库斯塔奈。9天时间里,走完2000多公里行程,哈萨克斯坦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印象一:地广人稀
    在哈国,最深刻的视觉体验就是,汽车开了上百公里,沿途都只见漫无边际的草原和麦田。尤其是从巴尔喀什往阿斯坦纳,是哈国农业主产区,车队在哈国腹地纵深行进了七百公里,麦田就绵延伸展了七百公里,这只是纵向,麦田横向有多宽,目力所及,无法探知。对于麦田的辽阔,我只能用海洋一词来形容。麦浪滚滚,里面藏着无数鸟儿,车辆经过,惊起乌鸦成片。碧蓝的天,金黄的麦田,车子开着开着,就感觉开进了WINDOWS桌面。


   


      



    几百公里没有看到一个在地里劳作的人,如此平整的平原大地,农业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麦子已经泛黄,再有几天估计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沿途已经看到联合收割机的车队开始奔赴麦田。据说哈萨克斯坦去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己国民吃不完,出口配额又受限制,粮仓储存不下,于是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故意洒漏,以让沿途的鸟儿或动物来吃。在哈国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哪里用得着搞杂交水稻超级水稻之类高产农业,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也就足够了。
   
   



    印象二:行车文明
    哈国国民有良好的交通习惯。行经居民区时主动减速,很少有车闯黄灯,几乎没有车鸣笛,只要有行人经过,车辆都会提前主动停下来。这让我们倒很不适应,在国内养成避让车辆的习惯,走到这里的人行线上,也会却步,往往与主动让行的车辆僵持在那里。
    在哈国公安部的协调下,我们车队每到一地,当地警车都会开道护送。警车往往骑行在道路中线上开道,当地车辆主动靠边,甚至都开到公路界外去让路,我们很是不安。在哈国共9天,差不多换了20拨警察,完全实现了无缝对接。
   
   


      



    印象三:饮食简单,物价不低。
    一盘面包、一盘手抓羊肉、一杯红茶,这是哈国饮食的标准配置。食品简单倒也罢了,苦恼的是,你或许需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吃上。每天在餐桌边等着上菜是此行非常揪心的体验。
    在阿斯塔纳,理发的价格约为120元人民币,羊肉每公斤80元,连本地盛产的西瓜价格也是中国新疆的5倍以上。哈萨克斯坦的网费也很不便宜,一个家庭的宽带包月费是7000坚戈,相当于人民币300元每月(但我不清楚带宽是多少)。叶里姜在哈国的中亚大学教书,他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为4000多元。而他所居住的阿斯塔纳,一套稍微像样的公寓房,需要近5000元的月租金。但这里的汽油比国内便宜,主要是92号、95号两个规格,价格折合人民币为每升4.5元和5.5元。


   



    印象四:耕地、油气资源丰富
    耕地资源的富裕自不待言。哈萨克斯坦人口只有1000多万,相当于重庆的1/3,而国土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重庆。由此不难计算出:哈萨克斯坦国民的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重庆的90倍。随团翻译亚里坤家里有5000亩耕地。他说,农牧民可向政府申请土地,一般牧民家庭可以申请到3万亩草场。


   


    哈国更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油气出口,成为哈国主要收入来源。中石油投资占股的石油公司占到哈国一半以上,开采量则占到哈国总开采量的40%。在哈国,还可以看到中石油开的加油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威望

13

主题

913

积分

Rank: 1

贡献勋章元老勋章

初级会员

精华
5
帖子
338
注册时间
2009-2-28
在线时间
19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20
好友
1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天,8月17日,科斯塔奈——车里雅宾斯克,180公里。
    昨晚住在边境小城库斯塔奈,明显感觉人种不同了,俄罗斯人。非常精致优雅的小城,满城的小花蓝。这里是边境城市,一直有两名警察陪同着。
    由于有哈白俄协议,出关手续十分简单,货物不用检查。
    车一过关,成片的白杨树林扑面而来,一下子就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很不适应。我在刚进入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曾对翻译亚里坤说,从中国进入哈萨克斯坦,回想起中国就只剩下戈壁的印象了。亚里坤说,那你们从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后,就会觉得哈萨克斯坦是戈壁了,再到了白俄罗斯,又会觉得俄罗斯也成了戈壁,到了德国,会觉得到了天堂。当时觉得这比喻太夸张吧,可今天,刚踏进俄罗斯境内,眼前尽是厚实无边的森林,好象有几分道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提示 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Archiver| 咔够网 ( 豫ICP备2020028492号-2 )   

GMT+8, 2024-5-31 11:31 , Processed in 0.297149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